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推出數字貨幣尚無時間表
三大攻堅戰收官之年,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哪些成果?業內高度關注的法定數字貨幣,預計何時能正式發行?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又將有何基本取向和主要考慮?5月26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就重點問題接受《金融時報》《中國金融》記者採訪,就多個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
涉眾金融風險全面治理
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經過兩年多治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哪些成果?
易綱介紹,總體上,目前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得到有序處置,系統性風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金融業總體平穩健康發展。具體來看,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銀行無序發展得到有效治理,重點高風險金融集團平穩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和非法集資等涉眾金融風險得到全面治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有力推進,有效應對金融市場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
不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易綱指出,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下一步,央行將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近年來金融監管的重點工作,由點及面地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在影子銀行、重點高風險金融集團等領域實現了平穩有序處置,重點需關注這些業態的關聯領域是否受到影響,還需關注處置工作的後續進展等。”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如是評價。
蘇筱芮建議道,針對進一步化解互聯網金融和非法集資等涉眾金融風險,一是可針對處置成效不明顯、違法事實確鑿的情形,加快立案進度;二是部分針對涉眾金融的底層真實項目,要督促和協助追贓挽損,加大對惡意逃廢債人員和企業的懲治力度,切實回應受害羣體呼籲;三是可通過制度、流程上的改善,引進監管科技等最新技術來提升監管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從而儘量減緩案件積壓情形。
數字人民幣未落地發行
對於廣受關注的數字貨幣問題,易綱介紹,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在談及數字貨幣最新進展時,易綱指出,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早在2014年,央行便成立專門團隊,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2017年末,經批准,央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變革與管理學院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峯指出,推行法定數字貨幣,一方面是順應數字時代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障我國數字經濟的一個大戰略。因為法定數字貨幣涉及到國家的金融穩定,因此長期及多個階段的封閉式測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一資深人士同樣稱,數字貨幣具體什麼時候落地要多方位考量。儘管已經內測,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正式推出時間表,一方面是因為內測後還要公測,時間週期比較長,此外,目前全球沒有一個落地非常完美的法定數字貨幣案例,對於數字貨幣真正落地後的社會價值還未能確定,因此央行會非常謹慎來推行。
持續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針對下一步貨幣政策,易綱也進行了回應。易綱明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易綱指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價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標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下一步仍將繼續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有序推進存量貸款基準轉換。
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易綱介紹,將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還本付息政策。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對於普惠小微貸款實行應延盡延。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信用貸款佔比。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支持小微企業。五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對復工復產核心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帶動產業鏈恢復運轉。
“近期,央行進入了政策觀察期。從官員表態上看,一方面是對貨幣政策仍需加碼的引導,但另一方面,近期政策制定層也在對貨幣政策邊際收縮釋放信號,這些都是對於前期在疫情期間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所帶來邊際效益減弱的關注,而這些聲音在5月以前是很少聽到的。” 建銀投資諮詢分析師王全月認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兩會為財政“輸血”力度較大,後期財政發力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增加,央行需要觀察財政政策效果,進而作出能夠形成“合力”的貨幣政策決策。
王全月進一步稱,5月以來,銀行間市場主要品種價格回暖明顯,流動性過剩的情況明顯改善,伴隨地方債發行速度提升,市場流動性需要逆回購進行補充。同時,央行也需要通過MLF利率的下調引導LPR進一步下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則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度和節奏都將較之前更加強化,尤其是提出了關於貨幣供應量和社融的新目標,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不過,相對於今年以來近5個月的情況,未來短期內貨幣政策將保持相對平穩的力度和節奏,不會明顯擴張。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可能需要有所降温,繼續像一季度那樣較大力度的貨幣寬鬆可能性較小。