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明傑 高佳晨
“到底要不要提價,我們挺糾結的。”某食品飲料企業負責人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雖然成本上漲壓力持續增大,但我們今年銷量本來就不好,所以擔心提價會進一步影響銷量。開了幾次會討論要不要提價、提多少合適,但一直舉棋不定。”
10月以來,部分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在成本壓力下上調產品價格。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消費市場逐漸恢復,但終端需求尚未轉旺,多數公司對產品提價“欲説還休”。不少公司對於是否提價猶豫不決,已提價的提價幅度也遠小於成本上漲的幅度。如何在“價”和“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擺在這些公司面前的一次大考。
原材料成本上漲
“我們的主要原料青菜頭價格從去年的每噸800元漲到今年的1100元至1200元。之前我們有一定庫存,但三季度以來開始使用高價購買的青菜頭。”涪陵榨菜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14日,涪陵榨菜宣佈,基於成本上漲,公司上調部分產品出廠價。
“今年以來,食品飲料行業面臨三大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提升和製造費用增加。特別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促使下游企業不得不通過提價予以應對。”安井食品董秘梁晨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以調味品行業為例。調味品營銷專業人士陳小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相較於今年年初,豆粕、大豆、味精、食鹽等調味品的主要原材料價格都上漲。比如,豆粕價格上漲了36%。另外,包裝材料等價格也上漲,企業盈利能力面臨很大挑戰。”
通常情況下,產品提價能夠直接提升毛利率水平,修復盈利能力。平安證券指出,在調味品行業2017年的提價週期中,提價主要發生在第一季度,第四季度行業整體盈利復甦,主流調味品企業的毛利率均值同比上漲4.32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雖然提價能夠提振盈利能力,但很多上市公司對於是否提價非常謹慎。味知香董秘謝林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後期是否繼續提價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提價慎之又慎
“提價成功與否,最終要看需求能否支撐。”東興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孟斯碩指出,“價格終究由供需決定。如果需求比較疲軟,提價不但不會提升業績,反而會影響銷量,丟失市場份額。所以,提價是一把‘雙刃劍’,企業需謹慎制定提價策略。”
謝林華坦言:“經過多年的探索,公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定價體系,產品供應價格的設定通常會考慮生產成本、目標利潤率、市場行情等因素。這次我們的產品提價幅度低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是因為充分考慮了終端的接受程度。”
平安證券研究發現,產品提價對於業績的影響並非立竿見影,一般需要大約1年的時間才能體現,業績改善的程度最終取決於成本端和需求端的情況。
陳小龍根據他對調味品行業的觀察,對提價能夠推動企業盈利復甦持謹慎態度。他指出,今年以來,佔調味品需求60%的餐飲渠道恢復較慢,佔比30%的家庭渠道也比較疲軟,僅佔比10%的食品加工渠道表現穩定。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企業對於提價要慎重考慮,否則不但不能帶來業績回升,反而可能積累經營風險。
多措並舉消化成本壓力
“今年以來,原奶價格上漲了不少,但過去幾年我們在自建奶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原奶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中高端產品佔比,提升盈利能力,對應對成本上漲對業績的衝擊有很大幫助。”伊利股份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下轉A03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