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文 | 楊萬里

昔日,他頂着獨角獸光環上市。如今,卻坐上了“冷板凳”。

5月26日,工業富聯盤中下探至8.99元,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紀錄。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為9.22元,總市值為1832億元。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若將時間再推前,在2018年6月13日,工業富聯最高漲至25.78元,總市值曾突破5100億元,一度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

4年之後,當寧德時代越過萬億市值關口成為A股科技新巨頭,工業富聯卻“越來越小”。相比25.78元高點,該公司累計跌幅達64.23%,總市值蒸發超3200億元。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在尺度股東羣,投資者紛紛在進行熱議。

有投資者評論道,“工業富聯是一家有價值的企業,但不是有價值的股票”。

還有投資者吐槽道,“這家公司擁有機器人、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一系列熱門概念,股價卻跌跌不休,説它是A股最弱科技股不過分吧?”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自2018年上市以來,工業富聯實施3次現金分紅,分紅總金額超過百億。同時,為了維穩股價,該公司也拿出了回購措施。

即使是這樣,工業富聯的股價依然低迷,投資者“不買賬”的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與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下行有關。

今年年初以來,消費電子板塊指數跌幅超過35%,部分個股從去年開始就進入了深度回調通道。例如,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從去年1月份至今累計跌幅超過50%。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消費電子概念股紛紛下跌,除了前期漲多了之外,該行業投資邏輯也有所動搖。

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電子市場低迷。數據顯示,今年前四月份,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8742.5萬部,同比下降超30%。

另一方面,工業富聯的成長性偏弱,難以提振市場做多信心。

2018年至2021年業績數據顯示,工業富聯營收規模分別為4154億、4087億、4318億、4396億,分別同比增長17.16%、-1.61%、5.65%、1.8%。

同期,公司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69億、186.1億、174.3億、200.1億,分別同比增長6.52%、10.08%、-6.32%、14.8%。

再看同行可比公司立訊精密,2018年至2021年,該公司營收規模從358.5億增長至1539億,這4年內營收同比增速均超過47%。

同期,其歸屬淨利潤從27.23億增長至70.71億,除了2021年淨利增速下滑外,其餘三年同比增速均超過53%。

在營收和淨利潤規模上,工業富聯高於立訊精密。但在業績增速上,後者增長更強勁。

從盈利能力指標看,2018年至2021年,工業富聯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至8.7%之間,淨利率保持在4%至4.6%之間。同期,立訊精密的毛利率在12%以上,淨利率在5%以上。

近4年,立訊精密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高於工業富聯。

從股價表現看,業績增長強的立訊精密從2018年6月份至今漲幅超160%,而同期工業富聯是下跌狀態。

投資者一直很納悶的是,工業富聯的業務為什麼不那麼賺錢呢?

2021年年報顯示,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雲計算業務合計貢獻了98%以上的營收,但這兩塊業務的毛利率分別僅為10.83%、4.14%。

工業互聯網業務毛利率高達43.87%,佔營收比重不到0.4%。不難發現,高盈利的業務佔比非常小。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我們關注到,市場一直對工業富聯的定位有爭議。到底是“科技巨頭”還是“代工巨頭”?目前沒有確定説法。

從工業富聯轉型的方向看,佈局工業互聯網、元宇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這些都是具有前景的科技熱門賽道,但冷冰冰的財報數據又讓投資者興奮不起來。

在二級市場上,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已經表明了態度。目前,工業富聯市盈率約為14.06倍,而行業平均市盈率超過40倍。

大家認為工業富聯有投資價值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6 字。

轉載請註明: A股最弱科技股?工業富聯上市4年大跌64%,市值蒸發超300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