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窮爸爸努力存錢,富爸爸不斷投資。但怎麼做合適?卻因人而異、大不同。

今年10月,老N做了一場理財科普直播,他沒有口燦蓮花的本事,卻是持證上崗的“老法師”,從業20年,分享的都是財富管理、投資方法的“乾貨”,觀看人數迅速破萬、互動不斷。

但在他看來,90%的人連問題都問錯了,比如有人留言:

“有兩套房,無貸,座標三線城市,保險足夠,存款**萬,一年收入,去掉開支,約**萬,期待年收益10%以上,但討厭風險,買什麼產品合適?”

大多數人把這種“增值保值”理解為理財,誤解了它的意義。理財的真諦,其實是“財富管理”,即“綜合規劃現在、未來的各種資源,以科學的方式、正確的心態,在合適的時間,做好個人、家庭的財務決定。”

要考慮的問題包括:利率漲了,每月要多繳多少房貸,對家庭日常支出有多大影響?怎樣調整投資,減小壓力?工作變動了,收入影響有多大?日常支出需要多少備用金?投資組合怎樣變動?……

在老N看來,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風險、收益偏好也不同,很難簡單概括給出建議。隨着普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日益興盛,大眾理財時代正在呼喚技術的革新。

每個人都需要AI助理,就像生活中蘋果Siri、天貓精靈、百度小度一樣,隨叫隨到、隨機應變,並且還能回答專業的理財問題。

現在看,有這潛質的,也就是支付寶理財頁面的“支小寶”。

“支小寶”就是基於AI技術的智能理財助理。它可以通過語音、文字,與“意向理財人”對話,瞭解其財務需求,一對一支招。

沒有它,人工客服只會被各種問題淹沒,伴隨激增的萌新用户,看着飛漲的客訴,苦喊“臣妾做不到”。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畢竟,早有統計顯示,互聯網理財高手只有26%,74%的“玩家”還在“新手村”打轉,要解決效率和用户體驗,支小寶這樣的智能理財機器人是破圈手段。

另一方面,技術也在加速財富管理生態的搭建,為數字化轉型中的金融機構提供了開放、合作的思路。

例如,螞蟻財富升級後的財富管理生態2.0,正助力基金公司等機構從“賣貨”向“服務”思維轉變,用短視頻、直播、基金討論區等線上陣地,彌合與大眾的信息鴻溝,為用户提供多元化理財服務。

一句話:這樣的“雙向奔赴”,才是互聯網理財該有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拒絕爹味,情商、智商、財商三管齊下

“現在上車新能源還來得及嗎?”

“我的白酒基金還能繼續持有嗎?”

“我有2萬閒錢,求保本,該怎麼投資?”

只要進了理財圈,就繞不開這些問題。咱普通人沒有私人銀行的理財顧問支招,但誰也不想“買啥只憑感覺”,拿錢包開玩笑。

可據統計,大部分投資者獲取答案,50-60%來自於機構科普、網上查詢,動不動就是“淨資產、流動資產、久期、標準差、貝塔係數”這些專業術語,讓普通人“抓狂”。

如今,90後為主的投資大軍,白天忙着工作,晚上想規劃未來的“錢途”,還要努力鑽研投教材料,爹味滿滿,催生反感。

支小寶正在努力去除這些“爹味”。

它可能會先用“一路向陽,永遠在路上”激勵正能量,幫助投資者解讀投資策略,產品特徵,基金操盤手能力……專業力拉滿。如果你對它説謝謝,它會回“啾咪、麼麼噠”,還偶爾來點土味情話:“我不知道市場會不會紅,但你一笑我就臉紅了”……

用支小寶產品負責人羅敷的話説,連“什麼時候説再見”,它都訓練了大半年,就是為了它在“財商、智商、情商”上更接近真實人類。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除了情商,在支小寶的智商上,螞蟻財富的技術團隊,正打造全卷積神經網絡FPNet,加速機器學習效率。

按技術負責人鄧宏介紹,數據增強方面,加速文章、答案的語料生成;特徵增強方面,引入更多詞性標註手段;在模型集成方面,推出新算法,不失準確性的同時,提升子集的計算效率。

