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榜世界500強逾十年,看節奏大師馬明哲演繹平安進行曲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上世紀80年代,深圳蛇口的一些外資企業在為員工購買保險時遇上了大難題——海外發展百年的商業保險在中國選擇極為有限,這讓當時的主管部門頭疼不已。
1986年,曾辦過保險的招商局召開“仁濟和保險公司”百年紀念會。會上,一位青澀的年輕人充滿自信地建言:“我們能不能像100年前招商局辦保險一樣,讓工業區重操舊業呢?”
這位年輕人叫馬明哲。整整兩年,突破重重關卡,他在蛇口的一間小平房裏創立了一家不起眼的保險公司。
當時的馬明哲怎麼也不會想到,在關鍵歷史時點打破常規的一個創意,會誕生一家萬億公司。
2020年,他培養的創業型高管依舊如同當年一樣敢於創新,那間小公司如今變為超級巨人,乘風破浪。
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佈,平安位列榜單第21位,位居國內金融企業第一位,全球金融企業第二位。這是自2010年首次上榜以來的最好排名。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上榜企業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若加上台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世界500強。
“國運即商運......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毫無疑問,沉睡百餘年的東方雄獅已經甦醒,並且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
順應時代大潮,自2018年,平安開啓了第四次重大戰略變革,向“科技賦能生態”全面進擊。平安生於改革浪潮之中,與數字浪潮共舞,與時代共振,疊浪前行。
潮頭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平安連續第11年上榜,位列榜單第21位,較上年提升8位,位居全球金融業第二位,並繼續穩坐中國非國有企業頭把交椅。
此時的平安,已是萬億級巨輪。財報顯示,2019年,中國平安營收達到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利潤達到1494億元,同比大增39.1%,歸母營運利潤為1329.55億元,同比增長18.1%。
而在10年前,平安還與國際巨頭們相差甚遠。那一年,平安以1370.51億元的營收與192.19億元淨利潤,首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位列榜單第383位。
從評價標準來看,《財富》世界500強主要考察的是企業營收、利潤、股東權益、資產等指標。根據財報,平安近五年的營收與利潤均呈現強勁增長的態勢。五年間,平安營收規模增長了88.71%,淨利潤更是大幅增長175.65%。
而如果將時間線回溯到1988年,32年間,平安營收規模則增長了23.4萬倍。
即便在今年疫情期間,平安仍逆勢增長。平安2020Q1財報顯示,平安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營運利潤達到359.14億元,同比增長5.3%。
或許讀者有疑問的是,為何此處的衡量平安業績的指標變成了營運利潤,而非營收與淨利潤。這是因為目前資本市場普遍認為,營運利潤更能清晰客觀地展現出一家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基本面。
而實際上,平安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其版圖早已不侷限於保險業務。以宏觀視角來看,目前用“全生態科技賦能金融”來定義平安或許會更為準確。因此,若再加入平安銀行、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三家已上市公司,以及平安科技板塊的價值,平安系總市值將超過2萬億元。
為何平安能在改革浪潮中脱穎而出,穩穩站立潮頭?
