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夏收過後 開啓夏播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截至目前,我國已連續十八次迎來了夏糧豐收。每一次夏糧豐收中,田野中的滾滾麥浪,飽滿金黃的麥粒,逐浪前行的麥客總是夏收中的主角。的確,穀物是夏糧最主要構成部分,而穀物的核心作物就是小麥。據國家統計局近三年(2019-2021)公佈的數據顯示,穀物產量佔夏糧總產量的比例約為93%,在近年夏糧豐收總產量中,小麥產量佔比均超過92%。

夏糧的豐收也不僅僅侷限在麥田,長江中下游地區掛滿藤蔓的豆莢、雲貴地區匍匐在泥土中的馬鈴薯同樣與小麥合奏着豐收的樂章。初夏之後,我國從南到北,從平原到丘陵,收割機將駛過每一畝搖曳麥穗的田地,夏收的喜悦也將傳遍處處山河。

小麥佔據全國九成夏糧收成。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小麥主產區:五省領銜夏糧豐收

小麥主產區,前五省穩居“第一梯隊”。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據國家統計局近三年的數據顯示,在全國25個夏糧生產省(區、市)中,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五個省份領銜夏糧豐收。無論在總產量,還是在播種面積上,這五個省份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夏糧產區,以絕對優勢聯袂扛起了全國超6成的夏糧產量。

黃淮海麥區:從南到北依次豐收

黃淮海麥區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四分之三。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5月底,今年“三夏”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在黃淮海主產區拉開序幕。這裏是我國最大的小麥產區,包括京津冀、山東全部地區,另有河南中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陝西關中地區。黃淮海麥區是我國最大的小麥產區,面積約佔全國小麥面積的68%,總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75%。

據農情調度顯示,2022年,安徽省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為4280萬畝,面積、單產以及總產量呈現向好態勢。在江蘇省,小麥苗情拔節孕穗期一二類苗佔比達86.7%,為歷史最好水平。截至6月5日17時,河南省已收穫小麥6226萬畝,約佔全省種植面積的73%,日投入聯合收割機7.4萬台。河北、山東即將進入麥收作業高峯。河北全省小麥機收作業於6月5號前後開始,半個月左右可完成大面積收穫任務。

麥收時間表。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夏收,不僅僅是小麥

除了夏糧佔比超過九成的小麥,實際上按照國家統計局歷年的統計口徑,我國夏糧包括夏收的穀物、豆類和薯類。其中,夏收穀物主要包括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等;夏收豆類主要包括蠶豆、豌豆等;夏收薯類包括馬鈴薯和甘薯。

·大麥


大麥是我國酒類行業、食品行業和飼料行業的重要原料,同時也是農牧區畜禽水產養殖主要飼草料。上世紀40年代,我國大麥產量曾居世界首位,隨後種植面積和產量逐漸下降。

大麥的產區分為春大麥區和冬大麥區。其中,可夏收的大麥為冬大麥,產區包括黃淮海地區、秦巴山地、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川盆地,同時也包括西南高原和華南部分地區。從更大的視角上來看,我國三分之一的大麥分佈在中東部農區,三分之二分佈在西部農牧結合區,種植者以小農户為主。除了黃淮冬大麥區以啤酒大麥為主外,其他均以飼料大麥為主,綜合來説大麥啤用量和飼用量比重相當,用來做啤酒的大麥數量相對多一些。

全年面積:約760萬畝(2019年765萬畝 2020年約764萬畝)

全年產量:超200萬噸(2019年201.1萬噸 2020年203.6萬噸)

夏收產區:中東部農區

主要用途:啤酒原料、飼料

·燕麥


我國種植的燕麥主要包括普通栽培燕麥和大粒裸燕麥兩種。普通栽培燕麥又稱為皮燕麥,種植於我國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大顆裸燕麥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莜麥”,分佈在內蒙古、河北等地,其中,內蒙古是我國燕麥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近年來,隨着人們膳食結構調整,燕麥因其營養成分高,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我國燕麥種植面積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全年面積:超500萬畝(2019年492萬畝 2020年543萬畝)

全年產量:超60萬噸(2019年53.3萬噸 2020年62.5萬噸)

夏收產區:雲南、四川、貴州

主要用途:飼料、食品加工

·蕎麥


我國蕎麥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於世界首位,蕎麥主產於北方地區,作為雜糧作物主要分甜蕎和苦蕎兩個品種,種植比例為2∶1,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積種植苦蕎的國家。蕎麥種植多集中在陝西、內蒙古等地,同時也常被丘陵和山區用作換茬作物種植。

全年面積:超500萬畝(2019年582萬畝 2020年554萬畝)

全年產量:超50萬噸(2019年54.3萬噸 2020年53.3萬噸)

