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需要兩手抓
近日,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發佈上半年經營業績“成績單”。簡單梳理不難發現,“分化”是其突出特點:頭部消費金融公司規模、盈利顯著提升,獲客數量大幅增加,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另有部分公司規模、盈利雙降,發展思路不清晰,展業能力堪憂。
消費金融公司10餘年發展絕非一片坦途,行業格局經歷多次變革,頭部公司排序也是不斷變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正是由於消費金融公司身處高度競爭的環境。從消費金融行業來看,各地消費金融公司相繼開業,跑在前面的雖然入場早,但後來者也有後發優勢,有優有劣,難言強弱;從行業外部環境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依舊強勢,半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6家國有大型銀行個人消費信貸(僅包括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透支)規模達到4.3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近10%。
除了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消費者千人千面,金融需求各不相同,服務跟不上需求變化也是行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消費金融公司面對的客户多為“長尾”客户,這就要求消費金融公司既要深入瞭解客户需求,做好用户畫像,滿足不同類型客户的需求,又要做好風險防控,避免出現壞賬壓力過大而破產的情形。
在筆者看來,消費金融公司想要實現上述目標,真正做到促消費、謀發展,必須做到“兩手抓”。首先是打造自身特色,即在深入分析消費金融廣闊市場空間的前提下,找到與自身業務能力相匹配的發力點,發掘消費金融業務新領域。尤其要看到,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這對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比如,“宅”消費等各種線上消費場景的出現,需要消費金融公司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伴隨鄉村振興的推進,提供適合“三農”特點的金融服務等。
其次是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消費金融公司風險防控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消費金融公司要加大技術投入,強化信貸業務全流程管理,通過金融科技對用户畫像,給不同用户提供與之相匹配的不同類型、不同價格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倡導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念。(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