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市豬企業績預告下滑 下半年豬企如何破局
編者按
受生豬價格下跌影響,不少上市豬企上半年經營慘淡,半年度業績預告普遍虧損。針對“跌跌不休”的豬價,國家發改委也多次發佈預警並啓動臨時收儲,中央和地方收儲“託市”效果逐步顯現。農業農村部近日表示,生豬養殖高利潤階段已經結束,廣大養豬場户不要再賭未來的市場,要多關注農業農村部門的官方預警信息,做好節本增效的各項工作。面對新挑戰,接下來豬企該如何發力打好市場持久戰?
本報記者 馬嘉
成本上升、豬價下降,下半年養豬大户們怎樣才能走出虧損窘境?從當前各大豬企的產能來看,距離出欄目標的完成仍有差距。隨着養豬利潤跌破成本線,各大豬企如何才能走出“越賣越虧”的局面?面對起起伏伏的豬週期,如何平衡好生豬產能擴張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豬企面臨的主要考驗。
高利潤階段已結束
去年曾一路高歌的豬肉價格自今年3月開始不斷走低,進入5月以後一路向下。受此影響,養殖企業、養殖户從躺着賺錢到瀕臨虧損,上市頭部豬企更是遭遇投資者減倉。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產業鏈分析師陳曉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上半年豬價整體下跌21.02元/公斤,跌幅為56.86%,較去年同期下跌20.32元/公斤,同比跌幅56.02%。生豬價格大幅下跌,主要與前期行業全面復產擴能,規模企業快速增產有關。”
據農業農村部對定點屠宰企業統計,6月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量2200萬頭,同比增加了66%。“除了供應增加,還有一個助推因素,就是在今年年初時受寒潮影響,仔豬成活率有所下降,一些商業機構借勢炒作誤導了一批養豬場户,一些養豬場户開始壓欄惜售,賭端午節的市場,甚至養殖場户買別人出欄的肥豬,進行二次育肥,結果6月市場並不像預期的那樣行情高。”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表示。
不少豬企發佈了業績下滑預告。新希望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1-6月,新希望預計虧損29.5億元至3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驟降193.24%-209.04%,與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牧原股份則預計,上半年淨利潤達110億元至11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億元至102億元,同比降5.42%至12.83%。正邦科技也預計,將虧損12億元-14.5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24億元。
針對新局面,農業農村部連續發佈預警信息,提醒養豬場户避免投機性壓欄和恐慌性出欄,加快淘汰低產母豬,配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豬糧比價過度下跌的一級預警,並且分兩批收儲了3.3萬噸豬肉。在各方密切配合下,近期市場價格下跌的趨勢被遏制住了。“7月以來,豬價基本穩定在成本線附近,略低於成本線,大概市場上生豬價格每公斤16元。”辛國昌説。
另據各大豬企的6月銷售簡報,生豬銷售均價遠低於成本線。在銷售均價方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的生豬價格均低於15元/公斤,其中銷量最高的是牧原股份,但其銷售均價為13.58元/公斤,在前五大豬企中反而較為落後,這意味着,當前豬企陷入“越賣越虧”的局面。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高陽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據調研,上半年業內人士的悲觀情緒普遍較強,養殖户普遍認為豬週期已處於下行通道,因此整體採購量偏少,種豬企業母豬銷售量也處於近兩年來的低位。由於前期豬價跌破成本價、養豬行業虧損嚴重。多數企業對於明年行情持悲觀態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半年,生豬價格最高或不會超過20元/公斤。陳曉宇表示,綜合能繁母豬恢復狀態、收儲依託、季節性旺季等情況,我們預測下半年生豬價格的高點會出現在8月和12月,均價為19元至20元/公斤,低點會出現在10月至11月之間,均價為16元至17元/公斤。
下半年出欄任務艱鉅
“量升價減”“量價雙減”令各大豬企發愁。根據豬企6月銷售簡報,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生豬銷量分別環比上升12.2%、5.68%,但銷售收入分別環比下降了15.8%、18.4%。正邦科技與新希望的銷售量、銷售收入更是雙雙下降。
對各大豬企來説,銷售均價走低意味着養豬利潤縮水。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海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進入6月份後,自繁自養的養殖户開始進入虧損狀態,第25周每養一頭標準體重的豬,養殖户會虧損400元-500 元。而進入5月,外購仔豬的養殖户進入虧損狀態,6月中旬每養一頭標準體重的豬,會給養殖户造成千元以上的虧損。
儘管養豬已虧損,但各大豬企上半年的銷量遠沒有達標,下半年的任務依然艱鉅。根據公告顯示,今年1月至5月,11家上市豬企累計銷售生豬3269.81萬頭,同比增幅達115.71%,年內各企業平均任務完成率為27.63%。中國商報記者對出欄量排名前十的上市豬企進行了統計,6月10家上市豬企共出欄生豬790.75萬頭,正邦科技、新希望、傲農生物、大北農的生豬出欄量環比均下降,其中正邦科技、新希望上半年僅完成了出欄量任務的30%左右,下半年出欄壓力較大。
