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深市兩板平穩合併,市值超23萬億元 李大霄:並不意味着全面註冊制很快實施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早晨,你可能在‘富安娜’或者‘夢潔家紡’的被窩中起牀,穿上‘森馬’或者‘美特斯邦威’的衣服,在安裝有‘老闆’油煙機的廚房裏用‘愛仕達’或者‘小熊電器’的產品做一份早餐……”股民@股俠彪哥近日在新浪微博撰文與中小板“道別”,細數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產品如何在這17年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4月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與中小板平穩合併。

兩板合併後的深市主板迎來首批上市企業,真愛美家、中農聯合、華亞智能3家企業上市。截至下午收盤,深證成指跌0.28%,報14083.34點,成交額3738.75億元,成交量3.07億手。

“兩板合併後,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深市主板聚焦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較快發展,做優做強發行上市,門檻保持不變。”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楊志華4月6日出席前述三家企業上市儀式時提到。

“開啓了中國股市的一個新時代,股票的估值不再是按板塊定價,而是進入按質定價的新時代。”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4月6日對時代財經稱道,要給深交所點贊。

至於有市場聲音認為,中小板、主板合併為註冊制以及T+0的推出掃清了障礙。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博士生導師趙錫軍教授4月6日對時代財經分析,“合併有利於推進註冊制。如果不合並,要在深滬兩市推行註冊制,也要為兩個市場分別做兩套改革方案,情況更為複雜。”同時,趙錫軍也指出,T+0的推出是大勢所趨,但中小板、主板合併與之沒有很直接的關聯。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平穩合併,“告別按板塊估值定價的時代”

自2004年5月27日首批八家公司登陸上市,中小板已走完接近17個春秋,正式從中國資本市場謝幕。

截至4月2日,深主板上市公司468家,總市值約10萬億元;中小板上市公司1004家,總市值13.4萬億元。兩板合併後,深市主板公司數量約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5%;深市主板總市值超過23萬億元,約佔A股市場的3成。

據證監會消息,合併的總體安排是堅持“兩個統一、四個不變”原則。“兩個統一”是指統一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四個不變”是指板塊合併後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

自4月6日起,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券類別變更為“主板A股”,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不變;原中小板“002001-004999”證券代碼區間由主板使用,深市主板A股代碼區間調整為“000001-004999”;原中小板指數、中小板綜合指數、中小板300指數等的名稱調整,而指數編制方法暫不作實質性變更,也不涉及樣本調整;交易、行情展示等前端界面不再設置中小板股票專區。

由於本次合併僅對部分業務規則、市場產品、技術系統、發行上市安排等進行適應性調整,總體上對市場運行和投資者交易的影響較小。

“深圳主板和中小板合併,主要是為了提升效率,減少交易成本,在當前背景下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業差異不大,沒必要專門分層。”銀泰證券股轉系統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4月6日對時代財經指出,創業板和科創板分別承擔起深交所和上交所支持科技創新和戰略轉型的重任,新三板承擔起支持“小特精專”的任務,這樣市場層次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瞭。

李大霄多年前就提議主板與中小板合併,今年2月6日證監會傳出主板和中小板合併在即的消息,李大霄曾對時代財經表示,太多的板塊不利於的市場運作,取消人為的障礙是眾望所歸。

合併當天,李大霄再次對時代財經稱,從此開啓了中國股市的新時代。“新時代就是按質定價,而不是按板塊定價。“

李大霄稱,“過去估值機構給股票估值會考慮在哪個板塊上市,‘這個是在中小板,只能給到XX倍市盈率’。我一直反對這種按板塊定價的邏輯,這種邏輯完全是錯誤的,應該按照公司的質地作為最終定價標準。合併之後,按板塊邏輯就不攻自破了。”

與T+0的推出沒有直接關聯

世上再無中小板,A股自此之後只剩下滬深兩大格局:滬市:主板和科創板;深市:主板和創業板。

趙錫軍指出,過去中小板一開始與主板有不同的要求和定位,但隨着市場不斷髮展,中小板和主板之間的差異幾乎很小。從發展方向來講,沒有必要去單獨設置中小板,兩者合併之後不再需要兩套交易系統和審批上市核准系統,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深市中小板和主板的合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實施註冊制掃清障礙。”趙錫軍進一步指出,“如果不合並,要在深滬兩市推行註冊制,就要為兩個市場分別做兩套改革方案,情況更為複雜。現在先合併,在進行註冊制的改革的話,只要一套方案就可以了。”

但在李大霄看來,合併之後並意味着全面註冊制就很快要實施。“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就是為了簡單化、明晰化,與國際並軌。國內的市場兩大交易所統一,跟香港市場、國際市場也是統一。合併與註冊制是在平行推進的,不存在因果關係。”

至於市場另一個大猜想——深圳主板和中小板合併是否為推行T+0作鋪墊?趙錫軍認為,T+0的推行是大勢所趨,但這次中小板和主板的合併與T+0的推出沒有很直接的關聯。

趙錫軍介紹,過去沒有推行T+0主要是考慮到資金頻繁地進出對中小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的影響較大。個人投資者與專業投資機構相比,理性相程度相對較低,對市場的判斷容易產生波動,出於考慮到這類投資者的特殊性,就變成T+0.5——即當天賣出以後可以買新股,但當天買入以後不能馬上賣出。

“過去的市場以個人散户為主投資主體,但現在機構的作用越來越大,投資者的理性程度、判斷能力都在提升,所以T+0制度引入的條件在不斷具備。”趙錫軍稱,隨着金融開放不斷深入,QFII/RQFII相繼放開,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等在不斷拓展擴大,越來越多的境外資金與投資者進入國內市場。投資者在國際市場上的其他的市場上面都是T+0,但來到國內就變成了t+0.5的格局,使得市場交易效率可能比其國際的成熟市場低一些,也導致投資者不太習慣。因此,考慮到開放市場、與國際接軌,T+0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