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抱團”繼續,虹吸效應加劇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在市場情緒高漲時期,強者愈強,虹吸效應顯著,但在市場情緒冷卻時,投資者的集體離場將會導致踩踏。

本刊記者  易強/文

隨着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關於“公募抱團”趨勢是否瓦解的疑問已經有了初步答案。

從數據上看,“公募抱團”有所鬆動,但遠談不上瓦解。無論是“公募抱團”的趨勢,還是由此引發的虹吸效應都在繼續,不知何時是盡頭。

抱團略有鬆動

根據Wind資訊,2020年年底公募扎堆程度最高——按照期末重倉某隻股票的基金數量排序——的50只股票,即所謂的“抱團50”,一季度末仍然在榜的有44只,新入榜的6只股票是長江電力、建設銀行、華魯恆升、金龍魚、卓勝微和東方雨虹,出榜的6只股票是比亞迪、華友鈷業、金山辦公、通威股份、洋河股份、中航光電。不過,這6只股票仍在公募扎堆程度最高的100只股票之列。

以市值論,截至一季度末,公募重倉——即持倉市值使其成為某隻基金的十大重倉股——的“抱團50”總市值為16058.50億元,佔到同期權益類基金(僅包括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資產淨值的21.71%;同期已成立的股票型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9030.13億元,混合型基金資產淨值合計54929.85億元,總計73959.98億元。

而在2020年年底,公募重倉的“抱團50”總市值為16376.91億元,佔到同期權益類基金資產淨值的24.12%。同期已成立的股票型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520.13億元,混合型基金資產淨值合計49367.39億元,總計67887.52億元。

若將考察範圍擴大至“抱團100”,則截至一季度末,公募重倉程度最高的100只股票持倉市值合計19248.21億元,佔到同期權益類基金資產淨值的26.03%。而在2020年年底,這一比例(19698.84億元/67887.52億元)是29.02%。

顯然,從上述數據來看,截至一季度末,公募扎堆程度略有鬆動,但仍然維持在較高位置。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0年同期,公募重倉程度最高的50只股票,其持倉市值合計6754.64億元,佔到同期權益類基金資產淨值(35640.55億元)的18.95%;同期重倉程度最高的100只股票,持倉市值合計8863.42億元,佔比24.87%。

數據同時顯示,同期公募“抱團50”的市場權重也略有下降。

根據Wind資訊,一季度末,“抱團50”的流通市值合計17.76萬億元,佔到同期A股流通總市值(63.92萬億元)的27.78%。2020年年底的情況是,“抱團50”流通市值合計18.07萬億元,佔到同期A股流通總市值(64.23萬億元)28.13%。

虹吸效應加劇

從時間上看,這次公募“抱團”的高潮始自2020年年底。在拉抬股指的同時,其產生的虹吸效應——也被解讀為“結構性行情”——也越來越明顯。

從成交量來看,2020年四季度,公募“抱團50”累計成交金額7.31萬億元,日均成交額1218.21億元,同期整個A股市場累計成交金額48.37萬億元,日均成交金額9062.18億元,前者佔比15.11%,遠超之前三個季度。

之前三個季度,公募“抱團50”累計成交金額18.19萬億元,同期整個A股市場累計成交金額158.39萬億元,前者佔比11.48%。

同年12月,公募“抱團50”的活躍程度又明顯高於同季度其他月份,遠超前三季度的月均水平。數據顯示,12月公募“抱團50”成交金額2.93萬億元,是10-11月月均成交金額(2.19萬億元)的1.34倍,是1-9月月均成交金額(2.02萬億元)的1.45倍。

上述數據説明,2020年四季度,尤其在12月份,公募“抱團50”對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產生了遠超其他三個季度的虹吸效應,其結果是“結構性行情”——或者説是“結構性失衡”——的出現。

Wind資訊顯示,2020年四季度,公募“抱團50”的總市值由17.38萬億元增至21.78萬億元,增幅達到25.32%。其中,僅2020年12月份,其總市值就增加了2.29萬億元(由19.49萬億元增至21.78萬億元),當月增幅11.75%。