由於當前生豬價格過低,各大豬企也放緩了出欄速度。陳曉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出欄量27.63%處於一個較低水平。當前豬價低於養殖成本線,虧損嚴重,養殖户會扛價惜售,整體出欄量會有階段性較少。”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6月22日以來,生豬期貨主力合約止跌企穩,其間反彈幅度約11%;此前該品種“跌跌不休”,年內累計跌幅一度超過40%。美爾雅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張翠萍分析稱,上半年不管是出欄量、產肉量還是存欄量都明顯恢復,導致豬價下跌,豬企利潤萎縮,後市豬企擴張節奏可能有所緩和。預計下半年供給和需求都會增加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期豬肉市場供需總體平衡。
豬企不會停止放量
綜合下半年的出欄任務來看,各大豬企不會因為豬價下跌而停止放量。它們期待通過降低養殖成本來“達標”。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景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優質的企業會在供需平衡下持續盈利。如行業的平均成本是10元/公斤,將成本控制在9.5元/公斤的企業就能盈利,成本在11元/公斤的企業會根據市場情況降低成本或被淘汰。根據市場調節,生豬養殖行業會在一個良性的、合理的利潤空間。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上市豬企想盡了辦法。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將不斷加強成本控制。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從4月開始,牧原股份的養殖成本已有所下降。
在談到如何控制養殖成本時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空氣過濾智能豬舍的投入使用提升了豬舍內部的空氣質量,加快了生豬的生長速度。目前使用空氣過濾智能豬舍後豬羣生長速度有所提升,相信未來隨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化設備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公司成本會進一步下降。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時,能夠階段性達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標。
新希望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效率、成本上差別最大的環節就是種豬養殖環節。自繁自養模式在降成本、生物安全防控、養殖場硬件設施等方面都比“公司+農户”模式略有優勢。目前“公司+農户”在公司出欄結構中佔比較高,後續會在繼續發展“公司+農户”商品豬養殖模式的同時,逐步加大對自繁自養模式的投入。
為了降低成本,正邦科技一季度淘汰低效能繁母豬35萬頭,今年上半年已淘汰約40萬頭性能相對較差的母豬。正邦科技有關負責人表示,淘汰性能較差的母豬是為了更新一批性能更好的種豬,這樣既能夠降低成本,還能夠提升未來產能。“低效母豬的淘汰已經為公司縮減了成本,仔豬成本已由2020年四季度的950元/頭降至目前的600元/頭,降幅達37%。同時公司預計,在正常生產條件下,未來仔豬成本將達到300元-400元/頭。”
對於生豬市場未來走勢,辛國昌表示,下半年,消費會有所增加,但從生產增長慣性來看,豬肉供應也會有所增加。綜合兩方面因素分析,未來一段時期豬肉市場可能保持供需總體平衡,且平衡局面要持續一段時間。隨着消費趨旺,養豬可能會回到正常利潤水平。
豬價持續下行 如何打好市場“持久戰”
延伸 〉〉〉
從今年3月開始,生豬價格連續5個月下降,6月已有不少養殖場户陷入虧損。
“這種局面如果持續下去,既不利於產業長期穩定發展,也不利於豬肉長期的穩產保供。”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表示,生豬價格波動本身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表現,但大起大落對行業發展、羣眾生活、穩定物價都會帶來一定影響。
面對新發展形勢,如何推進市場高質量發展?值得關注的是,智慧養殖正成為生豬養殖市場新風口。目前,一些養豬企業正在探索樓房養豬等一體化模式。如果這個從生豬飼養到肉品提供的一體化模式能探索成功,屆時,生豬市場能夠真正實現從“調豬”向“調肉”趨勢轉變。該趨勢或將引導養殖企業向規模化養殖模式轉型發展。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到2022年將達58%左右,預測到2025年,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將達65%以上。
“依託智慧養殖技術,大中型養殖企業可大幅降低人工養殖成本。”生豬養殖資深人士張毅説,諸如温氏集團等養殖龍頭都已佈局智能化養殖,網易、京東等互聯網頭部平台紛紛入局,京東農牧也發佈了智能養殖解決方案。
永誠集團副總裁薛永欽表示,現在養豬市場處於特殊時期,養豬人必須清晰認識到,無論行情高低都要做好環保,走資源化利用的生態循環路線,豬場體量不要太大,通過科學有效的循環方式,變廢為寶。選擇種豬時要關注種豬性能,及時淘汰年齡大且不符合育種的豬。只有做到有計劃地更新種豬、升級豬場技術,才能從容地應對不同時期的豬價。
辛國昌也提醒廣大豬企,“高利潤階段已經結束了,不要再賭市場,要多關注農業農村部門的官方預警信息,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做好節本增效的各項工作。不要盲目壓欄,不要再以投機心態來安排生產,要有序出欄,做好長期的節本增效工作。”
地方上也在多措並舉穩市場。四川近期在已出台的“豬九條”“新八條”等基礎上,再添新舉措,制定了《四川省穩定生豬生產十條措施》。“本輪豬價非正常持續下跌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不是簡單的‘豬多了’。”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表示,目前四川生豬出欄量和市場消費能力均尚未回到正常年份水平,生豬恢復生產還沒到“鳴金收兵”的時候,此次出台的新“豬十條”,正是為了穩定養殖者信心,穩定養豬的基礎產能,保持生豬生產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各地要根據目標任務、消費需求、土地承載能力合理規劃佈局養豬場,不能不發展,也不能盲目發展,要逐步讓生豬生產達到一個穩定運行的水平。”李春華説。(林玄墨)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