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煉化: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經過疫情以來連續幾個月的波動,去年11月油價啓動温和漲勢。對於民營煉化龍頭來説,這意味着基本面的改善,也意味着行業優勝劣汰之後,競爭力的加速凝聚。
一方面,隨着油價緩慢回升,煉油價差、化工品價差擴大也修復性擴大;同時,原油及化工品產生一定的庫存收益,預計將共同作用於煉化企業盈利改善。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之下,延續數個月的原油價格波動加速煉油業落後產能出清,這使得相較於國內主營煉廠,民營煉化企業一體化佈局優勢突出體現。其中,行業龍頭整體抗風險能力更強,預計將擴大市場份額。
由於大型民營一體化煉廠在規模、化工品佔比和能耗物耗方面的顯著優勢,中國民營煉化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油價上漲時期煉化盈利改善
油價是影響煉化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去年11月以來,全球油價由低位平台進入緩慢回升階段,而國君根據歷史數據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低油價上升階段正是煉廠高效益的時期。
這是因為一來,煉化企業原油及化工品隨着原油價格的上漲產生庫存收益。
二來,一般油價處於 40-80 美元/桶煉油價差相對穩定,化工品價差隨油價下跌縮窄。2020年油價暴跌對煉油、化工品價差造成了一定波動,但隨着油價回升,價差已經迴歸至正常水平。
疫情加速海外落後產能加速退出
根據Rystad Energy預測數據,未來五年煉油產能得到激增,但與需求間缺口也將加速擴大,使得行業競爭加劇,煉油業進入優勝劣汰的過程。
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煉油廠產能利用率預計將達到78%,並在2022年和2023年達到80%的峯值;而2023年之後,由於需求增速落後煉油廠產能增速,2025年全球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將下降至77%。
與此同時,疫情爆發、油價暴跌又使得全球落後產能退出速度進一步加快。根據Rystad Energy統計數據,由於原油消費需求遭受衝擊,煉廠利潤率下滑,2020年已有28家煉油廠宣佈關閉,永久性產能削減超過100萬桶/日。此外,還有大量閒置產能將面臨關閉,特別是歐美一些高成本老舊煉油廠。
國內煉化行業轉型升級
近幾年國內煉油產能呈現增長趨勢,地方煉廠市場份額佔比提升。國君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煉油能力接近8.8億噸,地方煉廠(包括傳統煉廠和新興民營煉化)2.7億噸,佔比30%左右。
全球煉油業優勝劣汰的背景下,中國民營煉化企業一體化佈局的優勢突出體現。
相較於傳統主營煉廠,民營一體化煉化擁有更低的生產成本和更豐富的產品結構。國君表示,民營煉廠在2020 年油價暴跌期間加速原油週轉,整體取得較好效益。2020年上半年,浙石化、恆力煉化淨利潤均在45億元左右,摺合噸淨利450元,領先上海石化約700元/噸。
同時國君分析師認為,民營煉廠的投產能夠倒逼獨立煉廠轉型,競爭升級推動小規模產能出清,從而加速推進國內煉化行業轉型升級。
民營一體化煉廠全球競爭力突出
國君分析師表示,由於大型民營一體化煉廠在規模、化工品佔比和能耗物耗方面的顯著優勢,中國民營煉化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規模優勢顯著
全球範圍看,以恆力煉化2000萬噸、浙石化4000萬噸為代表國內民營煉廠規模躋身全球前列,並均有產能進一步擴張的規劃。
相較現有煉廠整體,民營煉化的規模效應明顯更強,有助於其降低生產成本。根據美國《油氣雜誌》數據,全球煉廠平均規模644萬噸/年,國內煉廠平均規模僅為423萬噸/年,而2000萬噸煉化項目是全球煉廠平均規模的3倍多,是我國煉廠平均規模的近5倍。
國君預計,浙石化三期完全投產後產能將達到6000萬噸,若考慮開工負荷、中金石化協同等,浙石化三期完全達產後其加工能力有望躍居全球第一。
化工品收率高
國君表示,隨着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而部分化工品則面臨不足。
相較於傳統煉廠,民營煉化採用加氫裂化工藝,同時配套PX裝置,能夠實現化工品的多產;同時成品油收率僅40%-50%,比傳統煉廠的近70%有所降低。
能耗物耗更低
根據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數據,通過實現煉油與石油化工物料互供、能量資源和公用工程共享,煉化一體化企業與同等規模的煉油企業相比,產品附加值可提高25%,節省建設投資10%以上,降低能耗15%左右。
同時國君研究表明,民營煉化選址在沿海地區,企業自備原油及成品油碼頭,原料及產品進出的物流成本遠低於內陸煉廠。
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