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創造價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東山,歡迎來到金值成長。
最近最火的一個名詞為“抱團投資”,尤其在公募資金四季度的持倉計劃公佈之後,抱團投資一詞熱度明顯上升。市場中,有不少投資者把公募資金,尤其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募資金交易作為自身的投資參考,這完全合情合理。昨天我也分享了一篇《K線就是實力線》的文章,大致也聊了聊在資本市場中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投資機構對股市和股價的深刻影響。
要提到誰才是A股中最具實力的投資機構,答案自然是“國資”背景的入市資金,尤其在社保資金入市後,公募資金的實力可謂大大增加,幾乎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同時A股中擁有大量的國有上市企業,如果從企業的所有權來看,這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也都是“國資”背景,這也是我國股市的一大特色。
很多小夥伴會問為什麼社保資金可以入市,難道不怕虧損嗎?首先,社保資金目前仍舊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部分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偶爾出現社保資金餘額不足的情況發生,需要新的入口來滿足日常使用;其次,我們的父輩或者我們當前繳納的社保資金相比於退休後的退休金而言顯然是不足的,就像20年前的人均收入和當前的人均收入一樣,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由於貨幣增發和經濟快速發展,全國的平均收入一直在上漲,相比於每月都繳納的社保金而言出現相對滯後的情況,所以社保金自身要學會保值增值,以應對貨幣貶值的問題;第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眾多優質的上市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A股也逐漸成熟,未來在全球具備強大的吸金能力,就像當前的美國股市一樣,通過世界的資本來維持美國高昂的退休金需求,這就是頭部經濟強國的自身金融優勢;第四,社保資金的掌舵者都是行業中的精英,不僅精通金融,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替國理財,所以社保資金天生具備私募資金不具備的強大優勢,其最終目的就是保證社保資金的安全,同時在給企業提供融資的同時,充分享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成果。
曾幾何時,我也以某支價值投資類股票是否有社保資金介入而作為重要的參考,而社保資金的介入往往會給市場其他的投資機構發出一種積極的信號,而這個信號往往可以促成公募機構的抱團投資現象,畢竟這些機構不追求短期的收益,更在意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
抱團並不是因為某種資金的權威效應,而是一種廣泛的共識,一種大家都共同認可的共識。從最新公佈的公募資金四季度持倉的數據中可以看出,貴州茅台毫無懸念仍然是公募資金最青睞的投資標的。
公募資金在2020年四季度共有1676家基金持有貴州茅台1673億市值的股票,相比於三季度增長了22.33%,而貴州茅台在2020年四季度股價漲幅為19.75%,從數值上理解可以説是公募資金功不可沒,其餘的股票也都是各位投資者耳熟能詳的上市公司,也是被廣大價值投資者認可的價值投資類股票。
那為什麼這些公司容易形成抱團的效應?因為這些公司可以讓投資機構的分析能形成一種高度的共識,即大家都認為他不錯。如果一樣東西能脱穎而出,勢必會引起市場的重視和追捧。就像考試的第1名和考試第100名的同學周圍人對其高考成績和院校的猜測一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可以是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但是企業的股票數量在階段時間內卻是相對固定的,這就造成了短時間內的供求不平衡,導致某一價位的股票數量呈現稀缺,必然導致股價上漲,而且隨着資金的不斷增加,這樣的稀缺會更加明顯。目前市場針對貴州茅台的投資共識已經從單純的基本面逐步上升到中短期的市場交易收益面,從而引發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和介入,這其實也是公募資金收割中小投資者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個過程會很長,會很隱蔽。
抱團投資容易引發股價快速上漲,但是這種上漲往往會導致估值上漲,從而形成階段性的高估,要維持高估有兩種方式:1是不斷流入的資金以維持估值處於高位,顯然抱團的公募資金具備這樣的能力;2是不斷釋放的利好消息,讓市場的投資者相信目前的高估值可以通過未來的淨利潤增長進行抵消,從而降低估值,形成中低估,顯然抱團的機構投資者擁有強大的市場話語權。
機構投資者是市場中10%的頭部玩家,也是極大概率賺錢的大玩家,自然想割他們的韭菜並不容易。機構投資者也不可能一直向市場投入真金白銀把估值維持到普通投資者都望而卻步的地步,畢竟他們不是慈善資金而是要賺錢的,靠業績賺取高額獎金的金領。我們可以以季度為單位看到公募資金的持倉比例,但是我們不會準確地知道其在何時的位置買入和賣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在大量中小投資者接盤的時候賣出獲利,這就導致了抱團的機構投資者與普通中小投資者存在天然的時間差和信息差,雖然抱團投資的效應可以透過數據讓市場知曉,但是賺錢的時機卻牢牢把握在抱團投資機構的手中,這也是他們屢屢致勝的法寶。
抱團投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內部共識——基本面階段。首先機構投資者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要遠遠強於普通投資者,所以當他們發現一家公司不錯的時候,大部分市場投資者並不知情,而且這個時候這家公司的股價往往處於下跌或震盪的狀態,這又進一步增加普通投資者發現的難度。這個階段,機構投資者都會在低位悄悄介入,或者憑藉其強大的資金實力使得該股票價格形成新的底部,這個階段的所有因素都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發展前景;
第二階段:內外部共識——信息面階段。當不斷湧入的機構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資金使得股價開始呈現上漲,同時機構的種種操作行為開始被市場發現,同時各種研究報告和財經新聞都會將焦點關注於這些機構資金已經抱團的投資標的,這也是市場大部分投資者獲取信息、研究信息、轉化為交易的時刻。他們會在機構抱團的效應和股價上漲的效應下開始認同機構投資者,市場上逐步形成了抱團投資機構和中小投資者的一種共識,股價繼續上漲;
第三:內外部共識分歧——交易面階段。當更多的資金和更多的投資者湧入到抱團機構的投資股票時,股價會呈現快速增長,其中估值會快速上漲,股票逐步脱離基本面,更多的是展現短期的賺錢效應,此時也是部分抱團機構投資者高位套現的時刻,畢竟這樣的高估值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機構抱團的市場終極效應。此刻,抱團機構和中小投資者開始出現分歧,看漲的主要看重短期賺錢效應,看跌的看重後續接盤資金的乏力和估值過高引發的市場恐慌。
現實中,很多抱團機構的持股週期計劃都很長,短時間內的買賣不能完全代表他們的意圖,因為機構投資者的買入成本往往很低,這樣就形成了強大的持倉戰略縱深,這點是普通投資者很難具備的,這也是不能一味地將機構的持倉計劃作為自己的交易策略,畢竟交易的體量和交易本身帶來的市場效應是不一樣的。
優質的上市公司永遠都是稀缺的,但是能發現優質上市公司並在合理的時間買入的投資者也是稀缺的。機構的抱團能告訴我們他們眼中的優質公司的是什麼,但是抱團的結果往往卻是他們收割市場投資者的時間表,所以我們應該在優質公司相對低估的時候買入,等待機構抱團後產生的市場投資效應和股價快速上漲的賺錢效應,這才是“抄作業”的不二法門。
記得關注下期文章更精彩! 可以私信老師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