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功成身退”,他做對了什麼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11 月 5 日,海爾集團官方微信發佈公告,海爾集團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上,72 歲的創始人張瑞敏辭任董事局主席,周雲傑接替當選新一屆董事局主席。海爾正式告別長達 37 年的 " 張瑞敏時代 "。

根據公告,海爾選舉產生新一屆管理委員會和董事局,邀請張瑞敏擔任新一屆董事局名譽主席,聘任周雲傑為首席執行官、梁海山為總裁。
此前,周雲傑任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梁海山任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總裁。
作為改革開放年代走出來的中國家電行業標杆性人物,張瑞敏在互聯網時代已極少被人談論。
不過,要是提到 1985 年海爾著名的 " 張瑞敏砸冰箱 " 事件,還是能夠喚起人們對這位企業家的一個初印象。
海爾的發家史是中國傳統家電製造企業成長的一個典型縮影,而張瑞敏則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核心人物。
事實證明,在中國家電行業的每一個發展節點,張瑞敏帶領下的海爾都有不俗的表現。
挽救瀕臨倒閉的青島電冰箱總廠(海爾集團前身)。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家電市場供不應求,大小家電廠商處於大規模引進國外家電生產線的階段。彼時,只要能夠生產出家電,無論質量好壞,不愁沒有買家。
和其他家電廠商相比,張瑞敏所在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當時虧損嚴重,1984 年營業額僅 348 萬元、虧空達 147 萬元,並且在引進國外家電線上也慢人一步。
在這種情況下,35 歲的張瑞敏接下這個 " 爛攤子 ",通過引進德國企業利勃海爾的冰箱技術和設備,並派技術和質量人員前往利勃海爾學習和培訓,將青島電冰箱總廠挽救於水火之中。
為海爾確立 " 名牌 " 戰略,將質量與海爾品牌綁定在一起。
上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國內家電市場開始轉向買方市場,而當時家電廠商對於產品質量、品牌的觀念總體還較為薄弱。
在這個時候,海爾於 1984 年啓動 " 名牌戰略 "。1991 年獲得全國十大馳名商標,與茅台酒、青島啤酒等國產老字號並列。而 " 張瑞敏砸冰箱 " 這一驚舉也正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由此,海爾家電高質量的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消費者對海爾品牌的認知度大為提升。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海爾開始密集兼併家電企業,並在中國加入 WTO 之前就開啓 " 走出去 " 戰略。
這一時期,當諸多家電企業開始意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時,張瑞敏進一步提出服務體系建設的理念。在兼併家電企業的過程中,堅持以海爾文化來統領和盤活併購資產。
21 世紀初期,海爾趁着中國加入 WTO 的東風,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廠,併購意大利一家冰箱廠。當時,國外企業紛紛追求廉價的人力成本而在國內設廠,張瑞敏反其道而行之,這一舉動被外界批評為盲目擴張。
不過事實證明,這給海爾的海外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5 年 9 月,張瑞敏在海爾全球經理人大會上首次提出 " 人單合一 " 的管理理念。簡言之就是把每一個員工和用户結合到一起,讓員工在為用户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而這一管理理念也被證明是先進且成功的。
經過多年 " 人單合一 " 的管理實踐。2018 年,張瑞敏又提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概念。2019 年,海爾集團正式開啓生態品牌戰略階段,從科層制企業成功轉型為生態型企業。同年,青島海爾更名為 " 海爾智家 "。
目前,海爾已經形成高端品牌(包含卡薩帝等品牌)、場景品牌三翼鳥、生態品牌卡奧斯的三級品牌體系,圍繞全球用户需求構建衣食住娛康養醫教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2020 年年報顯示,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 2097.26 億元,同比增長 4.46?歸母淨利潤 88.77 億元,同比增長 8.17?
其中,海外業務營收首超國內家電業務營收,前者為 988.80 億元,同比增長 6.6?後者為 1006.22 億元,同比增長 8.3?自 2011 年以來,海爾陸續收購日本三洋、澳新斐雪派克、美國 GEA 和歐洲 Candy 等品牌。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熊悦
編輯 / 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