楠木軒

“降準”體現貨幣政策穩定性有效性 貨幣政策穩健取向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要堅持系統觀念,看整體、看大勢、看實質,當前貨幣政策仍堅持穩健取向,沒有急轉彎,不會急轉彎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降準是為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是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當前貨幣政策仍堅持穩健取向,着力增強穩定性有效性,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看待政策取向,要堅持系統觀念,看整體、看大勢、看實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2020年同期少3.13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3.12萬億元。貨幣政策總體上既完成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逆週期調節任務,也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沒有急轉彎,不會急轉彎,而且體現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用好寶貴時間窗口推動改革創新、進行跨週期政策設計的考慮。

  從整體上看貨幣政策穩定性,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範圍內,沒有搞“大水漫灌”。6月末我國廣義貨幣餘額增速同比降低2.5%,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同比降低0.9%,月度CPI和PPI雙雙回落,相對寬鬆的環境為降準留足空間。降準後,銀行體系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釋放的資金將被“對沖”:一部分被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一部分被用於彌補税期高峯帶來的流動性缺口。所以整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基本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相較於一些發達經濟體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我國一直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

  從大勢上看貨幣政策有效性,更多資金將流向中小企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有效性來自針對性,來自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科學研判和精準發力。面對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的交織,貨幣政策創新在總量之外更關注結構性矛盾。比如,發展普惠金融,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支持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讓資金直達市場主體;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此次降准將釋放部分被凍結的長期流動性,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提升銀行體系的金融服務能力,可傳導轉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力和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

  貨幣政策穩定性有效性從實質上看,更深層次反映“跨週期”調控前瞻性。今年以來,受國際傳導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企業存在成本上升等生產經營困難。包括準備金在內的貨幣政策手段,都體現了對資金結構的優化、對助企紓困預見性的引導。此次降準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有利於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體制性機制障礙營造更適宜的利率水平和貨幣金融環境,更好支持實體企業中長期戰略性轉型升級。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金融工作和貨幣政策保持穩定性有效性的擔子重、責任大。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就一定能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讓金融活水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周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