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題:信用貸款模式如何助力小微企業無抵押獲貸?
新華社記者姚均芳
今年以來,我國銀行發放的信用貸款增長較快。對於眾多缺乏傳統抵質押物的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來説,這一模式有助於它們獲得信貸支持。那麼,哪些企業可以獲得信用貸款呢?銀行又是如何控制風險?
“沒想到支付員工工資還可以獲得信用貸款,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江蘇太倉一家從事服裝整理加工業務的民營企業的負責人感嘆道。
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銷售回款期拉長,現金流日趨緊張。中國銀行蘇州分行指導企業在線辦理了以支付員工工資為審批條件的信用貸款申請,通過綠色審批通道,兩個工作日就順利完成了貸款發放。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外貿大省,中小微企業眾多。記者在江蘇省調研瞭解到,為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税收、銷售情況、應收賬款、支付員工工資、發明專利、知識產權、商標權、人才等都可以成為貸款審批的條件,而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抵質押物。這對於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意義重大。
南京容向測試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電磁兼容測試的民營企業,公司建造大型實驗室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依託知識產權等優勢,僅信用貸款這一塊,公司今年就獲得了1000多萬元貸款,且貸款利率較去年有不小的降幅。
“信用信息不足,抵質押物不足,擔保增信不足,是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通過知識產權等的安排,給企業做信用貸款,可以盤活小微企業的無形資產,為其解決融資難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資深業務經理吳駿説。
今年以來,國家着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對於缺乏抵質押物、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要求銀行創新方式,更多地提供信用貸款。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召開的2020年第三季度例會明確提出,切實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發放比例。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7月末單户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佔比為17%,比上年末提高了3.8個百分點。
“為了解決基層工作人員‘敢貸’問題,銀行在風險的責任認定中實行盡職免責制度,以消除一線人員的後顧之憂。同時利用差異化考核和不良貸款容忍度調動放貸積極性。”吳駿説。
風險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記者從中國銀行常州分行了解到,為把控風險,銀行在發放信用貸款時充分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政府風險補償基金和出口信用保險等的風險分擔作用,並通過加強與政府轉貸基金的合作,降低企業轉貸續貸成本。
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助力銀行高效甄選客户和實施線上放貸,也為銀行風險控制帶來了便利。彙集並不斷更新工商、税務等多部門和多渠道數據,且具有智能分析預判功能的風險預警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可能的風險點進行預警提示並推送至移動端。
這些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信用貸款增長的堵點,推動信用貸款較快增長。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日前透露,今年前7個月江蘇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新增額中信用貸款佔比達22.4%。
資金壓力的緩解為相關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可能。“以往受資金制約,很多項目我們都不敢接。現在資金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放手承接項目,今年還將投資幾千萬建設我們新的實驗室。”容向公司總經理沈學其欣慰地説。
專家認為,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未來還需繼續探索完善相關模式,在強化金融支持的同時把控好風險,促進普惠金融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