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紅沿河示範“零碳”供暖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憑海臨風,綠樹成蔭。在距離大連瓦房店紅沿河鎮7公里的渤海灣畔,坐落着東北地區首個核電站——紅沿河核電站。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遠遠望去,6座核電機組廠房蔚為壯觀。

  3月中旬,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與國家電投東北電力有限公司簽署核能供暖示範項目建設運維合作協議,紅沿河核電為所在地紅沿河鎮供暖由此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零碳”供暖在東北地區將成現實。

  大連市發改委副主任肖生濱説,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這一供暖工程將為東北地區供暖季實現“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係”提供示範。項目投產後,將對東北地區尤其是大連市、瓦房店市的生態環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紅沿河鎮所在的大連瓦房店市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工業重鎮,當地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軸承等裝備製造產業規模在我國處於領先地位。隨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當地大氣環境壓力也在增加。

  紅沿河核能供暖項目位於大連瓦房店紅沿河鎮,紅沿河鎮每年供暖季達152天。“以前供暖主要採取電採暖、家庭式火爐和分散小鍋爐房供暖,這種非集中供暖的方式明顯落後於城市供暖。”紅沿河鎮副鎮長王百潤説,當地的小鍋爐供熱數量多且佈局分散,不僅佔地面積大、熱效率低、浪費能源,而且每到供暖季都給當地環境保護帶來一定壓力。

  “清潔、環保、低碳核能推出後,將有效緩解當地供暖季的環保壓力。”紅沿河核電站技術處主任工程師王建國説,根據先期規劃供熱面積計算,該項目每年將減排煙塵209餘噸、二氧化硫60餘噸、二氧化碳1.4餘萬噸、氮氧化物85餘噸、灰渣0.26餘噸,環保效益顯著。

  核能供暖不是新鮮事。去年11月,山東海陽核能供熱項目正式開啓當地供暖“核能”時代。一個冬天過去,核能的“温暖一座城,湛藍一片天,少交一塊錢”,讓當地居民已經體驗到核能供暖帶來的清潔生活。記者瞭解到,簽署此次紅沿河核能供暖合作協議雙方表示,項目計劃於今年6月實施廠外開工,今年冬季供熱期將實現對紅沿河鎮周邊的供暖,將共同謀劃核能供暖合作新篇章,打造精品示範項目,攜手推動紅沿河周邊城鎮“零碳供暖小鎮”和“美麗鄉村”落實落地。

  核能供暖推出後,還可有效緩解冬季供暖的能源供應壓力。“紅沿河核能供暖實現後,先期每年就將減少耗煤量1.21萬噸。”王建國説,經測算,核能供熱每年核燃料的運輸量約為煤量的十萬分之一。

  安全是許多居民所關心的問題,王建國解釋説,核電站與供暖用户間有多道迴路進行隔離,每個迴路間只有熱量傳遞,沒有水的交換,可確保不會有任何放射性物質進入用户暖氣管道,讓居民安心取暖。

  近幾年,隨着核電等清潔能源的加速使用,瓦房店市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目前,瓦房店市區空氣質量達到好於二級標準的天數共計346天,佔全年總天數的94.3%。(經濟日報記者 蘇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