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潤和軟件業績下滑財務吃緊 大股東補償款遲遲不能收回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 王宗耀

作為一家軟件整體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潤和軟件今年中期業績繼2019年不佳之後再次下滑。雖然疫情對其業績有一定影響,但公司職工薪酬的逆勢大幅增加卻讓人有所疑惑。更為重要的是,公司不僅中報營收數據存在疑點,且早期併購大股東承諾的業績補償款也遲遲無法兑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資金週轉帶來負面影響。

9月2日,潤和軟件發佈了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6億元~1.43億元,比上年同期變動下滑15%~25%。公司表示,這主要系新冠疫情影響,客户延期復工,業務開展受到了短期衝擊。

單從業績變動幅度看,潤和軟件前三季度業績下滑幅度是要低於中期業績下滑幅度的(中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35.89%),但考慮到目前只是九月伊始,三季度還有近一個月時間才能結束,其真實業績數據恐怕仍會有不小變數,原因在於,潤和軟件目前的財務狀況趨於緊張,財務壓力不小,同時,大股東此前承諾的鉅額補償款項遲遲無法收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資金週轉。

業績持續下滑之憂

在今年中報中,潤和軟件對其主營業務介紹是“向國內外客户提供以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基礎的綜合科技服務,業務聚焦在‘金融科技’、‘智能物聯’、‘智慧能源信息化’等專業領域,業務覆蓋中國、日本、東南亞、北美等區域”。從該介紹來看,其強調自己業務覆蓋了不少境外區域,而且中報還表示,其有東京潤和、波士頓潤和、新加坡潤和及香港潤和等幾家境外子公司,除設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境外的下屬子公司使用港幣、美元、日元或新加坡幣計價結算外,公司的其他主要業務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另外,2020年中報披露的貨幣資金中,存放在境外的貨幣資金也有6700多萬元,如此情況意味着,公司應該有不少境外收入才對。

可令人不解的是,在其介紹營收構成分地區收入中,卻僅有境內收入,並無境外收入,這是否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境外收入很少而未披露呢?然而問題在於,2019年年報中,公司同樣只有境內收入而沒有境外收入。如果説境外收入少到無需披露,那麼其極力強調業務覆蓋境外諸多地區和國家的目的又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把自己包裝成更加“高大上”?

中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潤和軟件實現營業收入10.86億元,同比增長1.8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993.78萬元,同比下滑35.89%。從原因來看,上半年業績的下滑有很大程度上受職工薪酬的大幅增加拖累。在主營業務成本構成上,其採購成本雖然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3.24%,但職工薪酬成本卻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75%。

這種職工薪酬成本大幅增長的情況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是有些奇怪的,要知道,由於疫情影響,國內諸多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停產停工減員現象明顯,即使需要工作,很多企業員工也選擇線上辦公,薪酬能夠保持正常也不容易,而要想提升員工薪酬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可潤和軟件的職工薪酬成本卻能夠逆勢大幅增長。

當然,不排除潤和軟件員工數量出現增加的可能,或者其願意給職工加工資,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不管人員數量增加,還是職工工資上漲,其社保費用也應該隨着薪酬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從其今年短期薪酬列式的社會保險費“本期增加”金額,卻比去年同期出現了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該項金額為2645萬元,而今年上半年則僅為1881萬元,同比下降了28.88%。即使是考慮到今年社保費用確實有所下調,但在其職工薪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其社會保險費繳納金額下降幅度如此之大還是讓人有所懷疑的,而這就需要公司予以合理解釋了。

此外,管理費用的增長也是其業績下滑的又一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其管理費用金額高達1.03億元,而上年同期僅為8206.35萬元,其管理費用同比大幅上漲了25.76%,這一漲幅遠遠超過了其當期收入1.82%的漲幅。從其管理費用明細來看,僅管理人員的薪酬就大幅上漲了38.76%,此外,還有專業服務費、辦公費、培訓費均有大幅增長,而這諸多成本的增長,皆影響了企業淨利潤的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項費用增長同時,大量的有息借款的存在也讓利息費用居高不下,僅今年上半年利息費用就高達3843.64萬元,同比增長12.89%。要知道,其當期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尚不足4300萬元,過高有息負債顯然會蠶食不少利潤。

