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來了嗎?如何踏準節奏?
近日來,A股連續多日放量大漲,引發市場強烈關注。
7月6日,A股多項指數創下紀錄,其中,上證指數3332.88點,漲幅5.71%,創5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兩市成交額突破1.56萬億元,創5年新高;滬深兩市股票總市值報77.9萬億元,超越2015年牛市巔峯期。
牛市的呼聲越來越高。事實上,今年以來A股三大股指漲幅均超20%,因此被認定進入了技術性牛市。不僅如此,“結構性牛市”“全面牛市”啓動的觀點充斥市場,審慎的聲音則明顯式微。
在今年疫情的衝擊下,股市為何暴漲?這輪行情能持續多久?對投資者而言,存在怎樣的風險和機會?南方日報採訪了多位市場專業人士。
專家鑑市:長牛?慢牛?結構牛市?全面牛市?
7月6日是週一,A股開市氣勢如虹,短短几分鐘,上證指數便快速突破了3200點整數關口;下午繼續拉昇至3300大關。這意味着,大盤僅用了4天時間便連創四大整數關口。
市場情緒高漲,兩市成交額突破1.56萬億元,創5年新高,其中,北向資金大舉買入。7月6日,滬港通、深港通北向資金淨流入超170億元,近三日淨買入均超百億元,累計淨買入額近440億。在行業方面,銀行、非銀金融、地產、煤炭、有色、建築領漲,平均漲幅超6%,所有中信一級行業均錄得上漲。
直接受益的券商板塊持續爆發。7月6日,中泰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光大證券、浙商證券、申萬宏源等券商股批量漲停,參股券商的概念股華資實業、越秀金控也漲停。券商指數接近漲停。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作為股市行情的風向標,券商的逼空式上漲宣佈了“全面牛市”信號。“今天開盤僅34分鐘滬深兩市的成交量就突破了6000億,全天成交量創5年新高。連續第3天突破10000億的日成交量,説明投資者正在入市。”
在本期289財經課堂上,楊德龍用“全面牛市”來形容當前市場;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康崇利則用“長牛”來形容。康崇利説上半年牛市聲音不多,突破3000點後,聲音越來越大。在他看來,目前是“長牛”走勢,而不是“快牛”走勢,未來還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則認為,整體來看,A股屬於結構性牛市行情。他認為,海外疫情還在蔓延,對全球經濟持續修復構成最大不確定性,即使國內經濟有韌性,但預計復甦力度仍整體偏弱,A股基本面“地基”不夠牢。至於目前的增長,則與經濟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有關。
揭秘真相:流動性充沛、增量資金是幕後推手
為何在疫情的衝擊下,實體經濟受到影響,A股卻走向技術性牛市?
“歷史上任何一輪牛市,背後都由流動性驅動,這一輪牛市的主要推手也是流動性。”康崇利指出。不論對本輪行情暴漲下“結構性牛市”抑或“全面牛市”的判斷,專家們都認為,流動性是關鍵因素。
楊德龍也分析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低利率、寬流動性的政策環境保持了較充裕的市場流動性,甚至出現了過剩,這是股市走強的基礎,在低利率的環境之下更容易產生牛市。
不僅是國內,海外央行持續釋放的流動性,也為A股“加了一把火”。“海外大量流動性持續迴流到疫情防控比較好的新興市場,中國的疫情防控成果有目共睹,這讓國內的資本市場受益明顯。”招商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姚爽指出。
康崇利也認為,國內資本市場受益明顯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A股處於世界資本市場的窪地,因此資金自然而然流入A股。
與此同時,在賺錢效應的催化下,居民儲蓄大轉移,成為股市的主力。姚爽指出,餘額寶等傳統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行以及剛性兑付被逐步打破,讓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類轉移的趨勢明顯。
楊德龍則認為,在房住不炒的調控政策下,無法進入樓市的居民儲蓄需要尋找新的出口,對中國居民來説,最主要的投資通道就是股市。“居民儲蓄‘搬家’這也是今年上半年不斷出現爆款基金的原因,大量居民儲蓄蜂擁入市,對A股市場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本期做客《289財經課堂》的2位嘉賓均指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上漲是實體經濟在疫情後期進入修復階段的提前反映,對於經濟的未來走向表達了樂觀的看法,GDP在三、四季度出現明顯反彈。
操作建議:機會與風險並存,謹慎加槓桿
面對市場的火熱行情,更多投資者關心的是A股後市走向如何?A股是否已處於牛市初期?現在“上車”的風險有多大?關於上述問題,機構投資者仍存在一定分歧。
一些機構投資者對後市頗為看好,甚至有觀點認為A股“慢牛”可期。海富通基金公募權益投資總監周雪軍就表示,當前各項經濟數據趨向修復,這將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提升,長期看A股慢牛可期。“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的衝擊是一次外生衝擊,未來半年至1年經濟及各行業不斷修復、走向正常是相對確定的,進而將帶動市場走向慢牛行情。”
無獨有偶,中山證券研究所所長李湛也表示,2020年A股“下半場”為“風雨之後見彩虹”,後市將逐步轉向“戰略性樂觀”。
康崇利説,7月份是一個好的操作窗口,但是後期上行空間比較有限。指數出現跳空後,很大可能走勢是突破,持續和衰竭三部曲,所以今天長陽之後,可能就面臨一定盤整的阻力,他用2014—2015年的牛市來類比本輪牛市,認為兩者有較多的相似之處。他認為,普通投資者可以在科創板、創業板核心資產等科技股找到較大的增長空間。
國泰證券則直接對點位進行了預測。其認為,本輪行情為“估值修復”,其本質是無風險利率下行,動力則是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降低,“這進一強化了資金追逐資產的現象”,其對後市股指也進行了預測:“突破3300點,靜待3500點”。
在“估值修復”行情中,上投摩根基金基金經理李德輝建議適當關注大金融中的房地產,以及景氣改善的可選消費板塊。“整體建議聚焦對‘六穩’政策敏感度高、業績確定性強的品種,如新基建領域。”
楊德龍則強調,遠離低價股、績差股,未來一兩元的低價股的退市的可能性較大,他建議投資者的配置比例可以是50%消費+30%+20%,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才能把握機會。
部分機構認為,未來或將出現板塊交替上漲的局面。“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大概率會看到市場風格的再平衡,即低估值板塊短期補漲的基礎上,低估值板塊和前期強勢板塊可能會在三季度出現交替上漲。”匯豐晉信基金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表示,如果四季度全球經濟能夠迴歸正常,市場風格可能會進一步切換至順週期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觀點認為投資者須謹慎佈局後市。例如,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就提示投資者留意自我控制風險,“在短期博弈過程中儘量不要加槓桿,投資時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