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銀行實力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目前,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良好,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仍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作為銀行做生意的“本錢”以及經營的基礎,資本金補充問題再受高度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此後,中國人民銀行也提出,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

  那麼,為何在此時提出這一要求?目前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如何?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還面臨哪些困難?如何解決?

  “增強銀行資本實力,這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條件。”央行相關負責人説,按照吸收損失的順序和能力,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可以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等。

  考量銀行資本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資本充足率,即銀行持有的符合監管規定的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目前,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良好,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仍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

  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較上季末下降0.4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1%,較上季末下降0.3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21%,較上季末下降0.31個百分點。

  以上狀況在2020年三季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資本壓力仍存。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7%,較上季末上升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41%,較上季末上升0.20個百分點。

  “隨着資管新規等監管規定實施,銀行表外業務正在迴歸表內,加快資本金消耗;成立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子公司,也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資本金;加之近期央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對於進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序列的部分銀行,還將提出附加資本要求。”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實際上,資本補充本是銀行的一項常規工作,因為隨着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

  除了業務發展以及支持實體經濟需要,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也有待優化,以期更好地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和信貸投放能力。“目前以核心一級資本為主體,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佔比較低,這種資本結構的好處是資本質量很高,但也需進一步優化。”央行上述負責人説。

  那麼,資本金補充的渠道有哪些?拓展路徑又是什麼?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截至2018年末,銀行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發行已常態化,但並沒有使用永續債。此後,由央行牽頭在我國引入永續債,用於補充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2019年1月17日,中國銀行獲批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永續債。

  儘管改革在持續推進,但中小銀行面臨的資本補充難題依然突出。“銀行補充資本金不能僅靠一個渠道,應多渠道打開。”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説,目前,大部分中小銀行還沒有資格發永續債,尤其是民營銀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銀行的業務拓展。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應重點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在平衡好股東利益和銀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鼓勵銀行通過內源性方式補充資本金;二是發揮好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支持商業銀行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優先股等補充資本金;三是通過債券市場產品和工具創新來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如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四是支持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來降低風險加權資產,即縮小資本充足率的分母,相當於提高了資本充足率,該做法在國際上已較為普遍。

  “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這是2020年來的一項創新方式,應細化相關標準,並完善退出機制。”董希淼説,值得注意的是,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已經對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帶來一定衝擊,金融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

  其中,要採取切實措施,推動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優先股來補充資本;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金融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