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基金劉方旭:大道至簡成就投資“馬拉松”健將
以下是興業基金劉方旭對自身投資方法以及市場的精彩觀點:
" 從我的角度講,長期持有優質上市公司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我的目標是為了獲取企業長期成長所帶來的價值。但是如果它短期就兑現,我也可能會賣出。"
" 市場普遍看好的核心資產,短期上漲肯定是過快了,所以它需要調整,這個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要去關注一些核心資產以外的資產,説不定裏面也有‘黃金’、也有‘珍珠’。"
" 今年的結構性機會肯定跟去年不一樣,我覺得是順應全球經濟增長的公司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 全球定價的順週期資產因為全球經濟的復甦,配置價值明顯提升,同時各個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也將成為投研重點,這些領域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 這次順週期板塊的行情,最核心的邏輯是補庫存,它基於去年疫情的出清肯定是有一個補庫存的過程,尤其是海外,更重要的我覺得經濟復甦的時間會比較長。"
" 基金建倉的問題,本質上是基於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今年在你不期望有一個特別高的回報的情況下,進場一定是要謹慎的,因為它可能是波動的,甚至還可能會有下行的風險,急急忙忙進場很可能會傷害持有人的利益,會給他們造成很差的持有感受。"
" 風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低倉位,但是這中間可能會遇到問題,如果降倉位的話,同樣也將潛在收益降低了。所以我在控制回撤上,是增加行業的廣度和配置的均衡度,同時降低個股的集中度,做到分散投資、強化組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我認為老百姓投資基金合理的方式就是在市場調整之後,以一種長期合理的方式去定投,此外,我不建議用做股票的方式去買基金,比如快速補倉來攤薄成本的做法。"
資本市場有一句話," 一年一倍者眾,三年一倍者寡 ",説的是,很多投資者都能在一年內做到一倍的收益,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三年一倍的增長。
放到基金行業也是如此,業績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劉方旭就是這麼一位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基金經理。查詢公開數據,劉方旭目前管理了 5 只基金,其中興業國企改革混合管理時間最長,從 2015 年 12 月開始。《海通證券 - 基金業績排行榜 ( 2021-04-01 ) 》顯示,截至 3 月末,興業國企改革混合最近五年、三年、一年的收益率分別高達 188.29%、109.96%、90.25%。
更值得一提的是,定期報告顯示,該產品自成立以來的連續五個完整會計年度裏,每年度業績均能戰勝滬深 300 指數 5% 以上,放眼全市場開放式主動管理產品,能保持如此穩定優良表現的屈指可數。
那麼他是如何在投資長跑中做到持續表現優異的呢?
在劉方旭看來,投資是追求長期確定性的過程," 拉長時間維度來觀察,優秀企業是價值創造的本源,也因此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相對清晰的;但從短期視角來看,就相對模糊或琢磨不透了。所以説參與估值波動或風格輪動的博弈遠遠不如堅守企業盈利增長來得簡單。" 劉方旭如是説。
確實,投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誰能笑到最後誰才是英雄。劉方旭明白價值投資就是這樣一種適合長跑、簡單純粹的投資方式,對此,劉方旭篤定道," 當我們選擇慢下來的時候,或許反而能夠走得更快。"
筆者在與劉方旭對話的這段時間裏,充分感受到了這位擁有十五年投研經驗老將的沉穩淡定與處變不驚,他的投資講求大道至簡,用大白話的方式把投資上的問題説得非常清楚,值得投資者細細品味。
據悉,劉方旭即將發行全新旗艦產品——興業興智一年持有期混合 ( 基金代碼:A 類 011820;C 類 011821 ) 。作為興業基金首隻權益類一年持有期產品,其意在通過設置持有期限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長期投資,與優秀專注的掌舵人一起,穿越投資迷霧,用智慧挖掘暢享時代發展紅利的優質企業,力爭實現長期可持續的收益增長。
以下為訪談全文 :
證券之星 : 先介紹下您的投資框架?
劉方旭 : 作為公募基金經理,我理解它本質上是追求相對收益,但相對收益不是説要跟我的同行去比較,而實質是跟指數相比,也就是説我要力爭超越指數的回報。
所以基於這個投資目標,我用的基本框架就是弱化擇時,同時自上而下做行業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相結合的方式,來構築整個投資組合,同時站在整個投資組合風險收益比的角度上去做相應的調整。
因為從長期的視角看,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相對清晰的,但從中期的視角來看,就沒那麼清晰。估值波動或風格輪動的博弈遠遠不如企業盈利增長來的簡單。因此,我會從產業的邏輯和企業本身經營週期的邏輯去尋找中短期市場的結合點,自下而上均衡配置力爭獲取超額收益。
證券之星 : 很多人將價值投資認為是簡單的長期持股,也有人認為價值投資是一種性價比投資,您是如何理解價值投資的?
