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內藥企2021半年業績:眾多藥企增加研發費用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八月接近尾聲,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進入高峯期,據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顯示,目前已有近30家醫藥企業發佈了半年報。整體來看,已公佈半年報的藥企業績都比較亮眼,有21家業績增長,不少公司交出了高分成績單,其中九典制藥、通策醫療、復旦張江等淨利潤增幅超過100%。
恆瑞研發費用同期增長38.48%,240個臨牀項目引發行業關注記者梳理藥企上市年報發現,多家藥企不約而同的在半年報中表達了帶量採購、醫保談判對藥企營收帶來的壓力,例如恆瑞醫藥2021半年報中所描述:“自2018年以來,公司進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仿製藥共有28個品種,中選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2.6%,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壓力。”
在此背景下,據恆瑞醫藥發佈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恆瑞醫藥研發投入超過25.8億元,同比增長38.48%,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9.41%,再創歷史新高。
“醫保談判和帶量採購是國家醫保局推動藥品價格下降的重要手段,醫保談判是支付端的准入門檻,經典案例是pd-1進醫保平均降價幅度達到78%;帶量採購是支付端的採購,國家醫保局組織國家層面的帶量採購,截止第五批國採,主要面向仿製藥。”從事創新藥投資的廣州國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經理高睿向記者分析。
高睿也表示,國家醫保局通過醫保談判和帶量採購壓縮仿製藥的不合理利潤,在國採中出現了大量的幾分錢一片的藥劑。在國家醫保局對仿製藥不合理利潤的打擊下,藥企轉向利潤相對更高的生物藥,對生物藥的研發提供更多的支持,恆瑞就是用仿製藥產生的利潤支持生物藥的研發,中報研發費用增長也是藥企面對醫藥環境變化的應對策略。
研發的增長也推動了臨牀項目研發進展,240個臨牀項目被業界廣泛討論。恆瑞醫藥半年報顯示,目前公司在國內外共開展240多個臨牀項目,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25.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48%,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9.41%。
“在政策影響下,創新藥的邏輯也變了,以前都覺得生物醫藥是藍海市場,直到大家扎堆才發現,pd-1從千億市場在政策影響下成了百億市場,如何在重金投入下,尋找真正的獨有創新,才能在未來創新藥市場中更有話語權。”高睿説。
面對行業轉型:多家藥企持續增加研發費用上述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A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實現營收6136.6億元,但只有268.16億元投入了研發支出,佔全行業營收4.37%;同期投入銷售費用金額1413.6億元,營收佔比達到了23.04%。這意味着國內上市藥企每收入100元,需要支付23.04的銷售費用,而研發僅佔4.37元,相比跨國藥企,對研發費用的投入落差巨大。
而如今,在政策和市場競爭的影響下,這一落差在逐漸變化。據8月初的同花順數據顯示,20家企業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總額均較去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研發費用佔營收比而言,苑東生物、艾德生物、偉思醫療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收比重均超10%,分別為18.91%、17.09%和14.69%。
作為國內創新藥新秀的百濟神州研發費用也持續加碼,其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虧損4.8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但第二季度研發總支出3.561億美元,同比增長24.51%,增長原因主要在於員工人數增加、對外研究和開發相關活動的費用增加,其自主研發的差異化抗TIGIT抗體ociperlimab已啓動兩項針對NSCLC的全球3期臨牀試驗。
此外,貝達藥業上半年研發投入約2.43億元,遞交了7個新藥臨牀研究申請,2個新藥上市申請,並獲批1個適應症。研發管線方面,有17個抗腫瘤藥在研項目,1個糖尿病藥物在研項目。
“隨着政策轉變為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熱門靶點和賽道扎堆現象會有所改觀,差異化、優效、首創產品將百花齊放。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成熟又有特色的平台技術,做到快速地跟進某一靶點的藥物研發,通過一定的臨牀設計,藥物的差異化優勢又可以體現在某些適應症上有效性、安全性的優勢,最終構成全球性的競爭優勢。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