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小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廣州善育新機、勇開新局,充分發揮了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今年二季度,廣州實現三大產業全面轉為正增長,其中優化營商環境更好穩保市場主體、堅持創新驅動優化資源配置、着力激發老城市新活力,是廣州抗禦危機、應對變局的突出經驗。
廣州圍繞保企業等市場經營主體,在出台實施“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等政策措施的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地方立法。目前企業開辦已實現全流程一個環節、最快半天辦結;市級政務服務項目99.95%實現“最多跑一次”,90.9%實現“零跑動”;今年3月27日,廣州還上線了面向企業和羣眾的移動政務服務平台——“穗好辦”App,並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一網、一窗、一端口”高效政務服務體系。優質的營商環境和便民措施帶來企業開辦的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廣州新增市場主體中,企業主體達到138.64萬户,同比增長20.16%;製造業民間投資從一季度負增長轉為上半年同比增長9.6%;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數額與實際使用外資額也保持了增長,這些都為廣州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帶動就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是第一動力。廣州以科技創新及業態創新,為經濟發展輸入新動能。主要表現為:一是積極推進科研平台建設,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並在廣州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等加緊落實一大批研發機構與項目佈局;二是大力支持高技術企業落地入庫和實施已有高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工程,支持本市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在抗疫科研、參與北斗導航芯片研發、支持珠峯高程測量等重大科技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三是在推進5G、產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基建”項目的進程中,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新業態方面展示電商外貿的良好發展勢頭,在國際首創“網上廣交會”等新形式。
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新出彩。廣州正在加快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廣州港上半年已實現貨物吞吐量正增長,同時新增國際班輪航線12條;廣州白雲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超過230個航點,擁有航線300條以上,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也在今年如期開啓;廣州市內與聯結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東各地的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在加速推進。在文化與商旅等服務業發展上,廣州把歷史文化積澱豐厚的老城市優勢,與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促進創新創意文化的新活力結合起來,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推進“文化+”的發展模式,以文化帶動經濟活力,並讓廣州傳統夜經濟以集商貿、文化和旅遊休閒為一體的面貌加以提升。廣州正以其不懈的優勢創新,吸引着海內外人才、技術、企業和投資,向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化大都市加快進發。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0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