放眼世界500強榜單,我們或許能找到一部分答案。榜單顯示,深圳共有8家企業上榜,已經是中國第二大世界500強企業聚集地。
而在1978年時,深圳還是偏居一隅的小漁村。四十年間,世界級巨頭們在深圳這一改革沃土上羣像崛起,相互借鑑與競爭,迭代向前。
如今,“改革先鋒”深圳正承接全球科技東風,繼續敢為天下先。政府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匯聚於此,海內外資本紛紛湧入這一熱土,在這裏發酵,並孕育出了中國最先進的科技之城,世界級科技企業在此崛起。
從今年的500強榜單上看,深圳的華為、騰訊兩家互聯網科技巨頭繼續上榜。深企三大科技巨頭“HAT”的創新標籤正日益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深圳的沃土培養出了馬明哲、任正非、馬化騰等世界級的靈魂企業領袖。
美國第74任財政部長、高盛集團前董事長兼CEO 亨利·保爾森:「Peter是我專業生涯中曾有幸合作且令我敬慕的一位傑出企業家。他從一無所有創建了平安,併成功地將其建成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之一。平安的成長故事是一個不斷創新、堅韌不撥和展現超羣領導力的壯舉,也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縮影。」
蝶變
科技正成為平安脱胎換骨、變革重生的強大推動力。
2016年,平安首次躋身《財富》全球前50強,名列第41位,較2015年上升了55位,這是平安在該榜單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年。這背後正是源於平安科技板塊的全面爆發。
如今,平安已成長為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綜合型金融巨頭。
但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的是,平安也已經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綜合科技巨頭。
從外部組織架構來看,平安集團旗下已有三家科技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截至8月10日,金融壹賬通市值約為518.58億元,汽車之家市值約為695.2億元,平安好醫生市值約為1258.6億元。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平安好醫生股價已實現225%的漲幅,市值從400億飆升至1200億元。金融壹賬通的股價也已實現翻倍,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報中,更是以毛利潤同比增長93.4%的亮眼數據給市場再添信心。
而從內部來看,平安孵化科技獨角獸也已逐漸長成參天大樹。根據最新資料,陸金所估值為2700億元,平安醫保科技估值約為613億元。
除此之外,平安目前還涉足了AI、區塊鏈、雲計算、教育等領域。2019年財報顯示,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同比增長27.1%至821.09億元;截至2019年底,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達691億美元。
當我們回望平安發展的三十二年,能夠發現,平安目前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正在進行的“全生態科技賦能金融”戰略變革,幾乎都離不開其創始人馬明哲的獨特戰略眼光。
匯豐控股集團主席杜嘉祺曾評價道:“Peter及其團隊以對科技的前瞻思想和深刻洞察,帶領平安反向進軍科技界,科技賦能金融、生態賦能金融,成果有目共睹,走出了與國際大型金融集團不同的道路。平安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努力和收穫,讓人相信,這家公司的持續蜕變之路不會停息,生命力無遠弗屆。”
早在2018年平安中期的業績發佈會上,馬明哲就曾提出,平安的中長期戰略應分為三步驟: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
現在來看,這三步驟正好對應着時代背景下PC端轉型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轉型智能互聯網這兩次科技浪潮。同樣,也對應着平安的第三、第四次戰略轉型。
時間回溯到2008年。那一年,蘋果手機的推出標誌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馬明哲率先嗅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力量:“互聯網浪潮下,金融產業是Change Or Die。”同年,平安對標互聯網巨頭設立了平安科技子公司,全面進擊科技領域。
在與科技巨頭騰訊、阿里競賽中,平安採用靈活的賽馬機制,很早就推出技術中台,幾百個APP同時實驗創業。2013年,平安科技板塊開始爆發,眾安保險、平安好車、平安雲計算在當年成立;2014年,陸金所、平安壹錢包、平安好醫生、平安好房、前海徵信相繼成立;2015年平安壹賬通成立;2016年平安醫保科技成立。
其實少有人注意到,在真正地提出科技賦能金融之前,平安做了什麼。在90年代,平安就上線了第一套辦公自動化系統;2006年,全國後援管理中心項目正式投入使用,一個以客户為中心、一站式、標準化、國際化的服務平台呼之欲出。兩年後,子公司平安科技正式成立。只是在綜合金融巨頭的光環下,早已進行的科技鋪墊,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視野拉回到2017年,谷歌旗下的阿法狗出人意料的以4:1戰勝“棋王”李世石,這意味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即將到來。
大潮之下,平安也迅速加碼AI、區塊鏈、雲計算領域,平安科技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金融壹帳通旗下Gamma Lab AI研究院成立,平安好醫生上線“AI醫生”功能......
