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美元霸權仍在持續,軟肋何在?
◆ 最近幾十年,各國對美元霸權的聲討此起彼伏,挑戰美元霸權的舉措也屢見不鮮。這些挑戰雖未撼動美元的地位,但相關舉措的得與失仍不乏啓示意義
◆ 日元歐元為什麼不行?美元霸權地位的軟肋何在?
文/馬雪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近來,美國持續出現鉅額預算赤字、種族矛盾和騷亂,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動使市場不安,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擔心美國政府為削減債務而允許通貨膨脹,侵蝕美元債券價值,導致其蒙受損失,進而引發了是否有美元替代方案的討論。
這並不是首次關於取代美元的探討。最近幾十年,各國對美元霸權的聲討此起彼伏,挑戰美元霸權的舉措也屢見不鮮。這些挑戰雖未撼動美元的地位,但相關舉措的得與失仍不乏啓示意義。
日元和歐元為什麼不行
1971年和1973年,接連出現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美元危機,為應對危機,尼克松政府宣佈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鈎。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國際貨幣體系一度陷入無序和混亂的狀態,這為日元崛起提供了契機。當時,日本是全球最強勁的經濟增長引擎,通脹率低,經常賬户有盈餘,這使得日元被視為美元的潛在替代者。
雖然日本並沒有挑戰美元的主觀意願,但美國為維護美元霸權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壓日元,阻礙日本經濟崛起。
首先,美國抓住了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的軟肋,以貿易制裁相威脅,逼迫日元升值。1985年9月廣場協議達成後,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為實現經濟增長,日本政府被迫採取調降利率等寬鬆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景氣,造成國內流動性氾濫,長期陷入低利率陷阱。
其次,美國敦促日本金融開放。鉅額熱錢湧入日本後,推高了資產價格,造成股市投機狂熱,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相背離,從而催生了大量經濟泡沫。
第三,通過1989年日美簽訂的“構造協議”,美國督促日本進行10年期430萬億日元的公共投資等,對日本經濟結構進行了深層次調整,干預了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加劇了日本財政惡化和經濟持續低迷的局面,日本經濟自此陷入長期停滯並一直持續至今,日元再無能力挑戰美元霸權。
歐元目前是第二常用的儲備貨幣,歐元區的經濟規模大致與美國相當,且歐元的價值高於美元。歐元的國際作用不僅僅通過貿易來衡量,很多政府和企業也使用歐元發行債券。外國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中,歐元約佔20%。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所佔的份額正在下降,歐元所佔的份額則在上升。
歐元確有對抗美元的動機:若歐元成為與美元並駕齊驅的國際貨幣,就可以享有用歐元"紙片"購買材料和服務的貨幣特權;企業就可以在不承擔歐元與美元匯率風險的情況下在歐元區從事經營活動。2018年,歐盟委員會時任主席容克仍在呼籲歐盟促進歐元成為與美元競爭的全球貨幣。
1999年1月,歐洲國家正式引入歐元。然而兩個多月後,科索沃戰爭爆發。看到歐洲局勢不確定性增加,遊資急忙抽身轉向美國。分析認為,美國支持科索沃戰爭,就是衝着歐元去的。
雖然科索沃戰爭並沒有徹底打敗歐元,但歐元不能取代美元的核心問題在於:歐元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是一個用條約組織起來的經濟共同體。由於無法縮小經濟發達國家與“問題國家”之間的差距,也無法通過刺激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這些“問題國家”正承受壓縮公共開支、債務負擔和社會動盪的壓力,歐元常常成為一些成員國不當經濟政策的替罪羊。而美國則會利用歐元區天然的弊端對其進行打壓。
既要決心,更要有實力
為抵制美元霸權,俄羅斯將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從40%降至24%;將銀行持有的美元國債從1000億美元削減至100億美元以下;將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降至62%;將與中國和印度的美元貿易轉為非美元結算。
歐洲試圖讓銀行和公司通過“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進行交易,從而繞開美元或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事實上,國際社會如果能創造一種新的國際貨幣,就有可能取代美元。這要求各國政府必須下決心克服實際困難並採取必要的主要涉及匯率政策的補充政策,以使新的國際貨幣在目前的安排中具有明顯優勢。這項任務很艱鉅,這種創造的預期收益必須足夠大,才能使之成為現實。美國顯然會利用這一點進行分化、遏制甚至打壓。
現在人們還意識到,從過去的博弈來看,美國之所以能夠對日元和歐元實施打壓,美元霸權之所以仍能維持,重要原因有二:
一是經濟實力是貨幣地位最重要的基礎。
從美元崛起的歷史來看,美元取代英鎊是在美國經濟實力超越英國之後。1870年美國經濟實力超過了英國,但大英帝國的英鎊網絡仍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直到1913年美國建立聯邦儲備系統,取消對在美外國銀行分支機構的限制,美元才開始獲得更多的國際金融業務。到1929年,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發行額才超過英鎊。
反觀日本和歐元區,過去的經濟實力不及美國,如今同樣沒有實力撼動美元的霸權地位。現在,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日元雖然也用於儲備,但日本的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在全球僅次於津巴布韋和希臘,投資者基於財政穩健性考慮也不會選擇日元。歐元區在經濟能力、金融及證券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方面雖然不斷逼近美國,但美國在初級產品交易規模上壓倒歐元區。歐元區的生產率增長率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1.5%降至近年來的1%,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美國70%的水平。歐元區成員國之間在通脹和工資水平方面仍有差距,這將導致歐元區整體競爭力下降。
二是軍事霸權是金融霸權的有力支撐。
美軍有能力為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國家提供安全環境,維護其政治穩定。而日本和歐元區,或是在軍事上被美國徹底控制,或是軍事力量和軍事技術落後,且不能採取共同軍事行動,這就導致日元和歐元缺乏穩定的承載環境和後盾,可信任度大打折扣。
美元霸權的成本
自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美元的價值不再由黃金儲備支持,而僅由其信譽來支撐。當前,美國自身的經濟政策正是美元信譽最大的威脅。美國的預算赤字自2010年以來增加了兩倍多,已超過GDP的100%,未來無資金準備的債務總額是96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的減税政策和疫情期間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正在使美國赤字激增。這凸顯了美國作為一個儲備貨幣國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美國的主權債務不能保值,投資者將會失去信心,美元可能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美元的霸權地位也給美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首先體現在維持貨幣霸權所需的鉅額成本上。
一是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需要維持鉅額貿易赤字,以擴大本國貨幣在國外的供應;
二是美元更大的需求波動給美聯儲的國內貨幣供給帶來了困難;
三是導致美國借款利率低於通脹率;
四是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增加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匯率上升,出口成本提升;
五是為維持儲備貨幣地位,美聯儲需考慮自身行動對世界市場的影響,而不只是關注國內的目標。
隨着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的縮小,這些負擔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重,並對其國內經濟和政治帶來壓力。LW
來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