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字新基建沙龍——新基建元年:人工智能正在扮演核心支撐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上週,戈壁創投聯合36氪舉辦的“Gobi Insights · 2020年數字新基建系列沙龍” 第一期 AI 專場在36氪“未來直播間”拉開帷幕,戈壁創投合夥人胡唐駿與AI領域的優秀項目CEO們一同參與並討論了多個AI領域熱門話題。

上週,戈壁創投聯合36氪舉辦的“Gobi Insights · 2020年數字新基建系列沙龍” 第一期 AI 專場在36氪“未來直播間”拉開帷幕,戈壁創投合夥人胡唐駿與AI領域的優秀項目CEO們一同參與並討論了多個AI領域熱門話題。

他們分別是:趨動科技CEO王鯤博士;聰圖CEO何永先生;AutoX 創始人、CEO肖健雄先生;雲智慧創始人兼CEO殷晉先生;普強公司CEO何國濤先生。

在(上)篇的回顧中,各位嘉賓深入探討了如何在“危”與“機”並存的國內市場環境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價值,趨利避害、迅速發展。本篇則集中針對另外兩個同樣會對AI創業企業產生重要影響的環境要素——資本環境與國際環境,展開討論。

以下內容由嘉賓發言精編整理,略有刪改。

相比於投資人,創業者對於資本市場的熟悉程度較低,從創業的角度來看,我認為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更傾向於投資高科技的項目,尤其是技術型的創新項目,而不是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更願意把真金白銀投給有技術實力的、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壁壘的公司。

對於今年疫情之後資本市場的走向,有人説錢更少了,有人説錢更多了,各種説法都有,甚至完全相反。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加看好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擁有技術壁壘和技術實力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在未來融資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疫情期間,企業融資肯定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線下活動的舉辦會受到影響,公司負責人與投資人見面也同樣受到影響。同時,投資人的資金來源也會受到影響,這都是當前環境下的大趨勢。

但是,我認為即使沒有疫情,這些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今天所處的時代和十年前已經不一樣了,十年前,消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熱錢特別多,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移動互聯網的戰爭基本上結束了。

新的戰場在高科技領域,未來十年、二十年間,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將會持續增加,也會有更多的人在這個領域創造更好的產品,做更好的公司。

所以,高科技是未來的趨勢,也是資金將要進入的領域。

從資本角度來看創業公司,我認為在兩頭融資是相對容易的,這是一個微笑曲線。

一邊是特別早期的企業,做特別創新的事情,很容易拿到天使或者A輪融資。另一邊是非常後期的企業,其商業模式經市場充分驗證,企業在市場站穩了腳跟,能夠獲取穩定而可觀的收入。雲智慧去年在整體融資環境較難的情況下完成了D輪融資,就驗證了這個觀點。

中國的VC迴歸了投資的本質,要麼是在早期看高風險、高創新性的項目,要麼就是投資有了確定性、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公司。

我認為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在2014年前後出現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情況很難再現,逐漸迴歸到精英創業的階段,投資者、創業者都會變得更加理性。

相反,對於投資人而言,未來的幾年將會很“難”。

首先,投資人融資難。由於整體經濟大環境不好,投資方找LP融資的難度會增加,這種情況已經在過去幾年初步顯現。

其次,投資人決策更難。過去幾年,商業模式創新已經見底,能試的商業模式都被試過,即便有新的能賺錢的商業模式出現,也會有互聯網巨頭參與,初創公司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難度極大。

此外,流量已經見底,不管是移動互聯網的流量還是PC端的流量早就見底,進入存量流量市場階段,模式創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投資有真技術的深科技公司將會成為VC圈的趨勢。

但是科技創新同樣難,而且少,會出現向頭部聚集的趨勢。對於投資人而言,融資難,投資更難,好不容易融到了錢,找到了好的標的公司,可能還要搶。

所以,接下來的幾年,頭部的科技公司融資將會比較順利,投資人反而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VC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賺錢。

受到今年的疫情影響,可能會有一些公司出現問題,比如估值和銷售額完全脱鈎的,將會面臨很大的融資難度。

前面幾位提到,特別早期的或者後期成熟的相對容易融資,中間確實不容易找。但是,有錢的VC也有很多,手裏有錢又不敢亂投,新的一期馬上就要來,也急於尋找優質項目。

此外,對於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不要在沒錢的時候才去融資,要在公司現金流穩定、發展好的時候去融資。

各位從創業者的角度分享了對於融資環境的看法,我從投資人的角度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我做VC很長時間了,最深刻的感受在於:做VC特別辨證。特別早期的時候,沒有哪個項目是絕對能做成的,也沒有哪個項目是絕對做不成的,事在人為。

市場上不會絕對的有錢,也不會絕對的沒錢,這也是辨證的。所以,一定會有結構性的機會和結構性的資金。很多做早期的投資人都已經開始往後看,都開始投成長期甚至Pre-IPO,這就是因為剛才提到的微笑曲線。

從VC角度而言,所謂創投,還是要“創”。但同時,在技術投資領域,另一個核心要素是耐心,是積累與沉澱。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不是靠錢堆出來的,而是要厚積薄發。作為技術領域的投資人,肯定要有耐心,創業者也應該有耐心。

