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能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洞察,就足以忽略ESG的形式性問題,深入中國特色ESG的實質。
ESG是推動發展轉型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中國的呼聲越來越高。
不過,目前國際市場上比較通行的ESG披露準則,與中國國情之間還存在一些不適應。
例如,中國證監會曾建議,企業在年報中披露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的工作。反觀ESG信披的國際標準,就缺少直接與鄉村振興關聯的議題。
中國的ESG標準,需要把宏觀發展政策納為重要議題嗎?這是市場和學界一直在熱烈討論的問題,國家政策層也多次表示,鼓勵市場和社會各界積極探索。
不過有一點我們需要明白,不論哪一種ESG披露規則,只是對企業ESG實踐的一種指引。
如果企業能夠領會到規則背後的精神,就可以主動選擇自身的環境和社會責任,而不被規則所束縛。
京東集團(JD.US)是中國重要的電商平台、物流和供應鏈服務商、數字服務商,作為一個年營收超9000億人民幣、員工超42萬人、業務遍佈全國並深入鄉鎮的大企業,其企業責任已經突破了ESG規則的限定。
京東作為深度參與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企業,同時又是一個將ESG完全納入核心戰略思考的企業,其ESG戰略與成效,可以讓我們一窺中國ESG本土化的重要方向。
01 中國的ESG本土化,能否融入中國特色的發展要求
在中國的ESG話語體系中,有“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兩種理念趨勢。
“自下而上”的ESG,來源於市場、投資機構、行業協會的訴求。它更符合市場面的投資者、利益相關者對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更貼近國際上的ESG規則標準。
這種ESG標準,更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量化。它應作為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標準的補充,照顧到數千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
換句話説,出於維護市場效率和投資收益的考慮,不能硬性要求每家上市公司都投入資源去支持鄉村振興(或其他國家發展議題)。
出於這個原因,未來中國如果出現市場層面的主流ESG標準,可能不會給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太大的權重。
比如,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布的國內首個ESG披露標準,《企業ESG披露指南》,已經在6月1日開始實施。
該《指南》把企業“響應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社會投資、及國家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相關項目情況”,統一打包成一個叫作“社會公益活動參與情況”的四級指標(見下),權重並不高。
圖:《企業ESG披露指南》中“社會公益活動參與情況”指標所處的系統位置
我們再來看“自上而下”的ESG。這一種ESG觀念見於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文件。它更注重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像市場端那樣看重投資回報。
伴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的要求,ESG成為落實相關政策要求的有效途徑。
政府投資,以及一些國企投資,投向了有形公共品(如基礎設施、營商環境建設)或者無形的公共價值(如振興鄉村、提升就業率、保障糧食安全),不尋求直接的財務回報。
於是ESG所提倡的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就成為評價這些投資行為的依據。
對於京東這樣市場化運作的大型企業而言,可能需要同時適應這兩種ESG的價值期待——既顧及市場對長期可持續收益的期待,又響應國家宏觀發展的要求。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特有的情況。
在國際上,越是規模大、ESG效益宏觀的企業,就越喜歡援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來展示自己的ESG成績,而不是僅僅套用通行的ESG披露框架。
圖: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即聯合國為世界定下的2015年—2030年間的發展目標。
SDGs更能説明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根本性的、終極的要求。而相比之下,投資領域比較主流的ESG框架,主要規定一些底線問題,比如企業要合規經營、防範風險、放眼長遠,等等。
