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部分銀行,主要指標對比,機構們真的會搶着去投資嗎?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三季度機構投資者扎堆調研銀行股#

看到機構投資者扎堆調研銀行股的消息上了熱榜,我也來了興趣,由於沒有從事過金融行業,我對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財報分析一直很慎重,曾經分析過的銀行類上市公司財報,也僅有盛京銀行一家。

那麼今天就硬着頭皮來看一看,這些股票真的值得投資嗎?特別是機構們會不會真的就又開始去搶現在股價低成了白菜價的銀行股呢?

我們主要是分組對比一下四大行和重要股份制銀行和代表性城商銀行的2021年上半年7項指標來展開。

2021年上半年7項指標

那麼先從哪一項開始呢?我認為投資當然要説考慮收益如何,所以還是從收益率方面開始吧。

讓我們比較意外的是淨資產收益率還是招商銀行最高,我們一般認為以個人業務為特色的招行是收益比較低的。但其實它半年就達9%,近兩個年度也在16%左右。就按最低的平安銀行來計算,年度也超過10%,這個水平其實也是相當高的了。

當然他們的淨利率就更可怕了,最低的平安銀行也超過20%,最高的上海銀行超過44%,國內哪個行業能比?別問了,全球也沒人能比。

營收的增長方面還是招行給了我們意外,仍然是增長最快的,除了它,其他各家的營收增長率都沒有超過10%。當然也有民生銀行、鄭州銀行和貴陽銀行讓人意外的是它們開始出現了營收下降。

大多數銀行都有至少翻倍的槓桿效應,也就是淨利潤增長接近營業的兩倍。連營收下降的鄭州銀行和貴陽銀行淨利潤也還在增長。只有民生銀行淨利潤在下降,就算這樣也沒有任何一家出現虧損。

我們接着要看不良貸款率了,不良貸款率指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佔總貸款餘額的比重。別看比例很小,但總貸款可不少,所以風險仍然是存在的。

列舉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鄭州銀行,達到了1.97%,2020年還超過2%。最低的是貸款業務做得不太好(後面要提到)的郵儲銀行。

不良貸款率高的原因,會不會就是追求高利潤產生的,從圖上看不完全是,招行和鄭州銀行的淨利率差不多,不良貸款率就低太多,淨利率更高的上海銀行,甚至中行、建行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説主要還是經營和管理上的差距吧。

最後是看一下他們的風險相關的指標,國際通用的資本充足率指標為8%,國內對部分銀行(前五大行)有更高的要求11.5%。表中還沒有銀行突破8%這一指標,只是平安銀行比較接近了。

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怎麼提高該指標,多賺錢,少分紅,就可以慢慢來提高。

銀行這麼賺錢,投資銀行股划算嗎?我們以工商銀行舉例説明一下,其市淨率(每股市價4.66/每股淨資產7.67)已經低至0.61,也就是花6毛買1元的淨資產,這也太低了。

其半年每股收益達0.46元,也就是説4.66元半年收益就有這麼多,摺合全年的收益率達20%了。

當然,工行不會把收益全分配給股東,2020年就只按每股0.266元來分配,假設按2020年12月均價4.9元買的股票,分紅收入0.266,交完個税後0.24元,那麼現在的情況是:4.66+0.24-4.9=0。你沒有看錯,剛好保本,那麼長期持有呢,也就是説假設沒有股票價差的收益率:0.266/4.9=5.4%(長期持有免個税,機構分紅也無個税)。這個收益率就沒得先前説的20%有吸引力了。這裏面有些不便説,大家要自己細品一下。

各家銀行的情況雖然有差異,但總體差異並不太大,對機構來説,我個人覺得可能沒太多吸引力。畢竟動輒上萬億的市值,股票要大漲真不容易,為了資本充足率之類,銀行又少分紅,當然想去取得他們的控制權更是做白日夢,於是就只能説在做投資組合配置時少量配置一些比例了。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