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莊家最怕的只有散户按兵不動,跑贏上市公司要牢記這幾點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1792年杜爾投機的失敗,很快在北美股票市場掀起一次大恐慌。要怪怪不了別人,只能怪這位莊家實在是太出名了,誰都在跟着他做。在那時,誰有渠道獲取內幕消息並進行交易,被認為是一種殊榮,完全就是合法的行為。現在“老大”蹲監獄去了,小散們焉能不失去方向?杜爾入獄的消息一經傳開,股市便開始加速下跌。第二天,僅在紐約那片當時並不大的金融社區裏,就發生了25起破產案。金融市場一片狼藉。

一個杜爾的破產,就摧毀了整個市場,原因何在?紐約的股票經紀人們後來意識到,這與無序的場外交易有關。杜爾那個年代,美國沒有股票交易所,也沒有所謂的“證券從業資格認證”,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成為股票經紀人。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

第一、 股票價格誰説了算?

沒有交易所,沒有報價牌,股票價格完全由買賣雙方相互商定,這是場外交易的特色。但“討價還價”,也總得有個參考價吧?這個時候,普通的股票交易者往往會參考“權威”。杜爾買這支股票的時候出什麼價,那我們也就在這個價位上談。在場外交易中,“主力”起到了價格標杆的作用。當然,這也為其操縱股票價格大開方便之門。

第二、誰能保證經紀人的信用?

股票經紀人其實發揮着兩個作用。一是作為交易“中介”,找到股票的買家和賣家並撮合成交;二是提供市場信息:最重要的是市價,買賣雙方需要知道一個“價格區間”。例如經紀人可能會告訴你,前一筆交易杜爾出了多少錢,所以你至少應該出多少錢;這個股票最近幾日的成交量、換手率大概是多少?等等。由於經紀人同時扮演着“中介”和“看盤軟件”的雙重角色,為了撮合成交,他們存在着提供虛假消息的動機。當時美國股市並未建立起一套約束股票經紀人的信用機制,導致“黃牛”氾濫,騙了上家騙下家。這些人本來就沒什麼聲譽,他們當然也不在乎名聲受損。

杜爾投機所引發的金融混亂,讓美國股市發展一度陷入停滯,民眾談股色變。市場急需一套能夠挽回人們信心的股市交易規則。1792年5月17日,24位股票經紀人在華爾街68號的一棵梧桐樹下籤署了著名的《梧桐樹協議》(The Buttonwood Agreement),約定所有股票交易都在他們24個人之間進行,且股票交易佣金不得低於0.25%。24位經紀人全都具有良好的信譽,而且報價放在場內統一進行,再也沒人能夠在價格上欺騙散户。

最初的場內交易是在位於華爾街和沃特街交界的唐提咖啡屋進行的,這正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17年3月8日,交易者聯盟在《梧桐樹協議》的基礎上草擬出《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條例》。1863年,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正式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今天,這裏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股票交易中心。

《梧桐樹協議》被認為是美國金融業進行行業自律的開始,它開啓了美國證券史上市場自我監管的先河。這套監管系統完全是在市場“痛定思痛”後自發形成的,與政府沒有任何關係。自由市場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自我糾偏機制。一個系統一旦發生無序與混亂,會自動出現行業自律,否則該行業就會變得沒有人再敢介入,日漸式微,最後消亡。

有人認為《梧桐樹協議》是在政府的指使下才出台的,其實不然。恰恰相反,一個離不開政府監管的市場,才最沒有活力,甚至無法長期存在。當兩個人之間的自由買賣必須通過政府批准才能進行的時候,交易成本會大幅增加。政府酷愛監管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為了保護投資者,而是為了收税。

散户既然知道股市是莊家的狩獵場,為何還趨之若鶩?按理説,“主力”以操縱手法賺走了散户的錢,小散們應該恨之入骨才對。究其緣由,想必多數股民都患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最早發現於1973年,它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於他人。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與Clark 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

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心理學家後來發現,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大約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有此種情結。

散户之於莊家,猶如人質之於劫匪。雖説自己是受害者,但卻鍾情於猜測主力意圖。有時運氣好的話主力的確會略施小惠,小散們則感動得痛哭流涕。而多數時候被主力洗劫,遭遇虧損時,則感嘆技不如人,還需再接再厲。

人在暗處,我在明處。要想不上當還真需要定力。戰勝莊家猶如虎口奪食,談何容易。但如果散户們知道莊家有什麼、怕什麼,就算改變不了輸錢的結果,至少也能減輕自己的煩愁。

莊家擁有幾大暗器:

1、 消息先知。莊家永遠掌握着上市公司信息的先知權。當散户得知同樣消息時,該消息已路人皆知,股價早已反映。“利好消息”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反面指標。如超預期的企業財報公佈,股價不漲反跌。原因就是莊家比散户率先一步知道了公司業績,已提前買入。待財報公之於眾,再借利好出貨。

2、 散佈虛假消息。莊家很清楚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而僅僅是利用這種地位,就能輕鬆實現獲利。像杜爾那樣,莊家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小散們的極大關注。如果市場盛傳某股莊家即將準備拉昇,那麼該股很可能先漲後跌。主力散佈這一消息的用意,是為了拉高出貨。這種狀況在小盤股上更加常見。

3、 騙線。“技術派”股民非常迷信各種指標,例如KDJ,MACD之類。什麼“金叉”買入,“死叉”賣出,W底,M頭等等。可是莊家一旦控制了盤面,人為做出一些技術圖形又有何難?對這些技術派散户,主力想要出貨,就做一個MACD“金叉”;想要吸籌,就做一個M頭……小散發現自己總是被玩弄於股掌之間。

莊家最怕的其實只有一件事:散户永遠按兵不動。在一個合適的點位拿住股票,然後任憑莊家興風作浪,始終心如止水,雷打不動,那麼莊家就會感到莫名的孤寂,練就一身超凡的操盤本領卻苦無用武之地。

當然,選股非常重要。找一隻永遠不分紅的股票玩“明鏡止水”和價值投資,只能説是錢多得沒處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