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出爐。
3月11日,據央行披露,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億元。有分析人士指出,最新社融、新增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升温。
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分部門看,住户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1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5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05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90億元。
從2月新增信貸結構來看,居民、企業信貸需求較弱,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均現同比少增。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談到其背後原因,一方面,由於國內經濟面臨複雜的內外環境、全球疫情影響尚未結束、國際地緣局勢升温、能源及部分原材料成本壓力、供應瓶頸以及海外政策轉向等,國內部分中小企業和行業經營仍面臨一定困難,仍面臨經營壓力,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與企業預期與支出;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需求恢復仍有一個過程;另外,1月信貸供需兩端放量,創歷史新高,2月出現季節性回落,也有一定影響。
除了新增信貸外,2月社融同比放緩同樣超市場預期。初步統計,2022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084億元,同比少增43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480億元,同比多增16億元;委託貸款減少74億元,同比少減26億元;信託貸款減少751億元,同比少減185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兑匯票減少4228億元,同比多減4867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3377億元,同比多2021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2722億元,同比多1705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85億元,同比少108億元。
“從社融結構看,主要受新增信貸放緩、表外融資收縮拖累,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弱。”周茂華稱,企業債與專項債發行同比多增,一方面反映國內信用環境有所回暖;另一方面,專項債發行強勁,預示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區域改善。但值得一提的是,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1.2%,與名義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
宏觀資深分析師王好則進一步指出,2月金融數據全面回落在意料中,但新增信貸數量和新增社融規模降幅略超預期。在新增信貸中,票據融資佔比接近三分之一,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比重超過一般。而在新增社融中,未貼現銀行承兑匯票也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一方面,這表明實體經濟整體融資需求依然偏弱,“寬信用”的政策效果尚未顯現。另一方面,較長的貸款審批週期和“寬信用”的緊迫性促使貨幣當局選擇在短期通過票據推動信貸進入企業部門。可以説,2月金融數據證實了上述判斷。
數據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9.72萬億元,同比增長5.8%。當月淨回籠現金8961億元。“M2同比放緩,反映國內信貸融資需求偏弱,貨幣創造偏弱。”周茂華説道。
此次金融數據也引發市場對後續貨幣政策走向的關注。周茂華直言,由於社融、新增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升温;結合目前國內需求復甦偏弱,經濟面臨的壓力仍較大,央行適度動用利率與存款準備金利率可能性上升。不過他也指出,儘管2月金融數據整體不理想,但無需過度擔憂,一是國內貨幣政策空間仍較大,穩健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二是2月M2、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同比基本匹配,整體仍處於合理區間。
展望後續貨幣政策走向,王好則指出,“2月金融數據表明,‘寬信用’不會一蹴而就,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也在上升。個人認為,目前降準的可能性小於降息,貨幣當局可能會在3月窗口期進一步下調MLF (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10個基點以提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意願”。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