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央行忽視了“貪婪通脹”? 經濟學家警告:企業提價是當前通脹元兇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有經濟學家在上週五表示,歐洲央行可能會忽視企業利潤增長作為通脹驅動因素的重要作用,即市場術語中的“貪婪通脹”(greedflation),轉而更加關注仍然遠遠遠落後於物價的薪資增幅。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上週四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薪資上漲是物價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她暗示歐洲央行至少還將加息一次。

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們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花了很多時間”關注歐洲的勞動力市場,這標誌着歐洲央行的重點關注方向轉變。需要知道的是,在最近的市場溝通中,歐洲央行一直更加重視通脹帶來的企業利潤高企問題。

這也給經濟學家們敲響了警鐘,他們普遍擔心歐洲央行呼籲工人繼續承擔價格上漲的成本,同時淡化了企業由於缺乏激烈競爭而獲得鉅額利潤的事實。

“儘管希望與此相反,但歐洲央行確實不想談論企業利潤問題,並繼續將通脹歸咎於工人薪資,並要求工人繼續承受分配帶來的痛苦。”布里斯托爾西英格蘭大學經濟學和宏觀金融學教授Daniela Gabor表示。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單位勞動力成本(僱員薪酬與勞動產出之比)的漲幅仍然低於物價漲幅。這延續了2022年的趨勢,當時薪資漲幅遠遠落後於通脹,削減了人們的消費能力。

有關利潤的官方數據更難以找到,但Refinitiv的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面向消費者的企業第一季營業利潤率為10.1%,與去年基本上持平,較新冠疫情前大幅增加。

拉加德確實提到,一些公司正在賺取相對較高的利潤,特別是在需求超過供應的地方。但是,她主要將通脹居高不下歸咎於“單位勞動力成本問題——換句話説,儘管經濟增長停滯不前,但生產率問題一直存在”。

巴黎IESEG管理學院教授Eric Dor在歐洲央行的政策中看到了一個“悖論”: 更高的利率正在降低市場需求,進而降低企業產量。

由於企業沒有立即裁員,教授Eric Dor認為,產量的下降導致人均生產率下降,從而導致成本上升,最終導致價格上漲。Dor表示:“因此,旨在降低通脹的政策至少在短期內反而有助於通脹的持續。”

企業利潤飆升:本輪通脹的主要誘因之一

在北美地區,根據MLIV Pulse的最新調查顯示,專業和散户投資者普遍認為,飆升的企業利潤是通貨膨脹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保持高利率是控制通脹的最佳方式。

在這一項重要的調查中,288名受訪者中約90%表示,自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大西洋兩岸的企業一直在以超出自身成本的方式提價。近五分之四的受訪羣體表示,緊縮的貨幣政策是解決利潤推動型通脹的正確途徑。

由於北美以及歐洲地區出現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通脹,人們不斷為此尋找解釋——斷裂的供應鏈、大手筆的政府支出和不斷上漲的薪資都要承擔部分責任。但企業提價的激增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潛在原因,而且這個因素如今也持續得到關注。

MLIV Pulse調查的參與者大多認為,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是對利潤驅動的價格上漲的適當回應。然而,正如Eric Dor等經濟學家的反對觀點,大約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不贊同緊縮政策,他們提出了替代解決方案,包括利用企業税率打擊哄抬價格,以及更嚴格的反壟斷規定。

絕大多數MLIV Pulse受訪者認為,這種情況(企業利潤上升)不太可能是永久性的,他們預計總利潤率將回落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不過多數人只佔53%的微弱優勢。

如何遏制企業利潤? 歐洲議會成員提出“政策打擊”生產端提價趨勢

歐洲央行也並非完全沒有關注企業利潤增幅,歐洲央行的官員們在其經濟預測章節中假設,明年企業利潤將停止對通脹的貢獻,這意味着企業將開始消化更高的勞動力成本。這將標誌着兩年來企業利潤推動價格上漲的顯著轉變。

“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但其他情況也有可能出現。”來自IESEG的教授Dor表示。“例如,如果幾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不夠完善,使企業能夠擁有很大的市場支配力,那麼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它們也可以選擇通過提高銷售價格來彌補銷量下降趨勢,以保持它們在全球範圍內的利潤。”

拉加德沒有深入研究利潤高企的原因,也沒有説明它們是否值得央行行長或其他政策制定者的關注,而是讓僱主和工人來解決這個重要問題。

拉加德表示:“在分配利潤和組織這些社會關係方面,由談判桌旁的各方來實際決定他們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相反,拉加德強調道,歐洲央行將把重點放在讓通脹率回到2%的目標上,可能會從7月份再一次次加息25個基點開始。

但歐洲議會負責監管歐洲央行的委員會成員雷帕西(Rene Repasi)表示,這種“貪婪通脹”不應該通過提高利率來解決,而應該通過打擊影響整個社會較貧困階層的‘產品cartel’來解決。

這位德國社會民主黨政治家表示:“我們要求(歐盟)委員會以更有針對性的方式執行競爭法,將注意力從‘任何消費者’轉移到‘弱勢消費者’。”

作為參考數據,在北美地區,根據MLIV Pulse的最新調查顯示,根據大多數受訪者的説法,最終“貪婪通脹”不太可能導致長期性質的粘性通脹。即通脹形勢下企業提價帶來的高利潤趨勢可能僅限於短期,不太可能持續下去。就像IESEG管理學院教授Eric Dor説的那樣:“旨在降低通脹的政策至少在短期內反而有助於通脹的持續。”

只有10%的人表示,美國總體消費者價格通脹率需要五年多的時間才能回到2%左右的穩定水平。超過一半的人認為通脹率將在大約兩年內回到2%的水平——基於目前約2.1%的兩年盈虧平衡率,這與市場觀點一致。

調查顯示,有大約24%的MLIV Pulse受訪者不認為收緊貨幣政策是解決辦法,他們提出了一些深思熟慮的替代方案。其中最常見的建議包括更好地執行有關併購方面的反壟斷法,以及其他刺激競爭的措施。有人支持提高公司税,可能包括在發現哄抬價格的地區收暴利税。其中一個直言不諱的建議是“對他們徵税直至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