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88億,慘遭巨頭瓜分!史上最悲劇“老字號”,被自己作死了
文 金錯刀頻道
一個使用9年還完好無損的筆記本電腦,你會想到是什麼牌子?
戴爾?蘋果?聯想?答案都不是。
而是如今出沒在電梯間的“TOSHIBA”東芝。
過去十年前,東芝電腦絕對是業內扛把子,抗摔耐造內存又大,有人拿着2013年買的東芝電腦去維修,被告知:擴個內存,還能再戰5年!
(來自知乎網友ID:各種技能全不會)
而在其他領域,東芝也當仁不讓。
看看這亮眼的成績單:造出全球第一台筆記本電腦,日本的第一個電燈泡、第一台晶體管電視、第一台冰箱、第一台DVD。
什麼是“別人家的孩子”,東芝就是,就連前段時間排核廢水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零件也出自這裏。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提起東芝,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東芝動物樂園》,某些節目內容的震撼程度,成為很多80後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鼎盛時期,東芝擁有18萬員工,被看作是日本製造的象徵。
可如此優越的製造企業,卻也走到了“賣身”地步。
最可惜的是,曾經的世界第一,日本的驕傲,是被自己拖死的。
東芝的倒塌讓人惋惜,是因為它之前太強了。
東芝一直被稱為“日本之光”,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華為和韓國的三星。
創立於1875年的東芝,至今已經走過了146年,名副其實的百年企業。
東芝的前身只是一個街旁小店,1875年75歲高齡的發明家田中久重在銀座開了家鐘錶店鋪,一邊發明產品,一邊賣,堪稱上個世紀的手工耿。
光靠小發明自然無法發家,1890年,製造所另一位核心人物藤岡市助與三吉正一攜手創立了“白熱舍”,製造出日本第一個白熾電燈泡,成功在日本打響名號。
開了個好頭後,東芝在日本創下了多個“第一”,是日本製造業的驕傲。
日本第一台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雷達、晶體管電視等都是由東芝生產製造。
不僅在日本國內出名,東芝還發明瞭很多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台彩色可視電話、世界第一張NAND型記憶卡、世界第一台HD DVD播放機、世界上第一批光盤式文件生成系統等都是出自東芝。
1970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上東芝的展覽
1985年,東芝研又發明了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市場佔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
當時東芝的產品就是高質量的代表,有用户説,能砸核桃的除了諾基亞還有東芝。
在世界上打出名聲的東芝,與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六分天下。
之後真正讓東芝崛起的項目,在半導體行業。
7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準備舉全國之力打造半導體行業,希望藉此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1982年,東芝斥資340億日元研究半導體,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研發出當時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半導體制造商。
由於太過優秀,還受到了美國對華為一般的“重點照顧”。
鼎盛時期的東芝擁有18萬員工,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制造商、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
盛極而衰,由於擴張、發展都太過順利,漸漸迷失了本心的東芝膨脹了。
按理説,經過多年打磨已經做到企業頭部的東芝,即使光吃老本行也不至於跌落神壇。
東芝究竟做錯了什麼,讓百年基業一夕盡毀?
1.野心太大
東芝經營危機的開端,來自於一場同行惡意競爭收購案。
20世紀90年代,日本開始了恐怖的經濟泡沫時期。
由於隨着PC產業的升級,對DRAM技術也不斷提升,處於泡沫經濟下的日本難以支撐DRAM技術升級和晶圓廠建設的資金需求,半導體產業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遷移,由美國、日本轉移向韓國以及台灣等地,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積電、等大型廠商。
於是,東芝的消費電子業務,被崛起的三星、美的、海爾等企業分食。
但當慣了老大的東芝當然不能眼睜睜看着自己被新興企業超越,拼命尋求轉型。最後,將手伸向了核電業務上。
2006年,東芝打算收購曾經掌握美國核電領域大部分核心技術的西屋電氣。在西屋電氣自己開標競價時,原本報價是18億美金,但在通用和三菱的惡意抬價下,財大氣粗的東芝花了3倍價格,即以54億美元的巨資,才收購了美國西屋電氣。
這54億非但沒盤活了東芝,反而將它推向深淵。
2011年的東芝建造的福島核電站泄漏,一舉擊碎了東芝的核電夢。
震驚世界的福島核泄漏事件wiki
人們開始質疑核電的安全性,全球核電業務受到重創,東芝之前的訂單紛紛開始取消,大價錢買來的西屋電氣除了虧錢,還是虧錢。
為了填坑,東芝開始瘋狂“瘦身”,變賣多項業務,全球裁員上萬人。
2.財務造假
比起決策上的失誤,東芝更要命的是誠信問題。
2015年,東芝前後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在大眾面前90度鞠躬道歉。不是因為四年前的核電站泄漏事故,而是財務造假!
