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因素可確保 中國糧價以穩為主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作為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口糧,小麥、大米等糧食的價格變化備受關注。上半年,疫情在國內外的反覆導致小麥價格在國際上出現階段性上漲。疫情引發國際糧價波動,對我國後期糧價走勢有何影響?記者近日採訪了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的相關專家。

“目前夏糧豐收在望,新糧逐漸上市,小麥市場價格已經基本平穩,預計後期將圍繞最低收購價小幅波動,優質優價特徵將會較去年明顯。”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博士劉鋭説。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稻穀持續豐產,供需總體寬鬆,大米價格基本穩定。“隨着國內政策性稻穀拍賣持續推進和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大米市場供給寬鬆,價格將下行迴歸至常年水平。受東南亞地區持續乾旱、沙漠飛蝗和全球範圍疫情暴發影響,3—4月,國際大米價格快速上漲,5月,隨着越南等國宣佈恢復大米出口,國際大米價格回落。預計後期國內大米價格總體平穩,價格在最低收購價附近波動。”

為何後市價格以穩為主?

劉鋭分析,綜合來看,隨着今年小麥豐收可期,小麥產量和品質均表現較好,加之前期居民囤貨透支後期消費,因此小麥市場價格將承壓下行。

方福平指出,從生產看,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種植業結構調整推動下,近年來,我國水稻面積有所調減,但單產穩步提高。2020年,我國早稻種植面積7145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的下滑勢頭,預計中晚稻面積也將穩中有增,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消費看,近年來隨着收入水平穩步提升,消費者對肉蛋奶菜等副食品消費明顯增加,對大米的直接攝入量有所減少,但是稻米作為中國人的重要口糧品種,年度間消費變化很小。從庫存看,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處於歷史高位,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從政策看,國家從2004年開始對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有效保障了農民種糧收益,穩定了種糧積極性。(馬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