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間接投資的基民,也賺到錢了嗎?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鋅刻度,作者丨陳鄧新,編輯丨黎炫岐

第三季度開局,A股就洋溢着“亢奮”的氣氛,雖然對是否為“牛市”尚存爭議,但不妨礙討論股票的人羣越來越廣泛。

這其中,既有直接投資的股民,也有奉行間接投資的基民。

所謂間接投資,即是將專業的事交予專業的人去做,請基金經理幫忙投資,從而儘可能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勝算。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的公募基金行業已服務超6億投資人,相當於每兩個國人中就存在一名間接投資者,而同年A股投資者為1.19億人。

此背景下,鋅刻度採訪了5名間接投資者與1名私募人士:有對A股一知半解的,卻渴望分享牛市盛宴的萌新;也有長期定投被套,一朝解套就跑的老人;有的人投資中概股基金,有的人投資科創板基金,紛紛抓住市場主線;而把基金當股票短炒,反而在放大虧損……

“一漲覺得買少了,一跌覺得買多了”

“大家都叫我追漲小能手。”吳盛強坐在辦公室咖啡間一臉無奈地向鋅刻度自嘲。

現年36歲的吳盛強,是西南某重鎮城市的一名新媒體從業者,平時幾乎不怎麼理財:“2018年買了房,每個月要還四五千元的房貸,還要養車、養娃兒,哪裏有啥子錢投資喲。”

身處媒體行業,吳盛強的同事們較早就嗅到A股行情躍躍欲試的氣息,膽大的直接入場買了股票,膽小的則進行間接投資。

“他們真的賺到錢了,這才幾天,就賺了一個多月的工資。”眼見為實之下,吳盛強動起了“小金庫”的心思,不過由於對A股一知半解不敢直接投資,“跟着同事買了股票基金,也算是坐上同一條船。”

吳盛強很快嚐到了甜頭,投了一萬元,第一次就賺了二三天百元。

此後,吳盛強不斷加大投入,上班時老是牽掛着基金:“一漲就覺得買少了,一跌就覺得買多了。”

2020年7月16日A股暴跌,吳盛強心中無比恐慌,其內心並未做好虧損的準備:“別個是獲利回吐,我就直接開始虧錢了,説好的大牛市呢?”

吳盛強選擇入場,而白潤雨選擇離場。

定居深圳福田區彩田村的白潤雨,平時工作繁忙加班為常態,2015年4月跟着前男友一起殺入股市,幾乎買在牛市頂峯。

深套之後,迷茫的白潤雨在朋友圈看到巴菲特的名言“通過定期投資於指數基金,那些門外漢投資者都可以獲得超過多數專業投資大師的業績”,此後入了定投的坑。

然而指數與指數之間的差別,比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還大。白潤雨買的是上證50指數基金,而不是創業板50指數基金。

結果前者吃癟,後者吃肉。

“一回本就賣了,再也不玩了。”白潤雨對定投失去了信心。

對之後的打算,白潤雨表示將跟隨一位熟悉股市的大學同學操作:“同學告訴我,牛市仍然在,現在下車是韭菜。”

大學同學給白潤雨分享的炒股心得

其實,吳盛強、白潤雨這羣人對A股、對基金的瞭解都不深,衝動之下盲目投資在無形之中為將來可能出現的虧損埋下了隱患。

“我不能成為贏家,就要站在贏家這一邊”

有對投資一知半解的,自然也有對投資理解深刻的。

畢業於四川大學的廖壑,作為一名資深碼農,對互聯網公司頗為較熟悉:“早些年直接買中概股,可中概股的交易時間跟我的作息時間是相反的,一兩天還好,長期熬夜身體就跟不上,乾脆就買了中概股基金。”

廖壑持有的中概股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廖壑所買的基金前十大持倉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點評、京東、百度、好未來、網易、拼多多、攜程與唯品會,合計佔比高達91.74%。

“騰訊與阿里巴巴合計佔比就超過60%,有AT當壓艙石,睡着了也放心。”廖壑對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信心十足,“我算是想明白了,投資只有輸家與贏家之分,如若我不能成為贏家,就要站在贏家這一邊。”