模式創新容易受到巨頭擠壓,是非常現實的情況。例如,投資人可能會問創業者,如果BAT來做你這個事怎麼辦?作為投資人,有些時候我自己都感覺這個問題是在找茬,因為這個問題無法回答,比錢、比資源、比名聲都比不過來,但這些恰恰又是模式創新所必須的。

那創業者就放棄“創業”這件事了麼?肯定不會。即使在巨頭鼎立的大環境下,還是會有很多公司跑出來,這些公司有技術能力、有創新能力、有戰鬥力、有狼性。這是創業者的機會,也是我們投資人的機會。

戈壁創投胡唐駿:現在很多公司主要在本地或者某個特定區域內,面對疫情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各位如何看待當前國際局勢,特別是國際間的技術競爭對於AI企業發展的影響?不單是全球範圍內物理上的佈局或者交互,還有隨着技術發展和市場拓展所帶來的的挑戰和機遇。

普強的主要技術在於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在國內真正做語音識別引擎的公司並不多,甚至全世界做語音識別引擎的公司也只有100-200家。因為語音識別有地域性,初始階段還是有一些優勢,比如中文的語音市場,有普通話,有廣東話,還有夾雜中文口音的英文等。

現在也有一些跨國的公司找到我們,希望我們支持更多國家語言的識別。跨國語音識別,既可能是短板,也可能是機會。比如,美國企業有核心技術,但區域化定製還是要重新開始。

國際競爭加劇,對國內企業而言,既是壓力,也是很好的機會。

國際間的技術競爭的加劇給國內科技公司帶來的機會大於挑戰。

首先,從雲智慧的角度而言,運維其實是從最基礎的設備、軟件、數據鏈等做起,當無法再使用其他國家的技術,就會逼迫自己的技術快速發展。

其次,國家大力推動軟件、芯片、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的國產化,為國內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在最苦最慘的技術環境裏成長,挑戰能帶來技術的快速提升,客觀上減少了國內企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當國內企業練就了獨門武功,在國際舞台上就會有優勢,比如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性價比等優勢。

對於聰圖目前所從事的區塊鏈業務而言,國際環境的變化對本身業務的影響較小,因為區塊鏈天然是分佈型的,也是無國界的。

區塊鏈是無國界的,但是企業有國界。從軟件和芯片行業發展的角度而言,我認為要分成近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看。短時間內,國內企業的壓力會比較大,原來用的很好的國外技術或產品,現在沒有好的用了,甚至完全不能用,這對很多國內公司的影響特別大。但是,很多技術是開源的,想從技術上切斷交流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從長期角度來看,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面臨巨大的利好,因為中國並不缺技術。以前,這個市場被別人做了很久,重新開始的話會面臨很多問題,即使提供更好的產品,也不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但當新的環境出現,國家的支持與扶持提供了更好的土壤,對於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從底層軟件和底層芯片行業的角度看,國際間的技術競爭絕對不是好事,但這對於國內的AI芯片產業和AI軟件產業發展確實起到了客觀上的推動作用。

趨動科技的技術主要服務於各種AI芯片,既支持英偉達的芯片,也支持寒武紀的芯片,未來會支持更多國產或非國產的芯片,這是作為獨立第三方的優勢。

實際上,雖然國產AI芯片比較年輕,但是在技術上面的突破和底藴並不弱於國際巨頭,假以時日,國產芯片會成為世界的芯片。

整體而言,有危有機,但機遇更大一點,更多一些。

大國之爭是長期趨勢,對於芯片和自動駕駛等行業而言,國際競爭是好事。

過去幾年,國內先進技術領域的發展,部分原因是有一批留學生在美國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並把經驗帶回國內,這是科技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紅利。比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美國接受教育後回國創辦了百度,百度的核心搜索技術在當時國內非常先進。

如果國際間良性競爭的局面被打破,可能對於有些公司而言是好事,因為其所面臨的國外企業壓力會減弱,但對於未來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和大環境融合未必會是一件長久利好的事情。中國本土的頭部科技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真正的深科技壁壘,讓他們在國際競爭格局裏也具有優勢。

2011年左右,很多To C領域的創新和創業都是借鑑美國企業,特別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到底什麼公司是中國創新的?作為創投機構,一直在創新的前沿領域探索,但是面對這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回答。

作為VC和早期創業者,用發展的眼光來,當時內心很難受,因為中國企業的創新太少了。

作為非技術背景出身,我們當時只是從用户的角度來感知,沒有那麼深刻。但實際上,國內很多技術正在培育、發生,國內To B領域的差距比起To C領域要小,國內最底層的基礎設施始終在不斷優化和積累。

而在應用層面,得益於國內市場的複雜化和多樣性,近幾年國內To C領域的很多模式創新已經優於世界了。例如,從電商領域角度去看,從次日達到一天送,兩日送、三日送、閃送、快送,明顯比美國的電商領域發展更快。

所以,從投資人的角度而言,應保持比較樂觀的心態,積極發現真正的創新者或者創新的企業。

一言以蔽之,2020年,投資機構與創業者都面臨着與以往不同的“新環境”,無論是市場環境、資本環境還是國際環境都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每一個優秀的科技公司都應該“做最壞的打算,最充分的準備,練就自身的硬功夫”,抓住新基建的機遇,與前沿技術的風口。因為現在才是一個真正對技術創新領域特別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