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孫偉:北交所設立解決融資痛點 券商股或具週期成長性
嘉賓介紹:孫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註冊會計師(CPA),具有基金從業資格。2010年2月加入南方基金,旗下管理南方創業板、南方500信息、南方證券、南方銀行等多隻指數基金。
近期,擬設立的北交所成為市場焦點,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其與上交所、深交所又有何區別?是否會造成市場資金的分流?券商板塊是否迎來投資機會?對此,南方基金基金經理孫偉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精彩觀點。
孫偉表示,一直以來小微企業缺乏一個有效的融資支持,北交所的設立是為了通過直接融資來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這四大交易所的定位不同,北交所的定位是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為主。
同時孫偉指出,北交所的設立也不會像市場擔憂的那樣分流市場資金,其融資節奏是會受到持續友好把控。具體説券商股,它是一個純週期性的行業,還是説未來能夠變成一個週期成長性的行業?其可能更傾向於後者,長期來看券商是有它的投資邏輯和價值的。
以下為文字精華:
1、南方基金孫偉:北交所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痛點
主持人:北交所的一個設立背景是什麼?請您給我們分析一下。
嘉賓:背景是現在證券市場的一個痛點,小微企業是缺乏一個有效的融資支持,原來需要通過銀行這種間接融資的渠道,一直來説國家對於小微企業,希望銀行能給予更多的支持。
但是對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來説,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上市門檻還有市場結構,其實對於小微企業來説比較高。雖然過去幾年科創板以及註冊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門檻,但是對於很多小微企業還是比較難,那麼就需要一個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
原來的新三板其實一定程度上來説就是這樣一個比較適合的這樣一個基礎,但是新三板其實流動性包括市場交易機制上有很多問題,個人投資者參與門檻是很高的。另外比如公募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很多不能參與,只有很少量的機構是可以參與的,這個就造成它的流動性和市場接受度一直都沒有起來。
這次正式設立一個北京交易所,信息也比較明確,會有一些精選層制度的平移同步推行註冊制,就是解決這樣一個流動性的問題。
因為一旦它形成一個正式的交易市場,不管是個人投資者交易門檻,還是公募基金的參與通道都將被打通。同時另一頭就能把小微企業的融資,把它銜接起來,所以這個是真正能夠通過直接融資來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我覺得這是一個設立的背景。
主持人:設立北交所的意義又是什麼?
嘉賓:我覺得這個是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些年來一以貫之的一個事件,其實大家可以更多去關注這樣一個內外部環境的一個必然的需要,外部的當然是我們面臨一些外部的國際競爭的壓力。內部的話我們經濟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也面臨一個經濟結構的轉型。
國家在頂層的設計上面對這個事情就非常的關注,要去支持這些創新型的企業,依賴傳統的間接融資渠道,依賴傳統的主板其實是比較困難的。那我們就要通過比如説創業創新的創業板,通過硬科技的科創板以及通過這次北交所設立來去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資源配置的功能,提供更多元化的一個支持等等。所以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企業的需求,進一步地落實穩就業保民生的一個方針政策,所以這個頂層上面肯定是一個持續深化改革,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個必然的要求。
另外比較有利於區域經濟發展,像珠三角、長三角其實都是有全國性的交易所,京津冀地區就缺少了全國性的交易所,以及周邊配套的民營經濟有效的經濟帶,所以這次我們為了區域的均衡發展設立了北交所,就形成了京、滬、深加上港交所四大交易所,能夠滿足不同經濟帶的輻射,所以這也是為了區域中心建設更好的措施。
第三,像初創企業,私募,尤其是像天使投資人等,對他們的支持非常重要,這些私募需要一個有效的退出渠道,而原來不管是創業板、科創板可能退出渠道相對來説還是門檻較高。現在隨着北交所的設立,也有利於多元化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使他們能夠更加高效、更加有活力地參與到這些初創企業投資當中。
2、南方基金孫偉:四大交易所將錯位發展
主持人:畢竟有了上交所跟深交所,北交所跟這兩個交易所的差別在哪裏?
嘉賓:好的,我覺得首先就是定位不同,因為上交所定位還是更多的以大國企為主導,其實設立了科創板很多是以半導體、集成電路這些硬科技的創新企業為主要構成成分。深交所的定位偏重於各領域的民營龍頭,以及現在像新能源、醫藥佔比是比較高的。北交所的定位也有所差異,是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為主。
具體到上市企業方面,應該來説還是有所側重的,未來還是形成了主辦、科創板、創業板,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現在已經看得比較的清楚了。北交所設立之後,精選層制度應該總體平移,同步會試點註冊制的一個發行,精選層未來是無須通過專板上市進入A股上市公司範疇的,這個意義其實是非常大的,它是不是屬於一個A股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剛才説了北交所、上交所還有深交所這些定位,以及側重的不同。他們之間的關係怎麼個聯動?
嘉賓:好的,我覺得有幾個關鍵詞。首先第一個就是錯位發展,互聯互通,這幾個交易所,其實剛才説到它們具體的定位,具體針對的服務的企業,其實是非常明顯的一個錯位。北交所剛才提到過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這是一個錯位的發展。
另外互聯互通,就是轉板上市的功能未來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應該來説在不同的板塊之間進行轉板會更加順暢快速。
第二個方面,層層遞進,大家都知道現在新三板是分成基礎層、創新層以及精選層,精選層如果未來制度直接平移,還有一個基礎層和創新層,未來上市的公司很可能是從創新層篩選出來的,那麼就有一個層層遞進,能通過北交所的設立這些公司上市去帶動這些創新層和基礎層的發展,那就不會像現在整個板塊缺乏免疫效應,缺乏一個發展的活力。
主持人:北交所可能是對新三板的一個改革,具體對新三板的中小企業有怎麼樣的影響呢?
