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 起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迎來了又一次崩潰式下跌的狂潮,這一天美股成交了創紀錄的1600萬股,總市值卻比前一天縮水22?這一天成為美股歷史上最為黑暗的“黑色星期二”,美國股市泡沫徹底破裂了。
圖為蜂擁在華爾街上拋售股票的股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因遠離歐洲戰場,經濟不斷髮展,藉助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在20世紀20年代實現了社會大繁榮,但是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以及金融信貸氾濫、股票投機膨脹等問題最終使美國走向了大蕭條,並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成為現代社會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危機,導致有的國家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
美國遠離戰火得以發展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遠離歐洲戰場,沒有遭受戰火荼毒,並且憑藉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向歐洲各國出口物資,經濟強勁增長,社會發展繁榮。
20世紀初美國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是汽車製造業。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鋼鐵、化工、石化、橡膠、道路基建等一整條產業鏈上的相關工業突飛猛進,同時促進了加油站、汽車旅店、汽車餐館等服務產業的發展壯大,極大改變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方式。
工業的發展在城市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提供着較高生活水平,吸引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定居。到1920年已經有超過一半美國人生活在城市,使美國基本實現了城市化,紐約、費城、芝加哥、洛杉磯等都發展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
行走在20年代的美國城市街頭,入眼所見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平直寬闊的馬路大道、熙熙攘攘的人羣和滾滾而來的車流,電線和電話線在街道上空織成密密麻麻的蛛網,電台的播音員亢奮地播報着剛剛發生的新聞、推銷着即將上市的商品,百貨商店陳列的貨物更是讓人目不暇接……
繁榮背後的巨大隱患
但是這一片“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繁榮景象之下卻隱藏着巨大隱憂,孕育着經濟、社會大危機的種子。首先是收入分配和貧富差距問題。大戰結束後,美國城市工人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40?上,帶來了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但是工人的收入水平並沒有隨之提高。
據統計,1920年到1929年間美國生產指數上升了62.5?然而工人工資指數卻僅僅上升了3.28?大生產帶來的利潤絕大多數被資本家佔有。
收入分配不均拉大了美國的貧富差距。在20年代的經濟大繁榮裏,越是在收入分配中佔據優勢的階層,收入增長越快,到1929年,全美國家庭中最富有的0.1?庭的收入已經相當於最貧困的42?庭收入總和。
到1929年,美國人口的貧困率已經從1919年的51.6?升到65.8?大多數人口陷入貧困境地,這與經濟大繁榮、社會大發展形成了強烈反差。
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拉大之所以沒有釀成嚴重社會問題,主要是“信貸消費”的作用。
1913年,舊金山出現第一家汽車按揭貸款公司,專門向社會大眾提供汽車消費信貸,買車人只要支付1/4的售價就能購買汽車,剩餘部分分期還款。這種消費方式馬上普及開來,到1927年,美國人75%的汽車、80%的留聲機、75%的洗衣機、65%的吸塵器以及25%的珠寶等都是以信貸消費的方式購買的。
瘋狂投機帶來金融風險
信貸消費暫時掩蓋了美國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拉大問題,但是它高度依賴一個穩定健全的金融信貸體系,以及借貸雙方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否則難以維持。
然而美國20年代大繁榮之下的另一個隱患恰恰是股票瘋狂投機帶來的巨大金融風險。20世紀初,美國股市在實體經濟增長的帶動下水漲船高,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股票交易所的經紀人不失時機地打出“信貸投資”的旗號,使用高槓杆吸引銀行貸款、社會資本和居民存款進入股市,使得股市泡沫迅速膨脹起來。
此時美國對股票交易監管不嚴,股票經紀人各種違規發股、虛增資產、虛假宣傳、內部交易、抽逃現金的行為屢見不鮮,更加催動了股市泡沫膨脹。
1926年美國股市泡沫已然無法維持,出現破裂徵兆,但是1927年美聯儲為了“保持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把貼現利率從4?調到3.5?美國商業銀行由此可以放出更多貸款,這些貸款以最迅猛的速度衝入當時盈利性最高的領域——股市,推動了股價繼續飆升,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成交量連破紀錄。
在股市連續狂漲的氛圍下,美國舉國若狂,陷入全民性的股票投機狂潮。從1921年到192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50?而股票價格卻平均上漲了334?成交量則增長了1478?股票投機的巨大收益把社會資本抽離實體經濟領域,造成製造業萎靡。
美國經濟已經着實無力承擔如此巨大的泡沫。
1928年美聯儲三次上調貼現利率至5?企圖縮減貨幣流通量、遏制貸款流入股市的勢頭;1929年2月美聯儲又明確提出不再支持投機性證券貸款,企圖讓股市迴歸理性、平穩增長。就在此時,英格蘭銀行把貼現利率由4.5?調到5.5?導致大批國際遊資離開美國股市迴流倫敦,造成股價大跌,美聯儲為了救市不得不繼續向股市發放貸款,使得股價繼續高速上漲。
1929年8月美聯儲再次踩下剎車,把貼現利率上調到6?美股的漲勢逐漸回落;9月3日,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到達了20年代增長的極值——381.17點,這個數值直到25年之後才再次出現。
9月26日,英格蘭銀行再次把貼現利率提高到6.5?導致更多國際遊資離開華爾街回到倫敦,美國國內消息靈通的大機構投資者也開始悄然變現離場,但是普通股民依然沉醉在股市永遠飛漲的迷夢之中,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渾然不覺。
泡沫破裂引發大蕭條
由於長期得不到資本灌注,美國工業在1929年秋天陷入全面蕭條,消息傳出,人們對美國股市最後的信心也喪失了。進入10月下旬,股市開始出現拋售,從10月19日開始拋售演變成風潮,股票成交量連創新高,股票價格卻像脱繮野馬一瀉千里;24日拋售股票造成了恐慌,成千上萬的散户蜂擁在證券交易所門外急於賣出自己的股票,當天美國股市市值蒸發30億美元,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3?後來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但大崩盤才剛剛開始。
29日迎來了又一次崩潰式下跌的狂潮,這一天美股成交了創紀錄的1600萬股,總市值卻比前一天縮水22?大量股票的價格遭到腰斬,這一天成為美股歷史上最為黑暗的“黑色星期二”,美國股市泡沫徹底破裂了。
當股票市場在1932年7月到達最低點時,業已蒸發掉的財富相當於192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82?
以至於當時的紐約,有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裏衝!”
美股大崩盤把成千上萬通過投機發家的百萬富翁打回原形,讓數十萬普通投資者一貧如洗,更讓上百萬家庭辛勞一生的積蓄化為烏有。
不僅如此,股市崩盤還嚴重打擊了美國的銀行業,大批銀行破產,到1933年已經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倒閉或者停業,整個國家的金融信貸業務陷於停頓。大蕭條來臨了。
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燬“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在1929年到1933年間,美國有85000多家工廠破產,工業生產下降45?1300多萬人失業,失業率飆升至25?處於長期蕭條的美國農業也沒能逃過危機,銷燬農產品保護價格的努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農場主紛紛破產,失去土地淪為僱農,或者背井離鄉。
美國由此在20世紀20年代經歷了從大繁榮到大蕭條的歷史過程。從本質上説,這一過程是資本主義固有基本矛盾的體現,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生產日益擴大與勞動者購買能力日益縮小之間矛盾總爆發的必然結果。
這場危機發源於美國,後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這場危機成為現代社會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蕭條,不僅導致了長期的大規模失業,也改變了社會關係,德國、日本等為了擺脱大蕭條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主義道路,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孫文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