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筆募資誕生:元禾璞華募了40億
元禾璞華又迎來一筆重磅官宣。
投資界消息,元禾璞華三期人民幣基金完成最終關賬,總規模超過42億元,超募30%以上。據悉,該基金將以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為投資重點,主要關注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設備、封測及相關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硬科技投資機會。
此次新基金的LP陣容龐大,有超過25家投資方參與,包含了元禾控股、興業銀行、蘇州基金、國方母基金、中新集團、國華人壽、美團、招商證券等一眾知名機構或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個人也參與其中,“他們已經自然而然的,把硬科技賽道作為必須配置的賽道”,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景象。
LP的認可,得益於元禾璞華過去一年亮眼的成績。2021年,元禾璞華團隊不是在看項目,就是在去看項目的路上,光投決會就開了20次,平均兩個禮拜一次。同時,元禾璞華也迎來IPO豐收季,去年上市以及過會的被投企業共有14家。
眼下,國內半導體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態勢,元禾璞華執行合夥人、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卻提醒道,“無論是投資老兵還是投資新軍,永遠不要追高、追熱,因為這是一個‘十年磨一劍’的行業。”
一口氣募了超40億元,
家辦和高淨值個人都來了
這一次,元禾璞華新基金的LP陣容堪稱豪華。
具體來看,三期人民幣基金的LP主要包括:元禾控股、興業銀行、蘇州基金、國方母基金、中新集團、建信股權、上海科創母基金、熙誠母基金、國華人壽、美團、招商證券等共超過25家知名機構或企業。可以發現,基金LP的構成類型變得更加多元化。
回顧元禾璞華過往的幾期基金,LP多由大型上市公司、知名母基金和引導基金組成,但這次卻拓展了很多“新朋友”,相比此前是一個數量級的躍升。此次募資,元禾璞華新引進了諸多金融機構,包含保險公司、銀行和券商,“這些LP都是我們跟蹤了很久,終於在這一期基金達成了合作。”元禾璞華執行合夥人吳海濱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個人也參與到此次的新基金,這同樣體現了當下的主流趨勢。吳海濱表示,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個人,在基金配置方面變得更加活躍,他們以往更多投向房地產或流動性高的產業,如今卻更願意參與流動性偏低、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股權投資基金。“大家在配置資產的時候,已經自然而然的,把硬科技賽道作為必須要配置的一個賽道。”
此外,元禾璞華老LP的復投比例也高達80%,這源於投資人對其業績的認可。吳海濱透露,2018年5月設立的二期人民幣基金所投資的企業中,有8家已經成功上市,還有另外8家企業也已過會,預計最終會有50%以上的項目能夠通過IPO退出,設立僅三年多,DPI就已經達到了近50%。
在三期人民幣基金的募資過程中,陳大同也感受到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當初在募二期人民幣基金時,對於很多LP元禾璞華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去説服,讓他們拿出一部分資金放到集成電路領域做配置,甚至會在寫募資報告時,特意註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將迎來黃金十年”。“如今情況完全不同,許多LP甚至不等我們開口,便主動登門拜訪,直截了當表示要佈局半導體行業。”
但是,當行業越火熱時意味着越要冷靜。在對LP的選擇上,元禾璞華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拿的錢不燙手”。換言之,LP不能影響團隊投資業務的開展,在陳大同看來這是最重要的標準。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在投資時會有一定訴求,可能要求產業落地或者反投,對於這類資金元禾璞華會相對比較慎重。
同時,元禾璞華希望能收穫長期合作的LP,而不只是一錘子買賣。用陳大同的話來説,VC/PE永遠都在募資的路上,“可能到了後年,又要開始募下一支基金,因此希望把長期陪伴我們成長的投資人,能夠吸納進來。後續基金做的優秀,這些投資人也有能力來持續支持我們。”
兩個禮拜開一次投決會,
一年斬獲14個IPO
2021年,對於元禾璞華而言又是收穫的一年。
先從投資量來看,元禾璞華去年整體投資金額比前年提高了近70%;投資企業數量也超過了50家,同樣比前年增長了將近50%。可以説,去年是陳大同與團隊極其繁忙的一年,在團隊沒有明顯人數提升的情況下,依然大量的發掘、篩選項目。據悉,元禾璞華去年光投決會就開了20次,平均每兩個禮拜開一次。
而在退出方面,元禾璞華取得的成績同樣亮眼。陳大同介紹,元禾璞華去年一年上市以及過會的被投企業共有14家,達到了這家老牌VC歷年來的階段性高峯,這恰恰也體現了目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繁榮態勢。