廖壑於2018年贖回絕大部分基金,用這筆錢在老家成都全款買了一套房,為其兒子後面讀書提前做了打算:“如果沒有買房,今年就賺慘了。”

最近A股的異樣,廖壑似乎並不為所動。

“不敢買A股的互聯網股,太貴了。”廖壑對鋅刻度坦承,“騰訊、阿里巴巴難道不香嗎?再説了中概股基金比A股牛多了,我也不算踏空。”

與廖壑不同,張玲玲買的是科創板基金。

張玲玲為青島某中學的教師,工作之餘也執掌家裏的財政大權,在理財一道上偏保守:“以前一部分放在餘額寶中,一部分存的定期。”

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玲玲從某學生家長那裏得知科創板基金即將發行,“放心買,虧了算我的”,該家長從事金融領域的工作,處於信任張玲玲決定試水。

“當初心裏還是不踏實,就打算買一萬元。”張玲玲如今對那一幕依然記憶猶新,“還怕買多了,結果搶都搶不到,最後只買了800多份,一度懷疑是不是哪裏弄錯了,該不是會一個假基金吧。”

張玲玲持有的科創板基金

後來,張玲玲才知道,越是火爆的基金比例配售額度就越低,跟新股中籤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個是人人有份,但大家一起喝清湯,另外一個是少部分人有份,卻可以一起分肉吃。”

至此,張玲玲開啓了螞蟻搬家,逐步將閒錢投入基金與股市。

像張玲玲這樣的不在少數,支付寶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平台上基金申購金額同比去年增長超5倍,新基民同比增長1倍多。

而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2020年以來新基金成立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且發行份額超過1萬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發行量在衝刺8000億份;更為重要的是,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份額在下降,2020年6月份債券型基金總份額環比下降6.8%,貨幣型基金總份額環比下降約為10%。

儘管有高人指點,張玲玲對買股票還是頗為謹慎:“看到百元股、高價股心慌,根本下不來手,明明知道它們可能更安全。”

但買基金就沒有這個心理負擔,於是張玲玲後期買了重倉白酒、科技的基金:“買了20萬元,沒有想大富大貴,就想後面賺了換個車、換個包。”

不過,這三四日股市暴跌,張玲玲的基金也慘遭重錘。

一名A股職業投資者告訴鋅刻度:基金淨值一般為每份數元,這個頗低的數字會營造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倘若高價股或者高彈性股票回調,重倉此類股票的基金一樣要挨刀,譬如2020年7月16日,上證跌4.5%,深成指跌5.37%,創業板指跌5.93%,但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基金就跌了8.69%。

如今,張玲玲對間接投資也有了新的認知。

“我就是那種不割就會膨脹的韭菜”

與張玲玲一樣,黎歐既是直接投資者也是間接投資者,不過他的境遇就更為悽慘了。

“結婚之前就發誓再也不碰股票了。”黎歐的妻子一直認為股市是騙人的,“沒有忍住,又衝進去,呵呵!”

作為一名急性子,黎歐炒股向來是快進快出,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上週又買了部分基金:“起初想的是動靜結合、長短互補,結果都被我玩成了追漲殺跌的短線。”

由於對規則不瞭解,黎歐短線炒基金吃了大虧,以為C類不受手續費,卻不知道持有不滿7天要收1.5%的手續費,比買A類的手續費還高。

相比手續費,在本週“驚魂”的走勢之下,黎歐遭受股票與基金的雙重打擊:“股票吃了4個跌停板,基金虧了11.79%,果然我就是那種不割就會自我膨脹的韭菜。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基金適合長期持有,然而許多投資者買着買着就變味了,變成快進快出的短線炒基,究其原因為追漲殺跌恰好符合趨吉避凶的人之本性,但短期市場難以預測,可偏偏投資者自認為可行,其實他們不是預測而是預感擺了。”

該私募人士進一步指出,只要各路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進程不被打斷,2020年下半年的行情就仍然值得期待,投資者可留意低估值品種的補漲機會,但也要注意市場過熱帶來的監管風險、泡沫風險與外部輸入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看,間接投資者心態要放平和,懷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念頭,苦練投資內功,才能坦然面對市場波動。

畢竟,投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較量。(應受訪者要求,吳盛強、白潤雨、廖壑、張玲玲與黎歐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