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也有回應
年度股東大會是投資者近距離了解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經營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的最佳窗口期。
6月23日,中信證券如期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度股東大會。受北京疫情防控升級因素影響,僅有26名大中小股東到場參與,雖然到場股東人數有所減少,但依然顯現出了龍頭券商的魅力,有年逾八旬的資深股東到場聆聽股東大會並就審議事項進行投票。
股東問答環節,中信證券逐年加大對股東現金分紅的深層次考量,內資券商龍頭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成為現場焦點。
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向股東的現金分紅比例從30%逐步提升至50%, 2019年分紅規模達到64.63億元(佔年度歸母淨利潤逾半數比例),遠超同業,高分紅背後作何考量?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這是根據公司資產規模、資產收益率、淨利潤等多項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根本出發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
對於“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這個龍頭“擔當”繞不開的話題,楊明輝也首次談及公司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接下來三五年內,中信證券將在四個方面着力提升,“這四個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焦點一: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
年度淨利潤過半用於現金分紅
股票 投資的本質是分紅,高股息是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最好方式。2019年,中信證券實現歸母淨利潤122.88億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64.63億元,分紅比例達到52.85%,即中信證券去年過半歸母淨利潤均用來回報股東。
券商中國記者據公開信息梳理,37家A股上市券商(不含今年上市的中泰證券)中,中信證券是唯一一家派發現金紅利超過50億元的上市券商,且每股派息金額(每10股派5元(含税))遠超同業,分紅比例排名行業前三。由此可見,中信證券在利潤分配方面依然是券業“領頭羊”。
進一步擴展時間範圍梳理上市券商分紅情況,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分紅比例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30.60%提升至52.85%,提升了22個百分點,累計分紅258.5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約為45%,高於其他頭部券商。作為廣大股民最喜愛的利潤分配方式,高比例的現金分紅亦是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6月6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0年年會上提及,今年兩市上市公司預計現金分紅1.3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為維護疫情期間的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監管層對上市公司以現金分紅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給予積極肯定。
遵循帕累托最優原則
在2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券商中國記者以股東身份提問,中信證券近年來利潤分配比例不斷提升的考量為何?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對此回覆到:“近年來伴隨資本市場持續改革創新,監管層希望資本市場參與者能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同時也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回報股東。公司在業務發展需要與股東長期價值投資分紅收益之間取帕累托最優,即考慮到公司業務發展,又能最大比例分紅。公司將持續保持對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分紅回報。”
具體而言,公司遵循股東利益最優原則,即當淨資產規模不足夠大,淨資產收益率較高的時候,應該將現金留在公司促進業務發展,此時應該減少分紅;但是當淨資產規模達到一定規模,淨資產收益率沒有明顯提高的時候,此時就應該加大向股東的分紅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券商在年報中披露了利潤分配的具體條件,即公司發展階段屬於成熟期且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時,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佔比例最低應達到80%;公司發展階段屬成熟期且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最低應達到40%;公司發展階段屬成長期且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最低應達到20%。
券商記者瞭解到,中信證券自2003年A股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7次(實現每年分紅),現金分紅金額超過535億元,分紅比例超過38%;與此同時,積極繳納各項税金,自成立來公司累計納税超過700億。
2020年中信證券是否會繼續提高分紅比例?楊明輝表示,將會根據公司的用資情況、淨利潤規模來綜合考量,根本出發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
焦點二: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
未來三五年着力提升四方面能力
去年末開始,在監管層表態要打造證券行業航母級券商之後,十多年來蟬聯行業“老大”的中信證券就被市場“委以重任”,“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成為中信證券高管在各大場合繞不開的問題。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楊明輝首次談及中信證券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我們公司正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未來三五年內,將在四個方面加大力量,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能和國際投行競爭,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具體而言,第一,繼續做大業務規模,雖然中信證券超過十年都是內資龍頭券商,但要應對WTO背景下外資券商進入中國的挑戰,必需進一步鞏固業務規模優勢;第二要繼續提高各項業務條線的經營質量;第三要加大傳統業務線的轉型力度,比如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資管業務加大主動投研能力,固收業務、衍生品業務、另類投資業務均要加強產業和交易模式的創新,提升投資交易能力;第四,推進全球一體化,在跨境業務方面滿足客户的投融資需求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中信證券和廣州證券(已改名為“中信證券華南公司”)正式並表,中信證券資產規模明顯增大,一季度末總資產9223.27億元,同比增16.5%,成為內資券商中距離萬億規模最近的券商。不過,內資券商對標的航母高盛集團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規模突破萬億美元,達到10898億美元。相比來看,內資券商依然任重道遠。
理想業態:“航母”和“小艇”並行
在內資券商向航母級券商進發的路上,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併購均是可選路徑。除了提升內功之外,券商併購也被業內所熱議。尤其在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天風證券購買恆 泰證券部分股權的大背景下,市場對券商是否迎來新一輪併購潮滿懷期待。
近期,有傳言稱監管正自上而下推動頭部券商整合,其中就包括淵源頗深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雖然兩家券商此前均以發佈闢謠公告,但市場猜測並未停息。楊明輝在股東大會上再次表示,已發佈澄清公告,公司並未聽聞相關合並消息。
對於券商是否又迎來新一輪併購潮的問題,楊明輝表示,資本市場已經發展了30年,作為博取風險收益的行業,證券行業確實在某一個階段會出現整合、併購潮,但隨着資本市場日趨成熟,未來將呈現何種業態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在行業演進過程中,是否還會發生週期性併購事件,需順其自然地發展。
“未來我所憧憬的資本市場是多元化的業態,既有一些全方位綜合發展的航母級券商,也有一些專業化、有特色的區域性證券公司,類似區域性銀行一樣,希望中國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楊明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