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米高不成,低不夠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 | 趙晉傑,編輯 | 王靖,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在全球智能手機大盤低迷的背景下,小米增長引擎一季度迎來了預期中的熄火。作為核心的小米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22%,再次跌破4000萬台門檻,降至3850萬台,收入同比減少了57億元。

反映在整體財報上,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收入734億元,同比下滑4.6%;經調整淨利潤29億元,同比下滑53%。

智能手機業務也成為小米三大主要業務線中,唯一出現收入同比下降的業務,當季收入458億元,同比下滑11.1%。

反觀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則達到194.8億元,同比增長7%;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71億元,同比增長8%。手機之外的多元化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手機業績下滑對小米可能造成的更大不利影響。

海外市場收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達到375億元,佔小米當季總收入的51.1%。其中,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實現大爆發,由去年同期的9億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6億元,漲幅超七成,在整體互聯網服務收入中的佔比達到21.9%,創歷史新高。

受中概股行情下跌影響,小米一季度投資收益虧損36億元,去年同期則淨賺21億元。小米表示,這主要是受累於愛奇藝和金山雲若干被投資公司的虧損所致。

在半個月前的蘋果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蘋果CEO庫克提到疫情造成的破壞,和全行業的芯片短缺,將給蘋果帶來40億到80億美元的收入減損。庫克還特意提到提到造成蘋果供應緊張的最主要因素是來自上海地區的供應鏈。

在財報電話會上解釋小米手機出貨量暴跌原因時,小米總裁王翔幾乎複述了庫克的上述兩點原因,表示上海疫情讓許多線下門店無法營業,並使得很多位於上海周邊的零部件供應出現短缺。

不過,與蘋果面臨的芯片短缺局面不一樣的地方是,小米的芯片短缺主要集中在低端芯片上,“印度、歐洲等市場,我們有非常多入門級手機產品的需求(因芯片短缺而無法供貨)。”王翔表示。

小米正在期盼芯片短缺能夠在二季度下半段得以改善。屆時,藉助618等年中大促,在小米CFO林世偉看來,將幫助小米重新站上4000萬台出貨量門檻。

不過,與蘋果仍在繼續增加的iPhone訂單不同,小米除了需要考慮提振手機銷量外,還得投入更多資源為小米汽車等新業務持續輸血,進入二季度的小米,考驗只會更加嚴峻。

01

每年二季度都是國產手機廠商衝刺銷量的旺季。在行業“金三銀四”的慣例下,手機新品會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密集上市,刺激用户產生一波換機潮。疊加618年中大促影響,這些利好因素都會融化在二季度財報中。

以小米為例,去年二季度,營收達到878億元,淨利潤63億元,當季手機出貨量為5290萬台,這些數據均為小米近一年中的峯值。

基於此,小米CFO林世偉在財報電話會上認為,隨着供應短缺有所緩解,在國內市場年中618大促助力下,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迎來提升。

但相比去年二季度,今年二季度顯然又多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如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和疫情反覆等。

更大的變化在於,智能手機行業正在進入下滑通道。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報告顯示,與2021年同期相比,自2022年的第六週以來至今,中國手機銷量已連續下降10周。

Canalys分析師Amber Liu則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近三年來一直持續走低,未來的存量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來自供應鏈的消息同樣不容樂觀。中芯國際CEO趙海軍在一季度業績會上表示,受國際形勢影響,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至少要減少2億部,且主要來自國產品牌。

就連王翔都不得不在財報電話會上承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不斷下滑的市場。”

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112億台,同比下降11%,而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一季度表現還要落後於全球市場,出貨量僅有7560萬台,同比下滑幅度擴大至18%。

一季度由於低端芯片供應不足造成的1000萬台左右的銷量缺口,能否在二季度順利補上,小米也難以給出樂觀預測,只能表示將“非常謹慎地做(二季度)業績預估。”

02

面對手機銷量的增長瓶頸,小米需要尋到新的增長曲線。

2019年,小米創始人、CEO雷軍正式啓動“手機+AIoT”雙引擎策略,並表示未來5年內,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這一策略在2020年被雷軍升級為“手機×AIoT”。

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米AIoT連接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計算機)數達到5億,同比增長36.2%。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計算機)的用户數達到 950萬,同比增長38.7%。