公募“抱團50”的表現遠超A股兩大股指。2020年四季度,上證指數及深證成指的漲幅分別為7.92%和12.11%,12月份的漲幅分別為2.40%和5.86%。

若將“抱團50”排除在外,則在2020年四季度,A股總市值由期初的61.22萬億元增至期末的65.05萬億元,增幅為6.26%;同年12月,A股總市值則由64.76萬億元增至65.05萬億元,增幅僅為0.45%。

若再將2020年下半年以來上市的股票排除在外,則在2020年四季度,A股總市值由58.95萬億元減至58.78萬億元,縮減了0.20萬億元。同年12月,A股總市值則由月初的63.07萬億元減至月底的58.78萬億元,縮水了4.29萬億元,縮水幅度達到6.80%。

進入2021年一季度之後,虹吸效應越發嚴重。

根據Wind資訊,2021年一季度,公募“抱團50”累計成交金額11.03萬億元,佔到同期整個A股市場累計成交金額(54.92萬億元)的20.08%,比2020年四季度上升了4.97個百分點。

不過,與2020年四季度不同,這種虹吸效應——綜合其他因素——帶來的結果,與其説是市場財富的轉移(例如,2020年12月,“抱團50”市值增長2.29萬億元,同期扣除新股後的非“抱團50”總市值縮水了4.29萬億元),還不如説是財富的整體蒸發。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抱團50”總市值21.25萬億元,與年初比縮水了5300億元,同期上證指數、深證成指的漲幅分別為-0.90%和-4.78%。

同期,外圍股市表現良好。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英國富時100、法國CAC40、德國DAX、日經225、韓國綜合指數的漲幅分別為7.76%、2.78%、3.92%、9.29%、9.40%、6.32%、6.54%,甚至連印度SENSEX30也有3.68%的漲幅。

公募業績回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抱團50”的主要投資者,公募基金一季度業績也遭遇不小回撤,權益類基金整體浮虧逾兩千億。

以至少連續披露了最近兩個季度的4223只權益類基金為例。

根據Wind資訊,2021年一季度,在上述4223只基金中,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正數的有1419只,佔比僅33.60%,跑贏業績基準的有2069只,未超過半數。整體而言,該4223只基金一季度浮虧2318.31億元。

若將所有披露一季報的權益類基金都考慮在內,則4518只基金合計浮虧2658.63億元。

這種回撤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源自同期“抱團50”的向下調整,間接源自“抱團50”的調整給市場帶來的擾動。

例如,2020年年底,多達782只公募基金同時重倉的立訊精密一季度跌幅達到39.72%。以其時持倉情況(合計持有8.47億股)來看,若倉位保持不動,則該782只基金一季度在這隻股票上將浮虧188.80億元。

事實上,根據Wind資訊,截至一季度末,重倉立訊精密的公募基金數量已下降至278只,持倉數量亦由2020年年末的8.47億股降至5.82億股,減持幅度達到31.29%。

同樣的例子還有中航光電。2020年年末,有178只公募基金同時重倉這隻股票,持倉合計1.49億股,至一季度末,重倉這隻股票的公募基金數量降至97只,持倉數量降至1.29億股。

還有一季度業績預虧的順豐控股。2020年年末,有265只公募基金重倉這隻股票,持倉合計3.17億股,至一季度末,重倉該股的公募基金數量降至191只,持倉數量降至2.60億股,期間減倉5700萬股。

從事後看,這些提前減倉的基金是幸運的。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突然發佈一季度業績預虧公告。次日,公司股價一字跌停。截至4月27日,公司市值自一季度末縮水近700億元,縮水幅度為19.52%。

相較於順豐控股,4月13日,中國中免無明顯利空的放量跌停,卻來得有些突兀。同樣作為“抱團50”之一,2020年年末,有818只公募基金重倉了這隻股票,持倉合計2.13億股,至一季度末,重倉該股的基金數量增至872只,持倉數量略降至2.09億股。

有一種分析認為,對公司未來業績與當期估值不匹配的擔心,可能導致某些機構進一步降低了自己的倉位,而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踩踏事件,從而導致崩盤。

至於估值與業績的匹配問題,未來將如何影響“抱團50”的走向,仍是未知數。

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截至4月27日,在2014年之前上市的2418只股票中,有855只已經跌回7年前,佔比35.36%,彼時上證指數不過2000點上下;在2015年之前上市的2542只股票中,有1834只已經跌回5年前,佔比72.15%,彼時上證指數在2900點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