劉方旭 : 在我的角度看,投資本質上的目的不是長期持股,長期持股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你做了一個正確的判斷,就是你認為上市公司長期能夠創造價值,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它的盈利能夠持續的增長。當然關於價值它有很多定義,但我們可以化繁為簡地認為,如果上市公司長期能夠保持它的盈利增長,那麼它就有長期持有的價值。
不過,有的公司,它的盈利增速是中速或者低速的,但是股價上漲是高速的,那股價就會脱離它的盈利,這個時候的持有價值其實在下降,那我會考慮是不是應該把它賣掉,那這就不再是價值投資了嗎?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從我的角度講,投資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企業長期成長所帶來的價值,但是如果它短期就兑現了,我也可能會賣出它。
有人把它比喻是性價比的投資,是説股票的性價比不高了,我就去買性價比更高的資產,雖然這符合相對收益管理的邏輯,但其實只是組合之間、個股之間以及各類資產之間的比較,它跟長期價值沒有關係,只是基於性價比之間的比較,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我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就是我去把那些最優秀的上市公司找出來,通過長期持有或者其他方式為我們的持有人帶來收益,那就是價值投資。
證券之星 : 有機構認為今年的投資應該更注重 " 性價比 ",您怎麼看?
劉方旭 : 市場普遍公認的核心資產,在去年和前年上漲已經很多了,所以這些最優質的資產被認為性價比下降了。
其實投資一直都主張性價比,不是在今年才開始注重的,作為專業投資者,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性價比的概念,例如是不是原有的那部分核心資產的性價比低了,而那些被我們階段性忽視的資產性價比高了。我覺得市場上這種看法是基於這樣一種邏輯,我的看法也是一樣的,我們看好的那些長期優質資產,短期上漲肯定是太快了,所以它需要調整,這個是很正常的。
因此,我們要去關注一些這核心資產以外的資產,説不定裏面也有 " 黃金 ",也有 " 珍珠 "。
證券之星 : 大家都説今年要降低預期收益,市場也進入了震盪階段,但在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市場大概率會有較好的結構性機會,您認為今年的結構性機會與前兩年比會有什麼變化?
劉方旭 : 確實我們無法預知極限的位置在哪,但事實上今年春節前後市場已經給出了分水嶺,這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基本面原因,就是隨着去年新冠疫情爆發,我們看到不管是美聯儲也好,包括我國央行都釋放出了巨大的流動性,這波流動性隨着疫情受控和經濟復甦,推升通脹預期和無風險收益率的上行,這也就意味着以 DCF 模型估值的這些核心資產就受到了擠壓,它們確實有調整的需要。
所以基於此,今年的背景跟去年的背景就會不一樣,可以説去年是一個因為新冠疫情爆發,全球央行寬鬆貨幣和低利率的環境,而今年是一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復甦、利率上升,以及通脹預期上行的環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去年表現好的核心資產肯定會分化,同時在經濟復甦環境下,有些盈利不斷好轉,或者説盈利不斷超預期的公司,而且估值又相對較低的話,它們的表現大概率會比較好。也因此,今年的結構性機會肯定跟去年不一樣,我認為順應全球經濟增長的公司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證券之星 : 節後,科技、消費、醫藥三大核心賽道調整幅度非常大,站在當下時點,結合風險收益比,是否已經出現較好的佈局機會?
劉方旭 : 我覺得調整肯定是一個有益的行為,不然風險可能會更大,其實就是上漲過快的一種風險。但是現階段的調整是不是到位了,其實這個挺難判斷的,我自己的理解是,資本市場中沒有那麼快的風格轉換,既然資金要往其他資產轉,這個過程至少是需要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所以我覺得科技和醫藥資產調整的時間會長一些,消費稍有不同,因為它還具有順週期的屬性,可能還要再分開來看。
總體來説,去年上漲的那些核心資產,我自己覺得現在來講只是説性價比比之前好了一點,但是不能斷言現在就已經出現很好的佈局機會,因為整體來看仍然是偏貴的,還沒有到便宜或者是特別便宜的份上。
證券之星 : 今年您的投研重點會放在那些行業板塊上?
