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 丁琬瓔
4月20日晚間,三盛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盛教育”,300282.SZ)發佈的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近“腰斬”的同時,歸母淨利潤由2019年的盈利1205.76萬元,轉為2020年虧損7.14億元,同比降幅達6018.72%,這其中有6億是源於子公司恆峯信息的商譽減值準備。
在交出跌幅“誇張”的2020年成績單之後,4月29日,三盛教育又發佈了2021年一季報。
一季報顯示,三盛教育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512.98萬元,同比增長20.34%,歸母淨利潤為虧損747.93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11.00%,每股收益為-0.02元。
不過,一季報“虧損同比擴大111.00%”,相對於2020年報,可謂是“温和”了許多。
不止如此,近幾年,三盛教育一直徘徊在“破淨”的邊緣。
這家教育上市公司究竟怎麼了?佔去虧損90%以上的恆峯信息為何計提鉅額商譽減值準備?
對上述相關問題,《投資者網》曾多次致函三盛教育尋求答案,然而公司方面一直未予回覆。
淨利潤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三盛教育前身是匯冠股份,創立於2003年,原主營產品為面向教育市場的交互式電子白板,2011年12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15年6月,控股股東變更為和君商學,2017年,控股股東又變為卓豐投資,隨後,匯冠股份更名為“三盛教育”。
隨着控股股東的變化,三盛教育的主營業務也發生了改變和轉型,將企業逐漸打造成集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及教育內容服務提供商為一體的綜合教育產業集團。
前幾年,教育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但進入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教育類相關上市公司的收入有所下滑。三盛教育2020年淨利潤6018%的下滑幅度,顯得過於“誇張”:2020全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57億元,同比下降47.61%,歸母淨利潤由2019年的盈利1205.76萬元,轉為2020年全年虧損7.14億元,同比降幅達6018.72%。
拆解來看,除了佔比較小的國際教育服務業務,其他業務均出現下滑,智慧教育服務營收下滑幅度最大。其中,智慧教育服務營收5448萬元,同比下滑84%。智能教育服務營收2.4億元,同比下滑20%。國際教育服務營收4945萬元,同比增加247%。
縱觀三盛教育近幾年的財報,“下滑”是最明顯的特徵。
自2018年起,三盛教育的營收就進入下滑通道。Wind數據顯示,2017年,營收下滑23.42%,2018年,營收下滑近四成;2019年,營收下滑幅度收窄至14%。2020年,營收3.57億元,同比下滑48%,創下公司轉型教育以來的新低。
而且,淨利潤的下滑趨勢更為明顯。2019年,三盛教育淨利潤1205.8萬元,同比大幅下滑89.4%。2020年,三盛教育虧損7.14億元,同比大幅由盈轉虧(見圖1)。
若單從利潤角度來看,在17家A股上市教育企業中,三盛教育2020年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都“墊底”,其相關回報率指標在同業可比公司中也排名倒數(見表1)。
那麼問題來了,三盛教育緣何如此?
業績倒退疫情“背鍋”?
對於2020年度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三盛教育在年報中給出了3個解釋,其中之二,直指子公司恆峯信息。
年報提及,恆峯信息受2020年疫情對傳統業務的衝擊以及新業務模式尚未帶來明顯的財務貢獻並引致計提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合併範圍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營業收入為5441.24萬元,同比下降84.35%;虧損1億元,同比下降294.30%。
據中泰證券的發佈信息,2020年教育行業收入21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1.6%,教育行業的利潤19億元,同比減少41.1%。相比之下,恆峯信息業績294.3%的降幅,遠超行業均值,固然有因疫情衝擊傳統業務的因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新業務模式短期難見成效。
此外,截至2020年底,收購恆峯信息形成的商譽餘額近6億元,而三盛教育2020年底對該部分商譽“全額計提”,佔去淨虧損7.14億元的84%,對公司淨利潤影響較大。
對於三盛教育為何寧可因6018%的淨利潤下滑幅度被投資者“詬病”,仍要堅持對其商譽餘額全額計提損失,其背後是如何的考量和權衡,其淨利潤的下滑趨勢未來能否有一定的改善?《投資者網》亦致函詢問,但也未見回覆。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淨虧損747.93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11.00%,每股收益為-0.02元。
互動平台上亦有投資者關注並提問到,“2021年是否商譽依然是公司業績最大的不確定性?” “既然一直講併購重組,希望管理層拿出實際行動,不要讓公司陷入虧損狀態,希望管理層有應有的作為。”
股價一路縮水持續“破淨”
對於近幾年的持續下滑,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也在持續“用腳投票”,近幾年,三盛教育一直徘徊在“破淨”的邊緣,是17家A股教育企業中兩個“破淨”企業之一(見表2)。
截至5月20日收盤,三盛教育收盤價格為4.29元/股,較歷史最高點的69.32元/股,縮水達94%(見圖2)。
據Wind數據,三盛教育的前10大流通股東中,以及機構持股統計中,未有基金、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
與此同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達到25%,在4月3日China Knowledge出具的交易風險評級報告中,被評為“D”。值得説明的是,評級為“D”表明“當股票價格急劇下跌時可能發生的質押強平的交易風險,大幅下跌可能導致質押者將股票以低價出售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見圖3)。
股價大跌的背後,除了業績持續下滑之外,與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高企,以及缺少機構投資者是否有關,就公司方面有無進一步引入基金、券商、保險等機構投資者的計劃,《投資者網》亦聯繫三盛教育尋求答案,對方未予置評。
不過據三盛教育5月10日的公告,北京仲裁委的一紙裁決可謂是一則好消息。
年報中曾提到,根據公司與王靜簽署的相關回購協議,截至2020年底,王靜應支付未支付股權回購款的逾期金額為7267.37萬元(含本金、應計利息及違約金,賬面金額為6385.00萬元),因彼時北京仲裁委尚未出具裁定,三盛教育方面計提壞賬準備2854.59萬元。此次裁決對三盛教育的相關申請予以支持,若能順利執行,6000多萬的進賬對公司來講作用不小。
不過,互動平台有投資者提問,“如果王靜一週內不還款,公司將強制執行嗎?”關於該項裁決近期執行的落地情況,以及會否緩解公司的現金壓力,《投資者網》亦致函詢問,等候多個工作日後,公司方面仍未給予回覆。(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