嘉賓:北交所的成立會進一步使這些公司上市動力增強,然後同時把這個門檻降低之後,相當於我們能夠使一些中小企業能夠夠得上上市的門檻,會有利於他們在資本市場得到一個直接融資的支持。這個才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當然這些中小企業一定是符合他的板塊定位的中小企業,而不能是傳統的,沒有任何創新科技特徵的小企業。我們説了很多遍專精特新小巨人這些小企業,其實給他們更多的除了銀行渠道之外的,除了原來的傳統的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之外的一個錯位的融資的平台,這個可能對於他們的發展是非常大的一個支持。
3、南方基金孫偉:北交所設立不會造成資金分流
主持人:北交所出來之後會不會對資本市場造成一些資金的分流效果?
嘉賓:當時科創板一開板大家也是會有這樣一個擔憂,説是不是會對傳統的板塊,有非常大的抽血,但實際上科創板開板對市場衝擊比較小。為什麼?首先一個板塊從0到1的設立,它的股票上市的節奏是會比較有序的,不可能一下很多的企業一下上市,肯定融資的節奏是會受到持續友好的把控的。
另外就是在需求端,現在整個的居民財富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是在不斷地增加,而且增加潛力非常巨大。在供給端資產稀缺的情況下,以及經濟發展居民財富不斷累計的共同作用下,帶來的必然結果。未來這一塊需求增量非常大,因此對於資本市場的分流大家不需要過渡地去擔憂這個事情。
主持人:北交所的上市,對券商板塊有怎麼樣一個影響?
嘉賓:好的,其實我覺得這個可以分成兩個層面去看。第一個就是直接的影響,能夠給券商帶來多少增量的業務,業績增強肯定是一個直接的影響。第二點,是環境上的影響,以及整個制度和頂層設計層面的影響。
直接受益層面,隨着北交所的設立,券商都會踴躍地參與到這個市場來。在第一步的上市輔導,在成效保薦等等之外,還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業務,不光是投行業務,經紀業務,兩融業務,直投等等都會受益,所以對於券商肯定是一塊增量的業務,有助於提升券商的業績,這個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券商是一個週期行業,這個週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動性和監管,北交所設立,我們這次也都提到過官方的宣佈,持續深化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這個深化改革,基本市場改革,創新友好,恰恰是券商曆史表現比較好的大的環境。大家知道券商如果在大環境沒有那麼友好的時候,不管是估值還是業績都會受到打壓。但是如果是在資本市場在創新寬鬆、流動性寬鬆等環境下,目前預計還是比較寬鬆的,還是有利於券商未來走好。
4、南方基金孫偉:券商或成周期成長行業
主持人:這兩年市場還很不錯的,流動性也很好,但券商這個板塊走勢比較糾結這是為啥?
嘉賓:對,券商板塊去年7月以來跌幅比較明顯,還是在行業總體業績比較好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一個基本面和二級市場走勢的一個分化。這個情況在歷史上也不只一次出現過,長的時間可能持續好幾年,到現在為止其實才持續了一年多,我覺得這個時間不算很長。
具體的原因,我覺得更多的是一些市場結構化的影響,以及博弈層面的因素。當然大家對傳統投資券商的印象,就是券商是一個週期性行業,可能沒有長期配置價值,都是一些短期的交易性機會,所以就會有一些高拋低吸的行為出現,也加劇了券商在漲得多的時候可能就會有跌的走勢。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可能更加重要就是機構投資者的博弈,機構投資者對於券商這個行業其實它會在不同的行業之間進行一個比較。今年熱點板塊非常明顯,大量資金去追逐這些熱點,但是沒有去進行券商行業的重點投資,以及除了機構外的交易性資金也是有不同板塊之間的選美和階段性交易選擇。
但是進入到7月份,大家對於券商的關注度開始起來了。一方面是隨着今年上半年業績的披露,以及隨着回調券商股的性價比已凸現,很多機構開始把它的目標聚焦到券商這個板塊上來,所以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具體説券商,它是一個純週期性的行業,還是説未來能夠變成一個週期成長性的行業?我可能更傾向於後者,它不是一個純向右波動,它可能會向右上角波動,這個可能是未來大家值得去期待的,就是長期來看券商是有它的投資邏輯和價值的。
這個投資邏輯和價值,主要來自於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這幾年其實券商的財務管理業務的佔比在不斷地提升,經紀業務的影響不斷弱化,它的盈利波動在不斷弱化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的力量,有的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已經佔到了半壁江山。
長邏輯來看,需求端這塊是非常確定性的增長。居民的財富的累計非常明顯的,俗稱説社會其實並不缺錢。另外在資產供給端,像銀行的理財產品淨值化,信託打破剛對等等,以及現在大家都知道房住不炒,原來房地產作為蓄水池沉澱了很多的資金,現在也沒有了。參考一下發達市場,居民財富配置在權益類上面的佔比其實是到了30%—40%,但國內這一塊可能只有10%出頭,還是非常低的,所以長期的邏輯非常清楚,所以未來券商不會是一個純週期的交易型機會,還是有長期成長空間。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