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提上日程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提速

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範子萌 張欣然)“推進在滬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包括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在內的中國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圈定了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的下一個目標。

  寥寥數筆,意義非凡。受訪專家認為,中國債券市場邁向統一對外開放,意味着境外投資者在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時,交易成本將顯著降低、交易效率將大幅提升,意味着擁有多層次市場體系、多樣性債券產品的中國債券市場,面臨制度、交易等層面的協同和轉變,其改革將邁入“深水區”。

  (小標題)進一步開放的必由之路

  中國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的“夢想”即將照進現實。此前,作為我國債券市場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各自分立、平行運作。

  這種分立狀態成為影響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一大障礙。受訪專家表示,兩大市場分立,帶來了部分規則與監管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更高的信息成本,增加了市場參與的複雜性。

  “在投資者類別、債券品種、結算機制等方面,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有所差異、存在割裂。”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嚴弘解釋稱,銀行間市場集中了機構投資者,債券品種相對有限,且採用中債登結算機制;交易所市場集中了公司債和資產證券化產品,但是銀行類機構不能加入,採用中證登結算機制。差異與割裂將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和公允定價,也導致兩個市場互聯互通不順暢,增加交易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更多外資增持人民幣資產,加強兩大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統一對外開放,可以消除市場進入障礙,促進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境外投資者用一個賬户,就可以在兩個市場交易。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提升了市場流動性和定價功能。”嚴弘認為,打通市場之間的隔閡將顯著提升債券市場質量。

  “境外投資者期待面對一個統一且開放的債券市場。”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表示,這將帶來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操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更靈敏地將貨幣政策的重要信號傳導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當中,是中國債市進一步開放的必由之路。

  (小標題)涉及多層面改革

  擁有多層次市場體系、多樣性債券產品的中國債券市場,邁向統一對外開放,涉及制度、交易、理念等多層面的協同與改革。

  “打通原本分立、平行交易的兩個市場,實現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在內的中國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會涉及制度層面、交易層面的改變,包括債券開户、交易、清算和結算等環節的調整,也需要多個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嚴弘説。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當前,境外投資者基於不同交易或目的需要開立多個賬户,且各賬户的資金用途受到限制。既不允許“一户多用”,也不能在不同渠道開立的多個賬户之間自由轉移頭寸,這一現狀給境外投資者的投資帶來了不便。

  劉立男表示,統一不僅僅意味着基礎設施一體化,還包含定價規則、監管規則、交易機制以及發行法則趨於一致。以債券託管結算為例,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僅需一個託管賬户和一個結算賬户,就可以沒有障礙地開展投資。

  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早有信號發出。去年7月,央行、證監會聯合發佈公告稱,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這標誌着我國債券市場在互聯互通進程上取得重大突破。

  制度層面的債市開放舉措更是密集落地。去年9月以來,包括延長交易時間與歐洲接軌、降低准入門檻、便利投資運作、擴大外資投資範圍等便利措施相繼出台,境外投資者加速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74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5%。

  (小標題)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仍待挖掘

  隨着債券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境外投資需求仍將進一步釋放。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發布報告稱,雖然流入中國債券市場的資金持續增加,但相對於中國的GDP和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來説,規模仍然很小。

  該協會估計,如果未來10年全球人民幣儲備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從1.8%上升到3%,每年流向人民幣債券市場的資金將持續超過4000億美元。

  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儘管中國債券市場發展成績顯著,但仍缺乏足夠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境外投資者對於中國債券的投資結構不夠均衡、缺乏足夠的風險對沖工具等。

  從投資結構看,當前,境外投資者集中投資於國債與政策性銀行債,信用債券市場是待發掘的“藍海”。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機構的主要託管券種是國債,託管量為2.13萬億元,佔比57%;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債,託管量為1.03萬億元,佔比27.5%。

  業內人士認為,應從基礎設施、信用評級以及市場主體披露規則等方面加以改進,推動中國債券市場開放步入縱深。

  劉立男表示,允許境外投資者進一步參與我國信用債市場,基礎設施方面,應逐步整合多渠道,統一規則。當前,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市的渠道相對分散,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債券通以及向銀行間市場直接投資等方式。

  要進一步推動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信用債券市場,還需要中國信用評級行業進一步改善業務模式,使得評級信息更有公信力。

  花旗中國證券服務業務主管蔡美智表示,參與中國信用債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債券信用評級,他們希望由國際性的評級機構來評定。此外,債券違約問題也為他們所關注,例如如何處置違約,如何交易垃圾債等。

  “信用評級的規則和標準需要達成市場共識,增強可信度和透明度。”劉立男認為,對於公司及企業主體,還應當強化其信息披露規則,並對海外投資者與境內投資者提供及時且同步的信息披露。

  在中國債券市場日趨開放的過程中,境外投資者還有許多期待。劉立男表示,希望可以逐漸放開交易所市場對銀行在參與債券期貨方面的限制,進一步考慮到海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信用資產的需求,同時提供更多工具以幫助境外投資者靈活管理信用風險、外匯風險等。(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6 字。

轉載請註明: 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提上日程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提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