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於洪君:中國是新型合作推動者、和平發展貢獻者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世界多元文明如何和諧相處?”“中國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國際治理中,中國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近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圍繞“大變革、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就這些問題對部分參會嘉賓進行了專訪。

“中國擴大開放,為世界創造發展機遇的決心毋庸質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時表示,最近一系列重大利好消息無不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責任擔當。

於洪君在會議期間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 人民網張桂貴攝

強國論壇:您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如何理解的?

於洪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立體化、複合型、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外交。比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職責就是同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政黨,當然也包括某些政治組織和政要們開展交往。

黨的對外交往是我們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外部世界瞭解中國共產黨,瞭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另外,我們還有民間組織的對外交往、企業的對外交往、文化藝術團體的對外交往。

強國論壇:新時期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如何體現的?

於洪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離不開高質量全面開放。

最近一系列重大利好消息無不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責任擔當。如前不久中國如期高質量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進博會;近期中國參與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還有中國鄭重表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些擴大開放的舉措,都毋庸置疑地表明瞭中國為世界創造發展機遇的決心。

強國論壇:中國在促進國際合作交流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於洪君:當前國際形勢比較複雜,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等抬頭,不利於人類社會走向命運與共的美好未來。

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中國一直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就是強調人類社會歸根到底是一個統一體,各國的發展利益、安全利益歸根到底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

在我看來,中國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新型合作的推動者、和平發展的貢獻者。今後,還要進一步發揮創造性的引領作用,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風險和挑戰,開創命運與共、和衷共濟的美好未來。

強國論壇:疫情依然嚴峻,世界經濟的復甦之路還很漫長,您如何看待全球未來發展的前景?

於洪君: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大多數國家都按下了經濟運行的暫停鍵,這是人類社會歷史上從沒有過的。現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都在關心怎麼走出低谷,怎麼擺脱困境。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與各地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工業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服務業在加速恢復,投資和進出口貿易實現了正增長,社會融資存量也在增加。當然我們也不要自滿,疫情並沒有過去,如果不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疫情,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擺脱它的威脅。

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麼風險、災難、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關於全球未來,可以用全面辯證和長遠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人類社會相互依存、命運與共的本質屬性沒有改變,反而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彰顯和強化。面對人類共同的威脅和挑戰,各國除了相互支持,守望相助,風雨同行,同舟共濟,沒有其他選擇。

第二,世界各國彼此需要、共謀發展的經濟態勢沒有改變,只會隨着人類的進步、發展而繼續拓展和深化。疫情蔓延破壞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整體節奏,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了嚴重斷裂,但是做個數據比對就可以看出,各國經濟上的依賴性、互補性沒有改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閉關自守,獨立發展。

第三,人類不同文明形態互通互鑑的歷史大勢沒有改變,但是會具有新的時代特點和內涵。人類社會歸根到底是不同文明形態組成的歷史結合體,不同國家的制度設計和治理方式各具特色,因此才相得益彰。應該説我們生活在不同文明相輔相成的歷史進程中,生活在一個相互影響、互學互鑑的地球村中。

第四,中國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國的歷史大勢也沒有改變。一方面,當今世界,任何重大問題沒有中國參加,都不可能解決。沒有中國製造、沒有中國產品,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普惠式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在事關國計民生的許多重大領域和未來發展的很多重大問題上,中國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認可、認同、理解和支持。(張桂貴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