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深化LPR改革 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本報記者 劉 琪
5月26日,央行發佈消息,央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重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針對當前國內的經濟形勢,易綱表示,目前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常態,經濟數據呈現好轉態勢,4月份製造業PMI為50.8,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上方。
易綱指出,儘管境外疫情形勢及其影響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為應對疫情衝擊,我國在金融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據易綱介紹,2月1日,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迅速出台了30條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總量逆週期調節,創新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疫情暴發以來實施的對沖政策累計達5.9萬億元,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易綱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盡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渡過難關。
易綱表示,下一步,央行將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五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今年是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易綱表示,目前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得到有序處置,系統性風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金融業總體平穩健康發展。
同時,易綱談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2020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同時,若國際疫情形勢長期化,全球經濟增長受損日益嚴重,境外金融市場動盪可能仍會蔓延,對我國市場造成衝擊,並給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帶來不確定性。
易綱表示,下一步,央行將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中,人民銀行將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處理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和防範道德風險的關係,突出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最後貸款人的責任。一旦出現重大金融風險,相關股東和債權人應依法承擔相應損失,嚴厲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等行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針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易綱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LPR改革,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有序推進存量貸款基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