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媒熱議:全球遭遇“能源荒”引發擔憂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財經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道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9月27日報道,強勁的經濟復甦和尋求更可持續的生產模式正在造成能源市場的不平衡,全球一半以上的地區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一點已經有所感知。先是歐洲的電價創下紀錄,現在中國和巴西也面臨能源“短缺”。在全球範圍內,用於生產能源的大部分原料價格都非常高,從而推高了生產成本和家庭開支,並危及經濟復甦。

  報道稱,所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表現得很明顯。由於電價急劇上漲,居家生活變得成本昂貴。一出門,餐館、商店和其他企業都在提高價格(或調整利潤率),以應對因投入品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上漲。最後,坐車也能“掏空”消費者的腰包,原油價格自2018年10月以來首次上漲至將近每桶80美元。能源價格飛漲,令世界大部分地區受到影響。

  天然氣價格極高,導致人們可能選擇燃燒(價格相對較低的)石油來發電。問題是,如果石油因為被用於發電而價格上漲,那麼全球數十億駕車者在開車時將不得不支付“額外通行費”,同時貨物運輸也將受到影響,進一步推高成本並最終讓消費者面對通脹。

  另據路透社倫敦9月24日報道,歐洲創紀錄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中國創紀錄的煤炭價格、美國多年來最高的天然氣價格,以及遠超實際長期平均水平的石油價格,以上這些都是全球能源短缺的表現。

  在新冠疫情引發經濟衰退後,能源生產沒能跟上消費的迅速增長。能源生產商提高產量很艱難,而需求的反彈卻很迅速。

  疫情導致的商業週期低迷和能源價格暴跌以及此前的美中貿易衝突,在2019/2020年抑制了整個能源行業的投資。

  此後,全球經濟出現異常迅猛的週期性復甦,這得益於低利率、債券購買和大規模政府開支,這些開支主要集中在能源密集型商品而非服務,以驚人的速度促進了能源消費。

  結果發生嚴重的週期性能源短缺,明顯表現為全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區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庫存低於平均水平,價格急劇上升。

  異常天氣加劇能源短缺,包括2020/2021年北半球寒冬、2021年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暴風雪、2021年8月至9月歐洲低風速以及墨西哥灣石油生產受颶風打擊。

  報道提到,近幾個月,中國發電廠煤炭庫存降低,政府敦促主要產區緊急提高產量,煤炭期貨價格同比翻了一番還多。

  在天然氣市場,美國目前的庫存比疫情前的季節平均水平低5%,歐洲則低15%。美國即月天然氣期貨價格同比上漲140%,歐洲上漲500%以上,東北亞上漲600%以上。

  在石油方面,美國商業庫存比疫情前的季節平均水平低5%,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商業庫存也比2015至2019年的季節平均水平低5%左右。

  能源行業一貫表現出強烈的週期行為。生產、消費、庫存和價格起初受到的干擾越大,直接的反應就越大,隨後的反應也越大。

  報道稱,在這種情況下,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低庫存和高價格是去年此時第一波疫情造成的高庫存和低價格的直接後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