劉方旭 :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代表長期趨勢的醫藥、消費、科技仍將是我們重點研究和投資的重點方向,不過短期仍需要時間來消化較高的估值。
未來一段時間,我覺得各類優質賽道上的個股將隨着業績的披露而出現分化,業績與估值相匹配的優秀公司大概率將重回上行軌道。
而順週期資產因為全球經濟的復甦,配置價值明顯提升,同時各個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也將成為投研重點,在我看來,這些領域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醫療器械等等這些細分領域。
證券之星 : 市場中對於順週期板塊的看法有兩種,一種認為是短期的補庫存週期驅動,還有一種認為是國內外經濟復甦共振的長週期機會,您是怎麼看的?
劉方旭 : 我覺得兩者都有,但是最核心的邏輯是補庫存,它基於去年疫情的出清肯定是有一個補庫存的過程,尤其是海外,更重要的我覺得全球經濟復甦的時間會比較長。
因為疫情的關係,疫苗的短缺和病毒變異,都會延緩經濟復甦的節奏,或者説疫情本身就傷害了市場的一部分供給,有的企業確實被出清了,特別在海外,部分企業今年都難以恢復,可能需要 2-3 年的時間,我認為這是一個長週期的恢復過程。
所以我就覺得結合來看,這一輪機會是一箇中長週期的機會。
但是強度可能跟以往的週期不一樣,以往是很快就會走向過熱,而現在這個階段只是經濟恢復為主,當然也會出現局部的供求關係不匹配所帶來的過熱,但總體來講快速進入整體過熱階段的概率並不高。
證券之星 : 您的投資組合中個股的確定性會優於彈性的選擇,對於這一點您是如何考慮的?
劉方旭 : 我認為確定性來自於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它的商業模式好,它的競爭壁壘高,那麼就能夠在持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是我對確定性的認知。
而彈性是説它的邊際變化大,或者説盈利彈性大,可能因為它原來的質地比較差,一旦經營環境好轉的話,它的彈性就會變大。但這類公司並不好把握,這些公司業績可能快速變好,但也可能快速變差,所以其不確定性和風險就會變的很高。從對持有人負責的角度講,我不是要去賺一年三倍的收益,然後承擔巨大的風險,而是如果能夠做到三年一倍的確定性收益,我就很滿意了,相信持有人也會比較滿意。
證券之星 : 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但也同時需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您是怎麼做的?
劉方旭 : 從我的邏輯上講,我的確定性是基於盈利的確定性,我的能力圈一直是基於企業盈利的確定性方面下功夫。
但股票帶來的回報,不僅僅是企業盈利,還有一部分是企業的成長,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盈利是確定的,那麼你就有可能獲得 10-15% 的確定性收益,但是整體回報率不會特別高。
另一種就是,盈利的確定性看起來不好判斷,但是成長性高,可能會有 20% 甚至 30% 以上的成長,因此對我而言,提升對這類型企業的判斷能力是我需要不斷拓展能力圈的地方。
證券之星 : 新基金的建倉策略會不會趨於謹慎?
劉方旭 : 會,本質上是基於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今年在你不期望有一個特別高的回報的情況下,進場一定是要謹慎的,因為它可能是波動的,甚至還可能會有下行的風險,急急忙忙進場很可能會傷害持有人的利益,會給他們造成很差的持有感受。
證券之星 : 在控制回撤上您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下?
劉方旭風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低倉位,但是這中間可能會遇到問題,如果降倉位的話,同樣也將潛在收益降低了。所以我在控制回撤上,是增加行業的廣度和配置的均衡度,同時降低個股的集中度,做到分散投資、強化組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證券之星 : 節後的調整相當劇烈,您會有壓力嗎?
劉方旭 : 肯定會有壓力,作為基金經理,產品淨值回撤後,必須不停地去思考原因,尤其是重倉股調整,你要思考你的策略要不要改變。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宏觀環境是不是確實發生了變化,如果確實發生了變化,我就需要做出調整。
證券之星 : 對於年後高位進場的基民,現在相當惆悵,有沒有什麼建議給到他們?
劉方旭 : 我認為老百姓投資基金合理的方式就是在市場調整之後,以一種長期合理的方式去定投,此外,我不建議用做股票的方式去買基金,比如快速的去補倉來攤薄成本的做法。
證券之星 : 為什麼會選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來發一年持有期的新產品?
劉方旭 : 其實投資的收益更多是來自跨週期的長期持有。今年市場震盪加大的概率較高,新產品設置一年持有期可以有效規避持有人被市場趨勢左右,進而產生追漲殺跌的行為。而相對穩定的資金規模也有助於我在投資端更好地佈局管理,以力爭獲取良好回報,提升基金投資者的投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