一邊是各項成本費用支出的不斷增長,而另一邊則是其盈利能力的不斷下降。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公司毛利率為43.66%、40.97%、26.69%和29.40%,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相比2017年,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大幅下降了14.26個百分點。

資金面趨緊

隨着潤和軟件盈利能力不斷減弱,公司經營流動性方面也趨向緊張。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潤和軟件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尚有4.33億元,除了上述提到的6700多萬元境外存款外,還有560多萬元保證金使用受限。整體上,公司可以隨時動用的貨幣資金差不多3.61億元。單看金額,似乎並不少,然而若結合其短期負債考量的話,情況似乎就沒有那麼樂觀了。

數據顯示,公司賬面的短期借款金額為4.91億元,此外,還有4500多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兩項合計高達5.36億元,而這還是其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償還了數億元短期借款的結果,這意味着一旦短期借款集中到期,則潤和軟件的償債壓力會相當大,其流動性恐怕會吃緊。

那麼,在鉅額短期負債之下,公司如何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就顯得相當棘手了。

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盈利能力強的話,依靠優秀的業績也能為公司“補血”。然而潤和軟件2019年淨利潤虧損了18.02億元,今年中期情況雖然有所好轉,盈利了6700多萬元,然而這對其流動性的幫助卻是相當有限的,因為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3.2億元的淨流出。因此,對於潤和軟件來説,依靠經營“補血”的這條路似乎也“靠不住”。

如此情況下,上市公司似乎不得不通過籌集資金來補充流動性,可從其近年來籌資情況看,情況似乎並不太樂觀,每年籌集到的資金越來越少。其中,2019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將近有1億元淨流出,而今年上半年則有3.84億元的淨流出,凸顯其籌資能力似乎變得越來越弱。

另外,《紅週刊》記者還發現,潤和軟件截至今年中報的固定資產金額共計6.37億元,令人驚訝的是,其中有5.92億元已經抵押給了銀行,其固定資產抵押率高達92.95%。這樣看來,其繼續通過固定資產抵押融資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那麼,上市公司的股東們手頭又是否寬綽,能否為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援助呢?中報顯示,周紅衞、姚寧共同持有江蘇潤和科技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潤和集團”)76.80%的股份,且二人為一致行動人,也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中,潤和集團持有上市公司11.46%的股權,周紅衞、姚寧則分別持有上市公司4.17%和2%的股權。資料顯示,潤和集團所持股份中已有8957.5萬股處於抵押狀態,佔其持股比例的98.11%;周紅衞所持有股份中有3300萬股被抵押,佔其持股數量的99.27%;姚寧抵押的持股數量也有1300萬股,佔其持股數量的81.67%。就實際控制人持股大比例抵押情況看,至少可以説明他們自己也是不寬裕的。

更重要的是,除了短期借款外,潤和軟件賬面上還有5.15億元的長期借款,這部分債務雖然短期內壓力相對較小,但終究還是需要償還的,一旦到期,其財務壓力恐怕不低。因此,總體看,潤和軟件的財務狀況是趨於緊張的。

或許正是資金緊張的原因,今年上半年,潤和軟件將其所持有的博納訊動的2.93%股權(對應註冊資本人民幣48.85萬元)轉讓出去,轉讓對價為1285.37萬元。在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博納訊動4.54%的股權。此外,今年1月份,公司還審議通過了轉讓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權的議案,擬將所持有的潤和智融2000萬元出資額所對應的40%股權轉讓出去,轉讓對價為400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潤和智融20%的股權,而潤和智融將成為其參股公司。

然而,相對於其鉅額的短期負債,轉讓股權獲得的少量資金似乎難以解渴,更何況,通過將旗下子公司股權轉讓出去來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也並非長久之計,一方面,其固定資產大多處於抵押狀態;而另一方面,其資產畢竟也相當有限。