所以,當螞蟻給這套系統“投餵”了數千條金融百科詞條、投資相關的視頻和圖文,支小寶就能回答7000-8000種專業理財問題,解讀知識,分析市場,建議資產配置等都不在話下。

今年3月,支小寶登頂SQuAD 2.0排行榜。在這個斯坦福大學的機器“閲讀理解”大賽,超越谷歌、微軟等傳統巨頭。6月,它又成為“自然語言識別”最權威榜單WikiSQL的榜首,對人類語言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3%,創造AI助理“一年兩登科”的新紀錄。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結果,用過支小寶的用户,“收益風險比”較未服務用户,提升10%,近一年定投次數提升了72%。大家更相信理財的邏輯,而不是暴富的奇蹟。

這就像傳奇CEO傑克·韋爾奇説的:一切是“探求真實,建立信任的過程”。理財上爹味、學不懂的喪,終將被科技治癒,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財富版“知乎”

今年春節,支付寶的理財“討論區”變成了90後相親角。

用户曬座標、曬身高、也曬理財收益、投資理念,“白酒不懂諾安的苦,諾安作嫁妝”成為熱梗,世界觀、人生觀、理財觀配對,截圖瘋狂刷屏。

幾天後,支付寶甚至提醒:“理財和相親一樣,最重要的是保持腦瓜子冷靜。”

從那以後,理財板塊越來越有社區內味兒。有人在買,有人在看,有人在曬(理念、收益),“山頂凍人”等提示理財誤區的爆梗不斷,財富版的知乎有了雛形。

但作為社區內容提供方(相當於知乎大V答主),基金公司等機構,享受互聯網紅利的同時,也壓力山大。

“10多年搞投研、賣產品,現在要做好直播、短視頻、圖文等理財內容,拿捏基民的痛點、癢點、甜蜜點,隔行如隔山。雖然圈內人都明白這是好事, 能帶來收益,但投入產出比還是大問題。”一位基金的負責人告訴小郝子。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尤其近兩年,直播、短視頻開始流行,金融機構紛紛入局,但做這些新媒體,他們都還是弟中弟。人難招、用工貴,製作傳播缺技術,分析用户需求缺手段……投入產出虧不來,格局也沒法打開。

比如,基金經理直播,話題怎麼安排,腳本怎麼編排,直播內容變短視頻怎麼拆條、配字幕,怎麼收集互動熱點……問題滿滿,麻煩多多。

越是共性的問題,越是容易被通用技術解決。

像直播內容拆條短視頻,螞蟻財富引入自動語音識別(ASR)技術,提取專業術語,做好標籤分類,使其易於匹配字幕,按關鍵詞自動雲剪輯。

這些短視頻,也更容易對接交互的高頻問題、金融熱點話題,更精準地“回覆”用户疑問,便於快速傳播推廣。它們高能、自組織、省人工。

由此,直播拆條的AI工具每天能幫單個機構生產約20個短視頻,按月節省約200小時剪輯時間,每年節省約百萬製作費用。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同時,針對機構的內容運營短板,螞蟻財富還上線了FICI評分(金融機構競爭力指數),幫它們掌握財富號、直播、理財社區等運營規則與狀態,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司南”生成運營優化建議報告(類似頭條、百家等媒體賬號運營後台)。

例如,提示“行情變化劇烈,需要穩定人心;產品收益變化,是哪些原因……”進而幫助機構補齊內容運營短板,定立更有針對的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內容,優化微操。

基於此,機構“服務水平、用户交互能力”疊加智能化Buff。數據顯示,看過直播的用户相比沒看過的,基金持有時間增加約30天,持有收益率相應提升50%,定投行為提升約15%。

就像中金公司分析的:高頻交互和長期陪伴下,客户的信任和粘性,成為財富管理機構獲得溢價的重要來源。

在技術加持下,大眾理財的未來值得期待。只要技術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是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8 字。

轉載請註明: 支付寶為什麼要死磕技術?還不是為了5億用户的“錢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