這樣比較一下就能明白,為何很多較強責任感的企業,更願意將其願景放在聯合國SDGs的高度。
在中國,國家提出的各個發展戰略(如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轉型升級、老齡化應對、生態文明等),在精神上和SDGs是一致的。
很多責任感強的中國企業,也更願意在國家發展要求的高度去思考和行動。將國家發展戰略融入中國特色ESG,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
京東歷年發佈的ESG報告顯示,集團的責任工作是站在國家發展政策高度、超越市場標準的。京東以其獨具戰略智慧的方式,探索着中國特色發展議題的應對之道。
02 “以實助實”
“以實助實”,即“以新型實體企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這是京東集團的一項重要戰略定位和企業責任定位。
這裏面有兩個關鍵詞,“實體經濟”和“新型實體企業”。
發展“實體經濟”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它關乎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新型實體企業”,指的是具有實體企業的屬性和基因,同時又具備數字技術和能力,能夠通過創新驅動、數字化技術加持,實現靈活運營的實體經濟企業。
京東自從以自營電商起家,通過建設物流系統、研發數字化科技做大做強,逐漸成為“新型實體企業”的典範之一。在整個發展歷程中,京東集團始終以實體企業的身份為堅持。
圖:在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的“2021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中,京東位列第二
如今,京東將自身優勢外溢,在實體產業、尤其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營造智能化供應鏈生態。三年來,京東對實體經濟的投入達到驚人的2萬億元。
京東提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相當於為企業承擔了一筆提升供應鏈效率、靈活性和韌性的成本。
企業得到的支持包括:週轉優化,供應鏈降本增效;提升供應鏈靈活性,構建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升市場能力和營銷能力,更高效收集市場信息,縮短產品上市週期;等等。
2020年,京東聯合工信部發起“滿天星計劃”,建立中小企業從京東集團學習先進經驗的制度,服務地方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尤其注重降低採購成本、開拓市場銷路,解決企業長期成長道路上的痛點、堵點問題。
“滿天星計劃”得到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到2021年末,計劃已經落地全國28個省市,京東已經服務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7萬家,佔該類企業總數的近70%。
得益於該計劃,京東也極大豐富了集團在區域實體經濟生態中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關係,在新經濟中延續自身的傳統優勢。
“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特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國內ESG領域也有大量的討論。
企業在“發展實體經濟”目標下創造的價值——比如補短板,降成本,提升數字能力和技術的可及性,或者服務實體經濟的其他發展需求——能夠成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它不論成不成為ESG的量度,都不應被忽視。
03 美好消費
“消費”是驅動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具潛力的一架。
前有實體經濟保障高質量供給,後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合起來,就是“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國家宏觀經濟戰略。
此外,在消費與經濟增長的互相助益作用中,還需要一個規範性的力量,將需求引向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
這樣一個刺激消費、同時規範消費的角色,電商平台可謂責無旁貸。2021年,人們在國內電商上花了13.1萬億元,佔國家GDP的11.5%。
京東作為一個連接全國生產商與消費者的橋樑,正在從責任的視角來思考自身的發展方向。
集團以今年的618購物節為契機,一方面努力為買家減輕運營負擔和供應鏈負擔,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產品和綠色物流服務,積極倡導綠色消費理念。
在賣方這邊,京東對正品和質量的追求是自創始以來持之以恆的。近年來,京東又逐漸把ESG標準、尤其是綠色環保標準,納入到供應商招採流程中來。
