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順應潮流擴大開放 抓住機遇再創輝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實施開放政策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必然結果。未來,中國也會抓住機遇,多措並舉,進一步擴大開放,這是增強其全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開放國內市場、引進外資,對中國這40多年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先進科技。大批的學生、科學家和技術專家也得以走出國門,進行學習和交流。中國還通過加入國際組織參與全球事務,比如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誌着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
當前,中國正在見證一個世紀以來全球格局的最大變革。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給經濟全球化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中國必將面臨一個更加複雜、嚴峻、多變的外部環境,挑戰與機遇共存。應對這種局勢,中國必須進一步敞開大門,維護開放的世界經濟,從而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促進全面深入的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並營造穩定和良好的全球環境。
中國擁有14億人口,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大約是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中國需要在擴大內需、培育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打入全球市場、利用好全球資源,以發揮其生產潛力,並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就是説,未來中國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這是其在以下多個領域增強全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第一,中國將不斷提高其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儘管過去40多年裏中國在科技上取得重大進步,並在一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中國應該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來加強自主研發能力。
第二,中國將吸引更多創新型人才。中國需要在推動教育和科研發展的同時吸引全球人才,以壯大自己的人才庫;鼓勵外企在華設立研究機構,並通過為外國專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來改善人才引進系統。
第三,通過改善營商環境,中國將吸引更多外資,並防止外企撤出。中國應縮短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有序開放服務業,鼓勵外國投資者參與研發,並批准外企參加重大科技項目。中國應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外企加大在華生產和投資,將有助於推動中國GDP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加強中國的薄弱環節、鞏固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第四,中國將促進改革並創建充滿活力和競爭的市場機制。比如,中國對發展和完善金融市場的需求推動其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放寬限制將吸引更多的全球金融機構,這將促進國內市場的競爭,更高水平的競爭有助於增強各方的競爭力。中國只有通過參與全球競爭,才能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激烈的競爭將幫助中國確定需要改革的領域,改善其市場監管並優化資源分配。
第五,中國將優化外資管理和服務體系,從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國跨國公司。中國企業需要走向全球,以吸收利用更多資源來發展壯大。
第六,中國將改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增強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中國將通過實施和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舉措來應對反全球化趨勢、維護多邊主義並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總而言之,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編譯:嚴玉潔 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