東芝前後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鞠躬致歉
日本大環境低迷、家電行業被新興巨頭反超、核電業務判斷失誤等一系列問題,都在影響東芝的盈利情況。2009年,東芝交出了一份最差的成績單,淨利潤赤字3435億元。
負債累累下,只能以做假賬的方式維持表面風光。
從2008年到2014年長達7年的時間裏,象徵着清廉、高效的東芝,財務造假的窟窿竟然高達2248億日元(約合120億人民幣)。
財務造假被曝光後,東芝被日本政府處以74億日元的罰款,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40%,
這次財務危機,加速了東芝的隕落。
最讓人無語的是,這時東芝仍然沒有意識到核電業務是個風險巨大的無底洞,不但沒有砍掉西屋電氣,反而又通過西屋電氣以2.2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務,試圖做大體量。
這個決定成功將東芝打到難以翻身的程度,收購後東芝才發現,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務竟然揹負了42億美元的債務。
單純的東芝成了接盤俠。
本來就勒緊褲腰帶的東芝雪上加霜,2016財年,東芝淨虧損高達9657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創下日本製造企業史上最大全年虧損紀錄。
將一條路走到黑,東芝體現的淋漓盡致。
為了補上財務窟窿,東芝選擇斷臂求生,東芝踏上了“賣賣賣”的續命之路。
2015年,東芝8.647億歐元出售旗下電梯事業持有的芬蘭通力近2400萬股份。
2016年,東芝將家電業務514億日元賣給了美的;醫療設備業務6655億日元整體出售給了佳能。
2017年,東芝年度虧損早已超過一萬億日元,燙手的山芋西屋電氣終於熬不住申請破產,東芝這才釋放出要出售西屋電氣的信號。
甚至最賺錢的半導體業務,也成了東芝填補虧損的犧牲品,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委身於貝恩資本。
此後,東芝再也無力迴天。
2018年,無奈將電視業務129億日元賣給了海信集團。就連讓東芝打響世界第一的電腦業務都沒留住,以40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富士康控股的夏普,自己僅保留了19.9%的股份。
2020年,曾經的造出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東芝,居然退出了市場,被夏普收購。
補充一點,早在2016年,陷入鉅額的夏普,就已經被富士康用38億美元收購了。
當然,一些企業必須感謝東芝的隕落,比如現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家電,或多或少也是得益於從東芝身上扒下來的業務板塊。
只是,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東芝,已經沒辦法瘦身,只能賣身。
於是便有了東芝將被英國私募企業CVC 資本,以超200億美元私有化的消息。
一個曾經坐擁18萬員工、146年的公司,幾乎徹底歸零了。
結 語:
日本製造業倒塌的不止有東芝。
東芝斷臂、夏普賣身、三菱造假、高田破產…包括松下、日立、三洋在內的“日本彩電六巨頭”們,早已走向了虧損、裁員、倒閉的慘淡結局。
日本企業的大潰敗,下面這張圖或許更有衝擊力。
1996年,日本上榜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並駕齊驅;2006年,減少至70家;2016年,僅剩52家,比20年前,鋭減了近一半。
日本製造業的潰敗,不可否認存在時代的因素。但能從風口地位被踢下,必然有自身無法迴避的問題。
日本的電子領域要想重獲輝煌,首先必須要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輸了”。
因為只要不承認自己“輸了”,就不會徹頭徹尾地進行自我革新。
東芝3代社長、8名董事因財務造假醜聞集體辭職
誰也沒有辦法改變東芝的命運,但我們能從中學到一個教訓:
東山再起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