主要產區:陝西、內蒙古

主要用途:食藥、飼料

·蠶豆


蠶豆作為水稻、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的良好前茬,在輪作或套作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在稻田土壤培肥和病蟲防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國目前蠶豆產區主要分為三處,一為北方春蠶豆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河北張家口等地,以幹籽粒為主,兼顧鮮食用;二為西南秋蠶豆區,該區是我國蠶豆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包括雲南、四川、重慶、貴州等省份;三為華東秋蠶豆區,也是我國鮮食蠶豆產業集中優勢區,包括江蘇、浙江、福建、上海等。

總體面積:1400萬畝左右

夏收產區:西南、華東產區

主要用途:鮮食、食品加工

·豌豆


豌豆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豆類,也是我國南北方旱地種植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也同樣是農業生產中理想的間套輪作作物。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豌豆種植方式及產品用途越來越多元化,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我國豌豆產區分為秋播區和春播區,種植區域遍及全國,收穫類型分為幹豌豆和鮮食豌豆,夏收期間的豌豆多為南北方產區的幹豌豆。

全年面積:約1300萬畝

夏收產區:雲南、四川、重慶等

主要用途:鮮食、食品加工、飼料

·馬鈴薯


馬鈴薯是繼小麥、稻穀、玉米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我國也是全球馬鈴薯生產消費第一大國。當前,我國有20多個省(區、市)種植馬鈴薯,西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馬鈴薯產區,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0%。

全年面積:約7000萬畝(2019年7010萬畝 2020年6984萬畝)

全年產量:超1700萬噸(2019年1777.9萬噸 2020年1798.3萬噸)

主要產區:貴州、四川、甘肅

主要用途:鮮食、食品加工

·甘薯

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甘薯是世界上第七大糧食作物,在我國被列為水稻、小麥、玉米和馬鈴薯之後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甘薯種植面積約佔世界甘薯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目前,甘薯已由糧食作物轉變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用來鮮食和加工。甘薯種植分佈全國各地,分為北方春夏薯區、西南夏薯區,長江中下游夏薯區,以及南方薯區。當下,西南薯區已經豐收。

全年面積:約7000萬畝

全年產量:超過2300萬噸

主要產區:四川、廣西、河南

主要用途:鮮食、食品加工、工業原料

(數據來源:綜合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

夏收過後
我國2022年全年糧食已有兩成入賬

“三夏”時節,約60萬台農機在黃淮海平原輾轉穿梭,距離新一季的夏播也不過是十天半個月的工夫。而在北方,此刻耕地上已經播下了新一季的種子,它們是紮根在水田裏的秧苗,也是埋頭在黑土地裏的大豆玉米。新京報記者綜合國家統計局最近兩年的公開數據梳理發現,夏收過後,意味着全年糧食已有兩成入賬,但夏日的忙碌也才剛剛過去一半,這個夏天的任務,依然繁重。

夏收過後,全國全年產量進度達到22.7%。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玉米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秋糧的主要作物,四個月後將佔據秋糧收穫總量的半壁江山。黑龍江省是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而玉米也同樣是黑龍江種植面積第一的糧食作物。同樣位於東三省的吉林省玉米麪積位列第二,截至今年6月,兩省玉米播種已接近尾聲。此外,山東、河南、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也都維持在5700萬畝,共列“玉米大省”第三名。

黑龍江:>8500萬畝
吉林:>6300萬畝
山東:>5700萬畝 
河南:>5700萬畝
內蒙古:>5700萬畝

·水稻

水稻方面,黑龍江仍以超過5000萬畝的種植面積,穩坐秋糧水稻生產的第一把交椅。湖南除已經播種的早稻外,中稻和晚稻的合計種植面積也依然不可小覷。此外,同屬長江流域的安徽、江西、江蘇也同樣以超過3200萬畝的水稻種植面積,躋身“水稻大省”前五名。

黑龍江:>5700萬畝
湖南:>4100萬畝
安徽:>3500萬畝
江西:>3300萬畝
江蘇:>3200萬畝

(注:玉米、水稻面積為《中國農村統計年鑑2021》中僅公開的2019與2020兩年的平均數)

·大豆

今年年初,隨着中央一號文件發出,大豆、油料受空前關注,文件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第一季度農業農村部已將大豆油料擴種目標任務落實到省市縣。在我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和供給基地,黑龍江省明確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比2021年增加千萬畝,達到6850萬畝。內蒙古大豆播種面積近幾年位於全國第二位,2021年曾達1725萬畝,本年度擴種目標為430萬畝。同時,今年安徽大豆種植面積也接近千萬畝大關,為910萬畝,四川、河南兩省也將承擔全國4%-5%的大豆種植任務。

黑龍江:5831.6萬畝(2021)6850萬畝(2022)
內蒙古:1725萬畝(2021)擴種430萬畝(2022)
安徽:1250萬畝(2021)910萬畝(2022年)

(注:大豆麪積來自公開報道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