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慶“智能製造”吸引了眾多工業互聯網平台落户。圖為重慶市北碚區正能機械有限公司內,機器人的生產數據將全部彙總至車間工業互聯網“駕駛艙”。秦廷富 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江西省高安市着力培育鋰電新材料產業集羣,助力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圖為高安市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緊生產鋁塑膜。周亮 攝(人民視覺)
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藥健康……當前,新產業新業態蓬勃向上。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帶動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為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引擎作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未來相關產業投資佈局圖景漸清。
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疫情衝擊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承壓前行,成為經濟運行一大亮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9%,高於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2個百分點。
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質量亦不斷提升。2016-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為10.5%,快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為15.2%,快於同期服務業營業收入3.9個百分點。
2019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1.5%,比2014年提高3.9個百分點,已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由小到大、從弱到強,湧現出一大批有創新能力、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和具備競爭力、配套環境好、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研究員盛朝迅表示。
在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當下,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發展,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擎作用尤為重要。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廣泛徵求50多個部門和地方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致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解產業升級掣肘難題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高端裝備製造業補短板、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意見》明確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並圍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具體安排。
一方面聚焦重點補齊短板,助解產業升級掣肘難題。
“我國製造業體量規模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重大基礎裝備、關鍵基礎材料、基礎工業軟件和基礎技術等領域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部分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卡脖子’瓶頸凸顯。”盛朝迅説。
為此,《意見》提出加快基礎材料、關鍵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高檔五軸數控機牀、航空航天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瓶頸和短板,構築製造強國根基。
另一方面,突出優勢鍛造長板,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優勢。
《意見》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等,努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培育一批支柱產業,推動新動能茁壯成長。
在盛朝迅看來,面對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要補短板與鍛長板並舉,着力打造若干技術水平先進、產品性能優良和國際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培育一批“殺手鐧”技術,在換道超車和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制高點中打造獨特優勢。
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是靠“單打獨鬥”,產業集羣是重要抓手。
《意見》明確要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羣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項目。
如在增強產業集羣創新引領能力方面,加快佈局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在提高產業集羣公共服務能力方面,支持有條件的集羣按需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證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撐。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式發展,有利於發揮各地產業技術、科技人才、先進製造等資源優勢,推動高端要素、高端企業集聚,形成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盛朝迅認為,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式發展水平不高、要素及各類主體之間互動不夠、產業鏈協同性有待提升,急需大力培育形成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
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多、變化快,也對管理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意見》圍繞優化投資服務環境,提出了多方面政策保障措施。如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加快相關重大工程項目落地等。
“相信全社會將不斷凝聚合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國民經濟行穩致遠。”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説。
記者 李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12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