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經深一度|15年上市7個品種 這一“高冷”市場未來如何發展?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15年上市7個品種,比起火熱的商品期貨市場,金融期貨的“高冷”可見一斑。

  中金所2006年成立後,直到2010年才迎來了首個品種——滬深300股指期貨。專業性強、投資門檻不低、機構投資者參與居多……在投資者眼中,金融期貨頗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

圖為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大廳。(中金所供圖)

  對沖風險才是金融衍生品核心價值的體現,金融期貨是金融衍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大作用是幫助投資者對沖市場風險。

  “利用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可以提升市場機構對相關現貨市場風險的容忍度。這能緩釋和降低風險衝擊帶來的影響。”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峯表示,金融期貨的運行可以達到長期降低現貨市場波動性的效果。

  鵬揚基金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中報,公募基金參與股指期貨的基金規模已上升至4055億元,涉及基金216支,其中股指期貨的合約價值佔比約9%。

  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認為,當市場波動加大時,機構投資者如果沒有充分的對沖工具,可能會被動減倉股票債券。通過對沖工具套期保值,金融機構就會有更多投資策略應對市場波動。

  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對金融期貨的理解和應用更加充分。用好金融期貨,金融機構也為廣大投資者帶來了不錯的業績。

  萬得統計顯示,在股指期貨上市後成立的47150個券商資管產品中,使用股指期貨的產品到2019年底的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均值為13.19%,而未使用股指期貨的產品則為6.34%。

  “機構投資者利用金融期貨為廣大企業和居民提供服務,尤其是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積極參與,間接地令廣大資產委託人受益。”楊愛斌認為,從這個角度看,廣大普通投資者也間接參與了金融期貨市場。

  此外,金融期貨的發展對我國擴大金融開放也起到積極作用。

  “是否有對沖工具和對沖市場,對我們來説至關重要。”一家國際知名投資基金中國區負責人透露,海外資金非常看重金融期貨,因為有了對沖市場,才敢加大投資境內股市、債市。

  儘管我國金融期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臨着成本高、品種少,對現貨市場風險的覆蓋能力不充分的問題。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金融工程教授鄭振龍認為,金融發展程度要跟經濟發展程度相匹配,衍生品發展程度也要跟現貨發展程度相匹配。

  中信證券的一份報告指出,海外資金持續流入A股,其主要風險對沖途徑有三:一是利用融券,但成本高;二是利用新加坡富時A50股指期貨,這是多數投資者的選擇;三是QFII/RQFII通過中金所股指期貨進行風險對沖,但滬深300、中證5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合約在平倉手續費等多方面均不佔優勢。

  鄭振龍説,從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格局來説,境內金融期貨市場進一步深化發展、擴大開放的迫切性越來越強。

  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對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產品設計、投資者教育、監管實踐等方面,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必須要跟得上發展步伐和時代要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記者劉開雄、陳雲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