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碳中和合作潛力大
大會現場
昨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7屆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開幕,近百位全球金融大咖雲集本屆年會。年會分別設立了四大專題峯會和兩場圓桌會議。其中,廣州重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圓桌會議”和“南沙國際金融島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加強自貿試驗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大灣區金融合作與創新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討並提出政策建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王楚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確保每個人
都有機會接種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面對全球新秩序的重塑?有哪些新機遇、新方向、新舉措值得把握?本屆年會將圍繞“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這個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全方位探索中國與世界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致辭中表示,疫情時代,新冠疫苗就是全球公共福祉產品,必須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國際金融肩負重大使命,各國需要獲得更多流動性和資源來應對危機和促進復甦。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指出,全球公共金融必須關注兩個關鍵優先事項,一是要投入最需要幫助的國家和行業,短期而言要投入衞生健康、教育和社會保障,長期來看,要涵蓋可持續發展的方方面面;二是要充分利用私有和國內融資,通過加強税收系統和使用激勵和擔保等具體工具兩方面來實現。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高燕視頻致辭時表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不斷加強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時代經濟綠色復甦,匯聚可持續發展強大合力,這為我們攜手應對疫情影響,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化金融領域創新發展
高燕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暢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動金融機構提供更多高質量、低成本、可持續的投融資服務和產品,為促進各國設施聯通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高燕表示,開放是國家進步的前提,金融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更加需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行業發展狀態,要推動各國加強金融政策協調和規則標準聯通,攜手推進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國際金融領域治理能力提升,為促進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高燕建議,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積極穩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創業創新主體,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中歐可在氣候變化加強合作
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第十二屆中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表示,2060年之前,中國實現碳中和任務非常艱鉅。希望中歐可以在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合作,特別是碳市場方面的合作。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合作具有很大潛力和必要性。
周小川認為,碳市場在性質上是一種金融市場,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碳市場是涉及各種不確定性的風險定價市場,更是一種跨期配置投資與風險管理的市場。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和投資,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二氧化碳排放市場正常工作要制定總量再進行分配,並對總量進行封頂。2060年之前,中國實現碳中和任務非常艱鉅。”
周小川還表示,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要明確激勵機制。現有的兩種激勵機制,一種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市場、一種是碳税。從金融市場角度來説,二氧化碳排放市場有更大的潛力,碳税仍舊需要根據碳市場形成的價格。
他建議,碳市場要嘗試進行連接。全世界的儲蓄和投資有流動性,投資的收益是全球性的收益,將市場割裂了,定價本身會出現問題,市場分隔也會給部分投機分子機會,產生一些不合理的機制。
疫情再次強調
世貿體系重要性
再過20天,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週年紀念日。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用幾個數據闡述了中國入世對中國的意義。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5000億美元,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仍然是高居世界第一。
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幹事易小準分析世貿組織改革關鍵在於繼續發展全球貿易體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強調了世貿體系重要性,儘管疫情帶來的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大的衝擊,但是並未如危機暴發之時部分人擔心那樣,貿易系統瓦解或者崩潰。全球供應鏈也適應了形勢,數字貿易經歷了擴張,關鍵的醫療物資等產品持續跨境流通。以個人防護裝備等貿易為例,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二季度個人防護裝備貿易額上升92%,並且仍在持續上升。
“世貿組織是唯一一個能夠幫助大型經濟體解決分歧,合作供應的一個平台。”易小準提到,要發揮這一關鍵作用,世貿組織必須適應其創造的全球經濟,並且與之共同成長與發展。此外,還要尋求更加靈活高效的方式,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重要金融平台
在“粵港澳大灣區圓桌會議”專場,眾多大咖就研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狀,未來合作的趨勢,在加強自貿實驗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大灣區金融合作與創新等多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廣州在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方面有哪些成果?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表示,金融業繼續做穩廣州市第四大產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716億元,同比增長8.9%,佔GDP比重9.8%;金融業税收374.4億元,同比增長9.4%,佔總税收比重為9.5%;廣州地區本外幣存貸款餘額11.86萬億元,同比增長16.01%,其中各項存款餘額6.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45%。
廣州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累累碩果,他認為與一系列做法的實施密不可分。貫徹落實上級金融支持政策,並形成本地政策體系;持續推進重大金融項目落地;積極推動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和金融機構互市;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入推進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金融平台;不斷提升金融國際化水平。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