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羅逸姝)2021年,新股發行依然密集。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IPO數量已經達到208家,超出2018年、2019年全年水平,也超過了2020年IPO數量的一半,預計年末有望達到新高。《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隨着新股供給不斷增長,打新收益內部分化加劇,部分新股上市數日便出現破發。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着A股市場在IPO融資階段的有效性正大幅提升,市場導向在新股價格形成機制中的作用日漸突出。
打新收益分化明顯
6月7日,呈和科技、無錫振華、邁拓股份、崧盛股份四家公司上市。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IPO數量已達到208家,募集資金1601.59億元。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全年IPO數量則分別為105家、203家和396家,今年以來IPO數量已超越了2018、2019年全年,也超過了2020年IPO數量的一半,可以預計,今年年末IPO數量有望達到近四年來的新高。
隨着A股市場新股供給的不斷增長,打新收益出現明顯分化。截至6月7日收盤,5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東鵬飲料迎來第8個漲停板。與此同時,不少新股上市數日後卻慘遭“破發”。同花順數據顯示,按照復權後的價格計算,截至7日收盤,已有包括尤安設計、深圳瑞捷等在內的8家新上市公司破發,此外,達瑞電子、奧雅設計當日收盤價距離發行價格漲幅不足2%,也存在破發風險。
從上市新股的整體表現來看,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上市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為160.77%。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科創板以及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這些個股打新收益的分化更為明顯。今年以來共有142只個股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其中首日漲幅超過200%的有61只,最高的為創業板上市的中金輻照,首日漲幅達920.59%,與此同時,也有39只個股上市首日漲幅低於100%,最低的為尤安設計,首日漲幅僅為7.67%。
“影響新股市場表現的因素較多。第一是自身基本面因素,包括成長性以及行業地位等;第二是整體估值情況,註冊制下‘23倍市盈率’的門檻被打破,如果前期發行價制定過高,上市後股價的上漲空間就比較有限;第三,新股發行表現也與二級市場整體流動性關係密切。”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整體比較平穩,新股發行節奏快、數量多,可選擇的空間也比較豐富,這種情況下資金便會有所選擇,呈現出結構性的特點,這也是註冊制市場化的自然表現。
A股市場價值導向機制日益突出
業內人士指出,打新收益的內部分化,以及新股破發的頻繁出現,其實是市場日趨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意味着在IPO融資階段,整個市場的有效性正大幅提高。
“過去是‘新股不敗’,現在是‘分化明顯’。”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將這一現象的出現概括為三個層面:第一,過去新股數量較少,市場‘熱炒新股’風氣盛行,但如今新股稀缺性卻大大減弱;第二,投資者越來越重視新股本身的質量,而非‘熱捧’每一隻新股;第三,客觀上講,當前新股發行價格體系下,絕大多數新股屬於高價發行狀態,市盈率較高,從而壓制了二級市場後續上升空間,甚至導致了上市後的破發。
“但新股出現破發也並非壞事。”桂浩明進一步指出,破發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市場的選擇,強化了市場在新股發行及新股價格形成機制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對於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一方面,能夠讓市場避免盲目擴容;另一方面,也會促使上市公司專注自身業績,業績較差的公司即便上市也很難獲得市場認可。”
付立春也表示,打新收益的內部分化是A股市場和註冊制日趨成熟的重要表現。“對於投資者而言,打新不是無腦‘撞大運’,而是要對公司整體的核心價值進行分析,從而估計其發行價與公司價值之間的差距,作出適當的投資選擇。”他指出,上市公司也要對自身核心競爭力以及業務基本面進行合計估值,在定價時更加理性,防止出現破發這種不利於二級市場後續發展的情況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近年來打新收益的整體下降,新股市場定價也更為審慎。據同花順統計,2021年IPO發行市盈率為30.45,相比2020年的41.27以及2019年的34.23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在付立春看來,部分優質企業在發行定價時也不用過於保守。無論是新股破發,還是新股連續漲停乃至大幅翻倍,兩種極端情況實際都表明市場在新股定價方面還存在進一步成熟的空間,新股定價應當更趨理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