京東的這種供應鏈的ESG管理,是推動ESG從上市公司拓展到整個市場的重要力量之一。
京東除了合規方面的堅持,還對綠色、專精特新、鄉村振興的產品都有特定的支持政策。
最近,疫情的反覆給很多賣家企業帶來了經營困難。
京東在618活動中,為商家準備了30項“三減三優”政策——既減少成本、減少考核、減少風險、優化規則、優化效率、優化服務(具體見下圖)。京東藉由智能化的平台服務,儘可能為賣家降低經營成本。
一位賣家在採訪中表示,他仔細研究了平台的“三減三優”政策,30項政策中有20多項都與自己經營的店鋪相關。他已經感受到新的發貨政策、流量政策帶來的便利。
此外,京東藉助物流體系為眾多賣家實現了庫存管理優化、運營成本減少以及內部資源的高效分配。
京東零售的CEO辛利軍表示:“京東希望攜手中小商家積極發揮價值,共同穩住中小商家產業鏈上下游超千萬人就業。”
在消費者這一邊,京東借618大促的機會推出了“青綠計劃”,遴選近百萬種商品打上“綠色”標籤。這些商品需要獲得國際或國家環保認證,在材料或使用方式上具有可持續性元素。
京東通過智能推薦引導綠色消費。618期間,消費者購買綠色商品,不僅可以享受到更多優惠福利,而且還可通過積分兑換商品或參與互動。
圖:京東“青綠計劃”會場截圖
在物流方面,京東堅持推進已經有5年曆史的“青流計劃”,致力於在包裝、倉儲、運輸、回收等環節實現碳減排。
截至2021年底,京東已經完成第一批12做智能產業園的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其中,西安智能產業園依靠光伏和購買碳匯,成為我國首個碳中和物流園區。
到2021年底,京東在全國50多個城市投放超過2萬輛新能源物流車,實現每年減碳約40萬噸。
在京東,消費者拿到的商品背後,將包含着越來越豐富的綠色價值。
總之,在“引領美好消費”努力的背後,京東實際上承擔的企業責任包括引導綠色消費、維護供應鏈韌性、帶動供應鏈履責和減碳、維護中小微企業活力、降低交易成本等等。
04 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方面,京東既是經營者,又是投資者;既在鄉村運營供應商和物流網絡,也對參差多態的鄉村產業進行投資,將它們培養成為有經濟價值的供應商。
京東的扶貧工作,造就了很多可持續的成功案例,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的經典研究對象。
一般來講,從之前的“脱貧攻堅”到如今的“鄉村振興”,“產業”都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產業振興的思路,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將自身產業鏈向鄉村延伸,來實現實質性的扶貧成效,給自己的ESG加分。
京東的加入,刷新了“產業扶貧”和“產業振興”的含義。京東不像傳統做法那樣去鄉村組織生產,而是為鄉村產業提供平台。具體而言,京東對農村的投入,涉及下圖中的這五大核心能力。
通過這些要素的投入,京東支持鄉村圍繞優勢農副產品建立產業,並將其培養為合格的電商供應商,讓鄉村經濟通過電商融入全國市場。
截至2021年12月末,京東已在全國對接1000多個農特產地,直連超過500個大型優質蔬菜基地。京東電商平台上開設助農館、特產館超過700個,為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拓展銷路,給超過20萬個農村家庭帶來更穩固的收入保障。
現實證明,京東的產業扶貧方案經受了時間的檢驗。
舉一個簡單例子。2016年開始,京東與陝西延安市延川縣達成了扶貧合作。
延川縣的特產是紅棗。京東幫助延川縣建立了有機紅棗生產基地,並由當地的紅棗加工龍頭企業——延川宏達——承擔全縣紅棗加工產品在京東的營銷和銷售工作。
扶植地方龍頭企業,可以集中資源,提升議價能力,打出地方優勢,避免小農户之間低水平的價格戰。
在延川,當地農户在各個紅棗供銷社握有股份。農户一方面靠種棗取得收入,另一方面領取股金,生活有了持久的保障。
京東不斷在各地複製類似的產業振興模式。2021年,京東在烏魯木齊、銀川、德陽等中西部地區建立了大型物流產業園,提升了中西部地區的供應鏈效力。
05 總結
發展實體經濟、支持綠色消費、助力鄉村振興……京東的這些企業責任工作,簡單看來是對國家發展政策的響應。不過,在政策的反面都對應着風險。
對於京東這樣的供應鏈企業來説,宏觀風險是企業未來發展的真實威脅。如果未來實體經濟不發達、綠色消費習慣不普及、城鄉差距巨大,將會對京東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害。
而且,以上工作對京東的意義不只是規避風險。它們有助於確保京東在未來的可持續經濟圖景中,繼續保持各方面的競爭力,不錯過新的增長和投資機會。
比如,通過服務地方專精特新企業、農村產業資源,京東得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將物流供應鏈體系,下沉到更深、更廣的全國市場,提升集團基礎設施的規模效益。
圖:京東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其含義非常豐富
回到ESG的話題上。ESG披露準則和議題體系,對企業起到的是指引作用。如果像京東這樣,建立深刻的戰略洞察,就足以忽略ESG的形式性問題,深入中國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