其中,讓陳大同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去年9月創業板過會的華大九天。這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的EDA企業,在全球80%份額市場由三大巨頭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佔據的情況下,華大九天在局部形成突破,拿下了國內EDA市場約6%的市場份額,位列本土EDA企業第一位。
而EDA作為集成電路領域的上游基礎工具,相當於產業鏈中的“畫筆”,因此元禾璞華很早就在關注這一領域。直到2018年,快速發展的華大九天進入到元禾璞華的視野內。在陳大同看來,當時的華大九天商業模式比較成熟,產品得到了市場認可,還能做到收支平衡,已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不僅如此,華大九天創始人劉偉平在EDA領域辛勤耕耘數十年,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十分豐富。
因此,陳大同判斷華大九天一定會是衝出來的那家企業,於是在2018年9月出手了對華大九天的B輪融資。而這背後,正是元禾璞華對“投國產替代”的投資理念的堅定踐行。“我們的佈局仍以國產替代為主,同時兼顧創新。只是隨着形勢的改變,在投資領域、投資方式和手段上發生了一些變化。”
陳大同表示,元禾璞華一期人民幣基金的被投企業中,80%都是設計公司,因為當時國產替代主要發生在半導體設計領域。而在二期人民幣基金所處的2018年到2021年,國內半導體行業進入全面開花的階段,元禾璞華也由此開始佈局包括材料、設備、零部件在內的其它細分賽道,設計公司所佔比例則下降到了60%。
與此同時,元禾璞華的投資階段也在逐步前移。當下,一些項目在融Pre-IPO輪時的估值較貴,有的甚至一二級市場估值開始倒掛。因此,珍惜手中“子彈”的元禾璞華,選擇不再參與貴的Pre-IPO輪次,而是會投的再早一些。
“我們會佈局那些能夠清晰看到盈利模式的公司,即便他們現在還未取得不錯的利潤。”元禾璞華執行合夥人、總經理劉越補充道,元禾璞華在這種階段投進去,可以幫企業再上一個台階,直到走到IPO台前。
半導體行業十年磨一劍,
只靠高薪挖人沒法投,
眼下的半導體行業,沒有最火熱只有更火熱。
陳大同曾在去年判斷,“幾乎所有的VC都會看半導體”。如今,這一現象得到了印證,VC們想要生存就一定要做硬科技投資,甚至投消費的VC為了佈局半導體,會高薪聘請硬科技投資人,這一現象時有發生。然而在陳大同看來,一家基金與人相比是類似的,所謂的基因在後天極難改變,並不是招幾個專業投資人就能解決的。
而大量投資人的湧入,也導致大家對於優質半導體項目的爭搶,幾乎進入到一種白熱化的階段,“有錢卻投不進去”的景象接連上演。只是這一苦惱對於元禾璞華而言,似乎並不存在。
劉越笑着表示,只要是元禾璞華看中的項目,大概率都能投的進去,而這份自信源自於元禾璞華骨子裏所流淌的半導體產業的血液。
翻看履歷可以發現,元禾璞華的投資骨幹都是電子產業背景出身,有的自己創過業,有的在頭部企業工作過數年。像陳大同就曾作為聯合創始人,先後創立了豪威科技、展訊通信;而劉越則歷任中芯國際副總裁、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當我們去跟創業團隊溝通時,更容易產生共鳴和同理心。”此外,元禾璞華憑藉所積累的產業資源,也能夠很好的對半導體企業進行投後賦能,幫助他們組建完整的團隊,以及解決供應鏈、產能等各方面問題。
陳大同同時也提醒,做半導體投資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長期耕耘。在他看來,像半導體這種硬科技項目需要付出時間去研發,不能指望一兩年短時間的爆發。“無論是投資老兵還是投資新軍,永遠不要追高、追熱,因為半導體是一個‘十年磨一劍’的行業。”
如今,以哈勃投資、寧德時代、小米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在半導體領域攻城略地的節奏,甚至超過了傳統半導體VC。他們一年投資幾十個半導體項目絲毫不在話下,佈局領域更是多管齊下。例如哈勃投資僅僅從去年至今,已密集出手超30家企業,平均每月投資2家;投資領域則覆蓋了第三代半導體、EDA工具、芯片設計、激光設備、半導體核心材料等多個細分賽道。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陳大同卻並不擔心。他認為中國是一個誕生奇蹟的國度,只有在這裏才會出現一批批很有生命力的產業資本,他們利用各自的平台成立基金投資半導體,從而形成一種潮流。這類產業資本與市場化VC不同,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更多是為母公司打造廣闊的“朋友圈”。
陳大同表示,對於半導體企業而言,接受產業資本的投資,好處在於能獲得大量的訂單,但又容易失去對企業經營方向的控制力。最近,他與團隊也遇到一幕頗有意思的畫面:幾家企業同時找來,希望元禾璞華做新一輪融資的領投,原因在於無法平衡產業資本與其他投資方的利益,便需要在行業內有威信的中立方來平衡關係。
“我們也沒想到,在半導體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在這時居然還有這種特殊價值。”陳大同笑着説道。
陳大同也指出了未來將會重點關注的方向,一方面還是國產替代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新的市場裏的創新機會,例如汽車電子、物聯網、工業自動化等。他同時還強調,中國作為一個科技大國,一定要有軟、有硬。“軟的方面我們並不弱,但關鍵是企業的接受程度還不高。我認為企業軟件接下來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是一個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