如今,平安已經完成了金融產業的科技化改造,即科技賦能金融階段;已創造了一大批科技獨角獸,即科技賦能生態階段。
平安正向全生態賦能金融階段進發。
螺旋
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首次推出,25年間,《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的中國企業不斷更替流轉,鮮有一家企業能保持常青。
但平安似乎是一個例外。從2010年至今,平安已連續11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並每年都保持前進的步伐。
平安螺旋式前進的背後,源於自身所擁有的堅實、寬闊的護城河。
2016年,時任平安首席財務官的姚波提出了對平安集團的全新估值模式:平安利潤=客户數量×每位客户的利潤。而截至今年8月初,平安已擁有近2億金融用户、5.6億互聯網用户,以及全球最多的健康醫療用户。
此外,平安的生態版圖已覆蓋了金融理財、保險、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多個場景。用户只需進入其中一個場景,就能在內部實現全流程交易、服務閉環,這無疑將極大地提升用户粘性。
更為重要的是,平安的金融基因天然能帶給用户專業與信任感,其最大特點在於用户生命週期的長度和客户行為的強有效性,以及隨着年齡增長用户價值的非線性提升。
這都意味着將各項業務估值相加的傳統方法,已難以計算平安所藴含的內在價值。
從組織與人才方面來看,平安已成為了國內外頂尖人才的聚集地。數據顯示,平安的高管團隊中,外籍人士佔比超過60%,碩士、博士學歷的高管佔比超過80%。
傑克·韋爾奇曾在《大道至簡》中寫道,“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遠比開發一項新戰略更重要。這一宗旨適用於任何企業。”
馬明哲也曾直言:“平安偉大的事業,找全球最優秀的人。”為此,馬明哲曾數次三顧茅廬,邀請陳心穎等外企精英加盟平安。
陳心穎深得馬明哲的用人真傳,在掌舵平安科技板塊後,她不斷招募國內外科研人才。至今,平安已經打造了一支包括9.9萬名科技人員,2.9萬研發人員和1千多名頂尖科學家在內的科研大軍。
2018年,馬明哲革新了平安的組織架構,引入並增設“聯席CEO+職能執行官”管理模式。7月1日,馬明哲正式卸任平安CEO的職務,姚波與謝永林、陳心穎共同擔任聯席CEO,分別主管戰略與財務、金融、科技三大業務。
而從科技層面來看,平安目前已實現了科技對傳統保險業務的賦能與改造。2019年,科技板塊營收達到320.5億元。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平安在科技領域的長期投入。過去十年中,平安平均每年在科技板塊的投入規模超過百億元。根據規劃,在未來十年中,平安還將在科技研發領域投入上千億元。
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顯示,中國平安以1604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一。
而在榜單前十名中,中國平安旗下公司佔據5席,金融壹賬通更是以363項專利申請位列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第一位。
可以預見,科技業務的爆發勢必將推動平安的前進,並反哺平安的金融主業。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螺旋式前進的過程。
基因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所有的軌跡,都掩藏在每一次浪潮中末微的改變與驚心動魄的跳躍。32年前,馬明哲在偏居一隅的蛇口創建了平安。
第一年,平安營業收入只有500萬元。而到2019年,平安營業收入已達到1.17萬億元。32年來,平安營業收入增長了23.4萬倍,呈現指數級增長。
一家普通的企業,只要抓住一次科技變革浪潮,就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站在浪潮之巔,卻往往又會與下一波浪潮失之交臂而衰落,甚至消失。
為何普通企業難以在下一個領域、下一波浪潮獲得成功,這裏面藏着企業的基因和密碼。
當一家企業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後,它的文化、模式、定位與市場匹配,它的內在因素植入這家企業,成為這家企業的基因,但是它往往因為此前的成功而錯失下一次變革浪潮。
平安的基因與眾不同。
32年間,歷經數次變革浪潮,從學習人壽保險公司到綜合金融夢,從綜合金融集團到探索「生態+金融」,平安每一次佈局都先人一步。
平安置身科技浪潮之間,卡位時代,總能先知、先覺、先行。
這種自上而下的戰略驅動,源於自下而上的客户為先文化。金融是一門古老的生意,平安的所有產品和服務,都以客户為出發點。
平安心懷客户,解決其他企業無法解決的社會痛點問題,才進入金融、醫療、汽車、教育、地產、智慧城市等無數商業場景,積累海量高價值的數據,並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
踏浪前行,時代問題總是撲面而來。“後疫情”時代之下,中國正加速科技化轉型。
2019年,政府將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定調:“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基建浪潮的核心內容。
而風陵渡口,平安的歷史延續早已埋下。
2017年底,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作了一份題為《新時代 新起點 新徵程》的報告,指出「如果説過去30年,平安打造的國際領先綜合金融集團這個孤品是‘河東’。那麼,站在新起點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
在過去三十年,平安是金融鉅子,在未來三十年,平安是科技巨人。平安從河東走向河西,不是從一條河跨越到另一條河,背後的基因是解決難題,服務社會,創造價值。
一家企業很難一直處於浪潮之巔,但若能做解決社會難題,服務社會,用科技持續變革,創造價值,那麼它一定可以成為時代的企業,就像平安那樣踏浪而行。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