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此次再次傳出的解散傳聞,則將這家已經在業內沒有太多存在感的合資公司推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低迷沉默直至解散,還是另尋思路重整旗鼓?
文 | 周菊
如果不是一張疑似內部聊天記錄的截圖流出,引發公司或將解散的猜測,人們大概已經完全忘記了一汽通用(一汽輕型商用汽車有限公司的簡稱)這家已成立11年的合資公司的存在。自2015年被傳通用或將撤資以來,銷量低迷的一汽通用就幾乎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很少再對外發聲了。
如今5年後,一汽通用解散傳聞再起。近日,經濟觀察報記者獲得的一張一汽通用內部聊天記錄顯示,該公司工會於7月24日下發了將在7月28日召開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的通知,雖然通知並沒有提及大會議題,但一位內部員工在通知發出後開懟道,“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就把公司整沒了,公司職工代表大會一共就開一次唄。”,似乎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有所指。基於一汽通用長期低迷的市場表現,這也引發了業內對一汽通用或將解散的猜測。
經濟觀察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一汽集團公關部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答覆。一位接近一汽集團的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合資11年後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第一次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很可能是股東雙方已經對一汽通用接下來的發展有了重新規劃,不論是破產、解散還是股權轉讓。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觀察報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在一汽集團的官網的“合資合作車型中”,曾經一汽通用旗下的速獅、公獅、坤程皮卡以及解放501等車型都已經不見蹤影;而一汽通用的官方微博也已長時間停更,且此前微博內容已不可見。
一汽通用成立於2009年,通用和一汽的股比為50:50,合資經營期限30年,主要生產皮卡、輕卡等輕型商用車。截至目前,一汽通用已走過11個年頭,但這家合資公司的路卻從一開始就走得異常坎坷,期間不僅出現工廠罷工並舉報高管貪腐事件,合資後的市場表現也迅速高“糊”。而此次再次傳出的解散傳聞,則將這家已經在業內沒有太多存在感的合資公司推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低迷沉默直至解散,還是另尋思路重整旗鼓?
“命中註定”的坎坷?
作為一家由世界最大汽車製造商通用和彼時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一汽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一汽通用卻在11年後到解散邊緣,不禁令人唏噓。有意思的是,一位從業20年的汽車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一汽通用的發展不順甚至結束彷彿是命中註定的,因為在11年前公司成立的時候,它的大幕就沒有按照計劃拉開。
“在2009年一汽通用成立的揭幕儀式上,有一個環節需要中外雙方一起推動一個杆子將大幕拉開。但是在儀式之前,那連接那根杆子的線被通用的人路過的時候不小心搞斷了,然而老闆們並不知道,最後在推杆子的時候大幕沒有拉開,場面一度非常尷尬。”彼時在活動現場見證了這時刻的上述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回憶道。
這當然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似乎卻為一汽通用的發展之坎坷埋下了伏筆,在極短的時間內,一汽通用就被從成立時的“高光時刻”拉到現實困境中。2012年,合資三年“蜜月期”還沒過的時候,一汽通用雲南曲靖生產基地就出現了大規模的罷工事件,將這家合資企業管理難題暴露在了陽光下,其中既包括生產基地之間文化融合,也包括合資公司產品導入節奏等問題。
資料顯示,為滿足生產需要,一汽通用成立後將一汽哈爾濱輕型汽車有限公司以及一汽紅塔雲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收至麾下。但這兩個本來平行運作的公司在併入一汽通用後,諸多矛盾迅速浮出水面,包括紅塔方對一汽派駐高管模式不認可,並指控一汽通用將通用注資轉移至一汽哈爾濱輕型汽車有限公司,造成紅塔公司難以為繼等。在2012年一汽通用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公司執行副總裁劉立巖直言,合資公“最大的挑戰就是融合問題”。
另一方面,一汽通用在成立後,先後導入幾款新產品,包括皮卡產品坤程,中輕卡產品F330速豹,以及輕卡產品S230公獅,一汽通用在2013年銷量達到6.04萬輛高峯,但因後續產品發力且遲遲沒有新產品導入,一汽通用銷量持續下滑,逐漸不再公佈銷量數據。有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一汽通用的主力產品坤程皮卡到2015年的年銷量已降至僅為163輛。在這種情況下,一汽通用也長期處於虧損之中,公司高層曾表示成立前三年每年虧損達三四億元。
也是在2015年,有媒體報道銷量低迷的一汽通用或將面臨通用撤資後解散,對此股東雙方並未給出官方回覆,此後幾年一汽通用便陷入長久的沉默中。而在一汽通用的貼吧裏,有員工抱怨,在合資是否會繼續並不明確的情況下,員工對於公司的未來前景非常迷茫,通用沒有新車型導入,主要的收入就是給大眾代工,但大眾要求越來越嚴格,現在代工任務越來越少,員工也只能“耗着”。直到最近一汽通用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的消息,才將其拉回公眾視野。
複雜局面
儘管對於一汽通用的後續發展,目前還沒有得到來自股東方的官方回應,但基於公司多年低迷的市場表現,以及股東雙方針對宏觀環境變化所作出的最新戰略調整,對於一汽通用能否繼續走下去,業內普遍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一方面,一汽通用的股東雙方當前均在對旗下業務進行收縮向的調整。其中,通用在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從去年開始在全球市場實行收縮戰略、撤出“非盈利”市場。截至目前,通用已經將泰國工廠和印度工廠出售,並關閉了一家韓國工廠在持續。在這種情況下,持續虧損的一汽通用顯然屬於其“非盈利”板塊,因此可能成為下一個被調整的目標。
一汽集團也處在業務調整的密集期,並針對一些經營不善的子公司板塊進行剝離。如去年10月,一汽吉林70.5%的股權以15億元轉讓給寶雅新能源,後者成為一汽吉林最大的股東,這被業內人士解讀為一汽剝離不良資產,為整體上市做準備。而針對一汽通用,一汽在去年3月宣佈考慮到一汽通用後續改革方向,撤銷解放事業本部、奔騰事業本部,由總部直接管理解放公司、轎車公司、一汽通用公司。此前,一汽通用則納入瞭解放事業本部。後續,一汽將解放與奔騰資產進行置換,為整體上市做準備,但對於一汽解放卻一直還沒有新動作。
如果與通用的合作終止,則意味着一汽在輕型車上的整合嘗試宣告失敗,再加上近期一汽深入參與投資的拜騰汽車以及博郡汽車均因資金問題難以為繼,並進入暫時停止運營狀態,今年對於一汽來説確實是一個“多事之夏”。
但同時有觀點認為,一汽通用之所以能在銷量低迷的情況下這麼多年不解散,股東雙方也有着自己的考慮,因此雙方可能沒那麼容易解散。對於通用而言,其在全球業務縮減的調整中已經明確指出將未來重點將轉向中國市場,而與中國央企之一的一汽的合作,或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而對於一汽來説,雖然目前該合作不能為其帶來銷量上的助力,但與通用合作的延續,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阻擊對手”,實現銷量的追趕。
據悉,由於通用與一汽在輕型商用車的合作具有排他性,在此情況下上汽通用與上汽通用五菱均不能涉足生產1噸級及以上的商用車產品。而一旦一汽與通用的合作終止,意味着一汽將不再是唯一獲得通用輕型商用車生產和銷售授權的廠家,而這無疑將加劇一汽與上汽的競爭。目前,上汽是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而一汽2019年銷量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汽與上汽在奧迪的合作授權問題上就一直存在分歧,直到目前三方之間的博弈也還在繼續。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一汽通用究竟會走向何方目前尚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