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金融具有三大優勢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圖為明珠灣金融峯會(2023)現場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供圖

  中新網廣州2月25日電 (記者 孫秋霞)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25日聯合主辦的“明珠灣金融峯會(2023)”上,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課題研究成果《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金融的發展機遇、挑戰與前景》(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金融具有技術、資源、制度三大優勢,發展成為世界級數字金融城市的潛力巨大。

  近年來,金融業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起到強力的支撐作用。《報告》顯示,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佔 GDP比重達到12.2%,超過東京灣區(9.3%),不斷向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看齊。

  結合調研結果與多方數據,《報告》綜合評估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業發展具有政府和市場結合比較好、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合理、線上和線下服務融合好等特徵,具備技術、資源和制度的優勢。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數字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對接不足,金融發展和創新企業存在錯配;區域內部不平衡和差異性在金融領域表現突出;不同金融體系擁有不同的制度、法律、政策等安排,粵港澳三地仍面臨如何接軌的問題。

  面向未來,《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金融可通過三個方向支持創新與融合:

  一是在推動普惠金融的基礎上支持科技創新。科創企業具有高成長、高風險、高收益、輕資產等特點,融資需求總體呈現出融資規模小,融資渠道少、持續性強、時效性強等特徵。數字金融可以有效彌補傳統金融體系在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不足,緩解科創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二是在發展消費金融的基礎上推動產業金融。大灣區數字金融未來可考慮更多對企業客户的服務。在新一代數字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擴大企業服務範圍,推進產業金融發展,打造全方位產業金融服務方案。

  三是在發展境內業務的基礎上擴展跨境互聯互通。在技術型融合方面,推動統一數據跨境流動相關標準、發展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等相關數字技術;在貨幣型融合方面,加強支撐數字人民幣走出去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頂層設計,並提供更多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場景;在制度型融合方面,可從加強相關機構協調不同區域的制度理解和執行入手。

  此外,《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發展數字金融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比如,加快金融大數據建設,為數字金融促進創新提供數據基礎;推進數字新基建,為數字金融促進產業金融提供基礎設施;清除一些政策障礙,讓數字金融更好地支持跨境交易,促進粵港澳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