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創板公司溢價17%收購主板上市公司,聖湘生物表示,值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馮憶情

5月13日,科華生物(002022.SZ)收穫漲停板,股價收報19.05元,總市值98億元。

5月12日晚間,聖湘生物(688289.SH)公告,公司擬以19.50億元收購科華生物18.63%股權,收購價比二級市場溢價17.44%。

交易完成後,聖湘生物將成為科華生物的第一大股東。

公告發布當晚,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評論道:這個案例又是一個“實質性零的突破”,醫療器械行業的科創板公司收購主板上市公司。“過去大家關注的都是已上市公司收購未上市企業,現在蔓延到上市公司之間,這説明行業整合的戰火已經燒到了半山腰。”

5月13日,時代財經致電聖湘生物,公司證券辦公室的一位人士表示,收購科華生物的股份,屬於強強聯合,雙方在產品和市場領域可以互補。

對於溢價收購,其表示,價格是雙方商定的,我們認為值這個價格。

聖湘生物溢價收購

5月12日晚間,聖湘生物公告,公司與珠海保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珠海保聯”)協商一致,擬通過協議方式購買珠海保聯持有的科華生物18.63%股權,購買價格為19.50億元,摺合每股20.34元,相比公告披露前一交易日科華生物股價17.32元溢價17.44%。

聖湘生物於2020年8月28日正式登陸科創板,被稱為“抗疫第一股”。

其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於去年1月獲批上市,系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最早獲批上市的前6家企業之一。

得益於核酸檢測試劑及相關儀器收入暴增,聖湘生物2020年度實現總營收47.67億元,同比增長1205.67%;實現歸母淨利潤26.16億元,同比增長6526%。

與聖湘生物的“意氣風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科華生物的“尷尬”。

作為第一家上市的IVD(體外診斷)企業,科華生物早在2004年7月就登陸了深交所中小板,一度是國內生產量最大、市場佔用率最高、品類最齊全的體外診斷企業,市值最高曾達到2015年的300多億,而如今的市值已經不足百億。

有分析人士認為,導致科華敗局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控股股東變更帶來的管理層變動影響了業務。

2014年8月,方源資本接手科華生物,定下了“內生增長+外延擴張“的發展戰略,大舉對外做併購,由於管理不善,財務表現基本是增收不增利,而且由於期間增加了很多代理業務,造成科華生物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在體外診斷行業中墊底。

2020年5月,科華生物發生第二次控制權變更。格力地產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珠海保聯協議受讓科華生物9586萬股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18.63%,交易總價為17.26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華生物也快速抓住了機會。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1.55億元,同比增長72.11%;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6.75億元,同比增長233.55%。

本次交易是科華生物發生第三次控制權變更。公告稱,交易完成後,聖湘生物與科華生物將能夠實現雙方在技術平台、產品線、渠道、市場等領域的優勢互補。由於聖湘生物與科華生物存在同業競爭的情況,聖湘生物已承諾將在本協議簽署後3年內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

上市公司之間收購或成趨勢

聖湘生物收購公告發布當晚,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評論稱,這個案例又是一個“實質性零的突破”,醫療器械行業的科創板公司收購主板上市公司。“過去大家關注的都是已上市收購未上市企業,現在蔓延到上市公司之間,這説明行業整合的戰火已經燒到了半山腰上。”

另一家知名醫療基金主管合夥人在朋友圈表示,“這兩年我們一直在探索和推動中國醫療健康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整合,去年本來就有個機會非常接近幫助一家IVD上市公司收購另一個同業上市公司。這個案例也是出現在已有三四十家已上市公司的IVD領域,未來在器械領域、醫藥領域、醫療服務領域的併購案例一定會越來越多。”

在這位主管合夥人看來,高估值上市公司收購產品管線互補的低估值上市公司,傳統醫藥企業收購創新藥企業或者科創板上市企業收購傳統醫療企業,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會逐漸成為未來併購整合的重頭戲。

專注併購的投資銀行厚瓴沃特的一位專業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國內診斷公司大多為試劑廠商,為國外品牌儀器提供配套試劑,為了能夠獲取客户,國內公司通過代理海外品牌產品來增加自身試劑的銷售。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廠商能夠自主研發體外診斷儀器,且技術壁壘愈加明顯。因此,我們認為目前體外診斷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產業併購的方式來獲取在體外診斷儀器方面的突破。”

5月13日,聖湘生物證券部的人士也表示,公司一直在考察多個併購標的,收購科華生物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