為了進一步擴大AIoT用户規模和連接設備數量,小米在2021年瘋狂擴張線下門店,曾創造過一天開店1000家的記錄,到去年四季度,小米之家已突破10200家。

但在疫情和芯片供應緊張影響之下,小米擴店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一季度新開店數量只有300家,且工作重點也從追求門店規模轉向提升門店店效。“如何提高店效是小米今年的主要目標。”王翔説道。

“手機×AIoT”所帶來的另一重增收價值點,則在於依託小米硬件設備所提供的互聯網服務。

國產手機廠商人人都希望模仿蘋果,將軟件服務打造成新增長點。但相比蘋果一季度佔比接近20%的軟件服務收入,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佔比剛來到10%的門檻,儘管當季海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實現大爆發,但其廣告業務的低毛利率反而導致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72.4%,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70.8%。

小米想要如蘋果一般,將服務業務塑造為推動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除了追求規模增長外,還需要注重毛利率的質量。

受限於低端芯片的供應不足,一季度小米在海外手機市場的排名也有所下滑。

去年四季度,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在歐洲、中東市場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二。到了今年一季度,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小米在歐洲、中東市場的手機出貨量排名已經降至第三。

在已經連續第18個季度保持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印度,小米也在迎來新的挑戰。

2014年開啓國際化策略後,印度作為小米出海第一站,在當地負責人馬努協助下,很快成為小米海外最大市場。但從今年2月份以來,小米印度公司不斷收到當地政府的調查通知。

5月份,小米印度公司剛剛經歷了一場涉嫌7.25億美元的非法匯款查封案。該案雖然已經得到解封,但小米印度公司的變動仍未停歇。據志象網報道,小米印度總經理馬努或已卸任職位,被調往迪拜。

在財報電話會上,王翔再次重申了小米印度公司並不存在違規問題的觀點,並表示印度公司人事調整也在同步進行,將選派年富力強的新同事來加強印度業務的管理力度。

03

AIoT戰略提出2年後,雷軍再次豪擲100億元啓動資金,押注新能源汽車風口,併兼任小米汽車CEO,為公司尋找新增長曲線。

面對已經從機械產業轉變為信息產業的電動汽車產品,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做汽車業務不是為了“出風頭”,而是因為小米不做就會被淘汰。“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及智能辦公,屬全智能生態,若跟電動汽車好好整合的話,將有極強的擴張性。”

藉助智能汽車,在萬物互聯時代,跨界整合諸如車聯網、家庭互聯網的一體化用户生態鏈,打造更豐富的消費場景,是包括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共同願景。

造車項目正式發佈一年後,小米汽車團隊人數突破1200人,環比去年四季度增加了300人。

小米在一季度財報中還首度披露了汽車業務的開支——4.25億元。林世偉表示,4.25億支出大部分都被用作了研發,一小部分花在了行政和一般性支出上,其中沒有營銷費用,“今年支出還會持續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在2024年小米汽車順利量產之前,造車項目都將是一項不增收而增長成本的業務,並持續侵蝕着小米在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

小米汽車的推進道路上,遠不止供養輸血這一個難題。

在雷軍宣佈跨界造車後,包括吉利、蔚來等車企反過來開始造手機。蔚來創始人李斌4月份對外表示中,將造手機視為對標iPhone等手機廠商進入汽車領域的防守策略。

甚至李斌還進一步表示,所有跟車要連接的智能設備,都可能迎來車企的跨界競爭。這種通過品牌溢出尋求產品線擴張的策略,恰恰是小米等手機廠商的長處。

雙線作戰的小米,正在迎來車企的雙線競爭。對雷軍而言,這同樣考驗着他的時間精力分配。

5月16日,雷軍發佈了一條微博,宣稱自己要以IT博主的身份,兼職做汽車博主。很快就引起了網友對“手機業務放棄了嗎?”的擔憂。

這一擔憂並非第一次露頭。去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短暫超越蘋果後,到10月份,蘋果時隔6年後重回中國銷量第一。面對小米手機銷量的下滑,外界就曾掀起過一輪雷軍精力分散,是否影響手機核心業務發展的討論。

兼職做汽車博主的雷軍,或許到了作出選擇的時刻:究竟是繼續兼職做汽車業務CEO,還是真正All in一把?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