數億收入去向成謎

上文分析,今年上半年,在重大疫情的影響下,潤和軟件的業績大幅下滑,但是其主營業務成本中的薪酬成本卻在大幅增加,而實際上,其當期的營業收入數據也是有不小疑點的,其薪酬成本的增加,不排除是為營收數據“打掩護”的可能。

2020年中報顯示,其當期實現的營業收入金額高達10.86億元,然而從其現金收回情況及新增的負債數據看,鉅額的營收中,有數億元去向不明。

我們先來看看其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性債權增加情況。根據其披露的中報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賬户上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以及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合計為11.79億元,而其以上三項債權的期初合計金額則為14.14億元,相比之下,其今年上半年經營性債權不但沒有新增,反而減少了2.35億元。這意味着,潤和軟件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回款情況應該不錯,收回了不少的以往欠款,其經營性現金應該會有大幅度增加,算上當期10.86億元收入現金流入,即使不考慮增值税-銷項税影響,理論上,其當年經營性現金流入金額合計也應該在13.21億元左右,可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據其合併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僅為9.7億元。當然,該項現金還受預收款項變化的影響,而其預收款項比期初減少了869萬元,算上這部分金額後,其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入金額合計為9.78億元,相比上述13.21億元的理論金額要少3.43億元。

實際上,上述差異還是在未計算其增值税前提下得出的結果,根據年報介紹,其子公司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徵收增值税,開發業務、運行維護等服務業務按照6%的法定税率徵收增值税,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則比較小,即使我們總體按照相對較低的6%來計算,其10.86億元的營業收入也有6500多萬元的增值税。算上這部分後,意味着潤和軟件今年上半年有逾4億元的營業收入既沒有形成經營性債權,也沒有以現金流入公司,因此,這筆鉅額收入的去向就成了一個謎。

大股東補償款遲遲無法收回

上市公司的資金狀況本已趨緊,然而大股東承諾補償上市公司的鉅額款項卻遲遲收不回來。

今年8月14日,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股東寧波宏創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宏創”)、周幫建違反了在《盈利補償協議》中作出的承諾,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對其下發了監管函。

説起此事,這與潤和軟件早期的鉅額併購有着莫大的關係。2015年潤和軟件以21.9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北京聯創智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創智融”)當時的資產評估增值率高達1012.08%。在此次併購時,寧波宏創便是聯創智融的大股東,周幫建則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於此次收購時聯創智融的應收賬款金額巨大,因此交易雙方除了簽署業績承諾協議之外,在簽署的《盈利補償協議》中,對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也做了約定。

根據約定,標的公司截至2018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應收賬款餘額,在2019年應收回不低於70%,如截至2019年12月31日,標的公司未完成上述應收賬款回收指標,則寧波宏創應將差額部分以現金形式補償給標的公司,在2020年1月15日之前一次性支付完畢。聯創智融實際控制人周幫建對該協議下的所有補償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然而截至2019年末,聯創智融應收賬款收回率僅為34.94%,其承諾並未實現,差額部分金額高達1.92億元,但寧波宏創並未在約定期限內履行補償義務,周幫建也未在約定期限內對寧波宏創的補償責任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此,寧波宏創和周幫建便被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出具監管函。

由於補償款收不回來,上市公司便將寧波宏創及周幫建告上法庭,經法院裁定,凍結寧波宏創、周幫建2億元銀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凍結其相應價值的財產。目前,該案件尚未開庭審理。

事實上,潤和軟件對聯創智融的併購,不僅出現上述應收賬款補償遲遲收不回來的情況,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次併購還直接導致其2019年業績出現18.02億元的鉅虧。

據中報披露,潤和軟件對財報中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應收款項、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長期待攤費用等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上市公司及下屬子公司2019年度計提壞賬準備、商譽減值準備就合計高達18.27億元,而這其中,對聯創智融計提的商譽減值就達15.73億元。

(本文發表於9月5日《紅週刊》)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